"秦砖汉瓦"并非虚言,只有匠心才能让这砖块焕发长久的光彩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秦砖汉瓦"并非虚言,只有匠心才能让这砖块焕发长久的光彩

在窑厂的后部,一个四面通风的棚屋下,一垛垛半成品砖瓦坯正静静地等待。当经过所有的工序成形以后,它们将被送到各处建房搭屋,予人庇护。砖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居住的实用性和审美的愉悦性,所以烧制的过程极为重要,它关乎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的“生命”。

砖瓦烧制首先要炼土。原料须得挖取地下10 ~ 25 米之间的泥土,这个深度的土杂质较少,又有黏性,再把土放入炼土机里搅拌、过滤,去除碎石硬块,然后搅拌均匀。炼好的土从细细的筛网眼中挤出来,一条条黏长不断,就像是黝黑的面条。

摄影:王云飞

炼出的土够了一定的量,就进入下一步制坯。制坯也有专门的机器,机器内部可以抽成真空,以便使土坯压缩到一定的密度。师傅在制坯前,秦砖汉瓦还细心地用泥巴把机器的各个接口处糊起来。这一步和炼土一样,机器的引入不足10 年,在之前的漫长岁月里,这两个步骤全部都靠人力一脚、一手地完成,不仅产能低,而且质量也不如现在。现在,一个星期就可以实现以前一个月的产量,并且因为经过了真空压缩,做出来的瓦片更轻薄耐用。

摄影:吴沪生

土料接连不断地填进制坯机上面的进口,轰隆几声巨响,厚薄均匀的砖瓦土坯就源源不断地从侧面出口吐了出来。机器的出口可以调节宽窄和高度,所以吐出来的土坯就已经符合了预定的厚度和长度。只需把长长的一条按照需要的宽度切成块,就是砖瓦的雏形了。出口处已经接好了由七八根滚轴做成的简易运输台,长约一米,离尽头一定距离的地方,固定了一把弓弦,土坯被送到运输台的尽头,操作者一拉弦,就干劲利索地切割下方方正正的一块,边上等候的人顺手就把它搬走了。后面的土坯再到头,再把弓弦一推,又切好一块。就像拉钢锯一样,一拉一推地几个来回,切割好的砖坯就堆满一车,可以走了。切割的和搬坯的人不发一言,却动作流畅,配合默契,看起来有双人舞般的和谐美感。为了保护砖坯,不让它们在堆叠的时候粘连,需要在其表面涂油,黄银林他们还想出了一个简单的自动“上油”法:利用毛巾做成了“门帘”,上面有根细管往毛巾上滴油,毛巾下端则覆盖在土坯上,坯一边往外吐,一边就被抹上了油。果然是劳动产生了智慧,小小的设计让人心生赞叹。

摄影:吴沪秦砖汉瓦生

切割完成的土坯水分多,太软不易成形,所以必须要经过第三个步骤阴干。土坯被平平地放置在阴凉的环境里,晾上一段时间,直到半干,以能站住不塌,秦砖汉瓦而又有一定的可塑性为标准。

阴干以后,就可以进行加工了。先粗加工,用模具把土坯切成需要的形状,或者六角,或者八角,偶尔还会有订单定做圆形;而瓦还需要进一步加工出合适的弧度,这样才能在铺设好屋顶以后,实现有效地固定和排水,同时搭建出漂亮的波纹。师傅拿着调节好规格的模具,一块一块地把瓦坯切割、压弯,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娴熟流畅。

接着是细加工。要在土坯的表面刷上一层涂料。涂料由一种红土和泥土混合而成,加水搅拌到足够稀薄,然后刷上去。之后静置一两天,让涂料和土坯贴合,然后再次切割打磨。这一步就类似于陶瓷制作中的上釉,可以让砖瓦在烧制以后,表面平整光滑、颜色均匀润泽。

摄影:王云飞

加工好的砖瓦土坯,就可以入窑烧制。窑是砖窑,下部用青石垒起,中部、上部是红砖,顶部则是用古老的方法,不用任何其他固定的手段,单把石块削出尖尖的榫头,榫头朝里插紧,一块挤着一块,像搭积木一样一圈一圈地搭上去,搭出圆形的穹顶。土坯被搬入窑中堆叠起来,要堆到差不多6 米的高度。入窑有规矩,经验老到的师傅,会细心地安排每一块坯的位置,让窑内能装进尽可能多的土坯,又能在土坯之间间隔出足够的缝隙以透火。

堆叠的手法也很重要,否则6 米高的土坯,自身的重量就足以把下面的坯最终脱胎换骨,成为了质地细密的砖瓦。这个程序极其依赖经验,原先升温的过程完全依赖师傅的感觉。现在黄银林对窑进行了改良,引进了温度计,可以精确地把握当下温度,并摸索出一套升温的进阶日程表,但何时添柴,何时压火,却必须行动在温度变化之前。烧窑的师傅都是积年的老人,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在烧制过程中仍然小心翼翼,须臾不敢离开。等烧好、灭火、开窑,成品并不能立刻运出来。还需要再过18 天左右,等窑内温度从1100 摄氏度冷却到秦砖汉瓦70 摄氏度以下,人才能进去。因此烧制一窑砖瓦,需得花去两个月的时间。

摄影:黄银林

凡事过程耗时越久,往往结果就越是可观。酿酒、制酱、烧瓦,无不如此。60 天,是烧制普通砖块耗时的10 倍,因此出窑的成品坚实耐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老房子,如果保护得当,拆下来的古砖稍作修整,还可以继续使用,所谓“秦砖汉瓦”,并非虚言;而出窑的新砖,无论是浅艳的胭脂红,还是厚重的深红,皆质地细腻,莹润光洁,有玉石般的手感,用来铺设屋顶、外墙、庭院,都能够撑得起颜值。何况还有显露古朴之美的纹刻和图案,让它能适用于各种场合所需:有定制松鹤延年的大方砖,用于厅堂里地面的铺设;还有定制如意吉祥图案的团瓦,用于外墙的装饰;普通的瓦片侧面也有水波一样的阴刻花纹,铺屋檐秦砖汉瓦时,人仰头望去,就会从这些细节的点缀中窥知深藏的匠心。

文字根据线上传播方式对原作有部分删改。

撰文:余嘉。内容来自:《风物中国志·龙海》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小嚼孤独寻悠逸
下一篇:探秘六十三:让文物说话,让秦砖汉瓦活起来,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