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嚼孤独寻悠逸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小嚼孤独寻悠逸

小嚼孤独寻悠逸

最近回翻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联想起梁实秋先生的《寂寞是一种清福》,读了再读。尽管有说,梁先生的“寂寞是一种清福”流露有消极的思想,也透露出作者暂时逃避现实的心理,这与现代社会崇尚积极进取有些不合拍,可是,我想我能理解特定时代下作者这番特定的心态,我甚至有点向往那样的“寂寞”心态呢。

当然,此“寂寞”并非孤独落寞的情绪,也非无人陪伴的无奈。我想我清晰自己的心境所往——寻求空灵的境界,遂获宁静的欢愉。

古来圣贤皆寂寞。

庄子就有说过:“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在庄子看来,寂寞是万物的根本,人也只有在寂寞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认识自己。

不管“只有……才”这样的逻辑合理不合理,我们该看到,每个时代,总会有那么一些人,遵从于自己的内心,用一生的时间,在寂寞中思考、做事,直到有一天,他们从容离开。

寂寞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人自己的选择,他不想随波逐流,不羡慕世界的繁华,不谄媚红尘的喧嚣,只想低眉微笑,怡然自得地静守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就足矣。

在梁实秋的“寂寞是一种清福”里,寂寞是可以让人感受一种空灵悠闲的境界的,所谓“空山夜雨,万籁无声”的境界也就像他笔下描摹的那般了。

他明晰表达:“心远地自偏”,可以让人更切实地享受人生,摆脱世俗的干扰,追求内心的干净和精神生活的丰富。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这是古人观点。我不能确定,真正静心的修行者,是不是真正可以在喧闹的集市中仍然保持这般寂寞的心境。我知道我是难以做到的,生活的琐碎,工作的烦杂,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使得我这凡夫俗子难以做到“真正的寂寞”。

常有朋友笑我,或者说羡慕我的“生活热闹”,说我现实生活热闹,朋友圈也热闹。是的,我的现实生活总是“热”得多,“冷”得少。我喜欢亲人间的“粘”,我喜欢有朋友在身边的感觉,谈笑间各自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相互搀扶作伴,走向那个可以憧憬美好的那个未来。

当然,在与朋友相处时光的背后,我也会留给自己一点独处的空间,让自己在忙碌喧闹中偶尔享受别样的“寂寞”,做一些自己喜爱的事,或阅读写文,或凭栏远眺,亦或只发呆,什么也不做。

也许,享受这样的寂寞,谈不上“参悟人生”,但是可以以庄子的“物物而不物于物”为标,坚定让自己的心役使万物,而不是成为外物的奴隶,当然,在享受寂寞的同时,不为外物所奴役,但是也不必让自己的心走向枯寂。

【附上全文】

寂悠逸寞是一种清福

——梁实秋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儿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树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时时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

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

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悠逸,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画玻璃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觉到了我自己的渺小。

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萧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前的石阶上,翘首四望.

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辽阔。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间有太多的东西不时地在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杀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

一头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瞎子罢”,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悠逸苦恼烦躁的旋涡里去.

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之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

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悠逸,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悠逸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躁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么?

也可以说是。一个高蹈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

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几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清新空气。

喘过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那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人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全属于此类。

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霎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

但凡我有一刻寂寞时,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结束语】

梁实秋的“寂寞”或许不是我们要效仿的,但是,当下社会中的纷纷扰扰,人的心灵往往会受外界影响而感疲惫苦闷。而寂寞的心境是能使人进入空灵悠逸的境界,使人的心灵得到休息的。梁先生所处的时代令人苦闷,他需要寂寞来调适自己。当今的工作、生活节奏很快,人的身心也容易疲惫,片刻的寂寞也许是现代人找回幸福的最佳路径。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义乌新闻(“全球小商品之都”中国义乌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推介会)
下一篇:"秦砖汉瓦"并非虚言,只有匠心才能让这砖块焕发长久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