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世界文化遗产巡礼
▲大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
孟菲斯起初被称作“白墙”,后改名为赫特凯普斯(Hwt-ke-pth),其希腊语称埃及普托斯(Aigyptos),应是今日埃及国名的源头。孟菲斯本身一词源于法老佩皮一世(PepiI)所建的金字塔孟尼菲(Mennefer),译成希腊语为孟菲斯。 这处遗产由北向南,分布在吉萨(Giza)、阿布古拉卜(Abu Ghurab)、阿布西尔(Abusir)、萨卡拉(Saqqara)、孟菲斯和代赫舒尔(Dahshur)等地,以金字塔为主。 胡夫金字塔高14629万平方米,共计用275em;">在吉萨金字塔墓葬群中,除了安放法老遗体的金字塔,还有祭祀法老的葬祭庙、马斯塔巴墓葬群和小金字塔等,其中有些是官员和僧侣的、有些是王后和嫔妃的墓葬。1990年发现的金字塔建设者墓地位于大斯芬克斯的东南方,即工人、工头和技术人员的墓葬。马斯塔巴是埃及最早的私人石材墓葬,原本结构简单,里面主要安放石棺。后来将外面的礼拜堂(供物室)引入墓室,并设有虚门。礼拜堂的墙由石灰岩砌成,墙上有浮雕。 在萨卡拉主要有第3王朝法老左塞(Djoser)的阶梯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7世纪中叶,这是已知的埃及金字塔中最古老的。它占地15公顷,长554米,宽277米,是第一次用石块取代泥砖的建筑物。该金字塔的设计师是左塞尔法老的大臣伊姆霍泰普(Imhotep),他也是建筑师、医生和大祭司。阶梯金字塔是继马斯塔巴之后、吉萨金字塔之前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也是法老墓葬从马斯塔巴到金字塔的转型。 另外,萨卡拉的塞拉庇斯陵墓(Serapis)是托勒密时期阿庇斯牛的墓葬,墓葬中出土的阿庇斯神牛雕像现藏于卢浮宫。 简而言之,阶梯金字塔基于马斯塔巴往上垒的原理,发展为四边呈直线的角锥体,因为像汉字的金,故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的修建与古埃及的宗教有关。因为金字塔的四条棱线形似太阳光芒,表明法老对太阳神的崇拜。另外,法老死后成为神,其灵魂想升天,金字塔就是法老获得永生的天梯。
▲卡尔纳克神庙的多柱厅
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Ancient Thebes with its Necropolis)
在拉美西斯二世(Ramesis II)塔门附近,有一座最大方尖碑,高29米,重328吨。东南面的圣湖和哈特舍普苏特(Hatshepsut)的塔门旁是井然有序的粮仓和神庙储藏室的地基。圣湖是供朝圣者洗礼用的。
塔门之后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庭院,长57米,宽51米。院内有两排74根纸莎草柱廊。柱廊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建的,与他的庭院一起是埃及黄金时代的建筑典范。柱廊南侧的多柱厅是寺庙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4排巨大的石柱,共计32根。多柱厅背后或神庙的最深处就是圣所。这是神庙的基本结构。
帝王谷和王后谷位于尼罗河西岸的代尔巴赫里(Deir ei-Bahari)峭壁的一侧,是新王国时期的法老和王后的墓地,在两个墓地之间延伸的是500座平民墓葬。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即弗兰德斯·皮特里(Sir W Flinders Petrie)的入门弟子,发现并发掘了第18王朝的图坦卡蒙(Tutankhamon)的墓室,里面藏有5000多件文物出土,震惊整个世界。图坦卡蒙的金制面具和木乃伊棺保存完好无损,他因此成了埃及最著名的法老。
王后谷是皇子之国,位于帝王谷的西南方,包括第18、19和20王朝75-80座墓葬,不仅有法老的妻子,还有法老的子女和家庭成员,其中最著名的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纳菲尔塔丽(Nafertari)王后墓。她被认为是古埃及最美丽的皇后,其墓壁和墓顶均有壁画。我们在壁画中看到身着白衣的王后头戴饰有秃鹰羽毛的金色王冠,与埃及的神在一起。
另外,由于宫廷矛盾,继哈特舍普苏特之后的图特摩斯三世(Tuthmosis Ⅲ,1504—1450 BCE)有古埃及的“拿破仑”之称。他铲除了印有女王字样的所有壁画,并破坏其雕塑。
另外,在代尔巴赫里峭壁的山麓下,有14座年代久远的葬祭庙,包括拉美西斯二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和塞提一世(Seti I)等。
阿布辛贝勒神庙(Abu Simbel)坐落于纳赛尔湖西岸,居阿斯旺以南约300公里,始建于第19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登基的第5年,历时30年竣工,标志着埃及法老在努比亚的势力范围及其威慑力。他在这里建了两座神庙:一座较大的是敬献给赫拉克提太阳神、阿蒙神和普塔神,同时也将自己与神并列,故等同于他的神庙;另一座较小的是他献给妻子纳菲尔塔丽的哈托尔神庙(Hathor,太阳神拉的女儿)。两座神庙均是从石头山上开凿出来的,被称为石窟庙,呈现一幅依山傍水的宏伟景象。 大神庙的入口上方有阿蒙-拉神雕像,两边是正在向神祭拜拉美西斯二世浮雕像。在入口的顶部有一排狒狒小雕像,以崇拜的姿态迎接升起的太阳。在狒狒的下面有两行象形文字。 大神庙的正面高约30米,宽约35米、纵深达60余米。通过门道进入多柱厅(长8米,宽16米,高8米),厅里陈列着8座597米,宽775em;text-align: justify;">据说每年2月21日(传说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及10月21日(他的登基日)这两天,阳光会直接照进洞内最深处的四座雕像,让整个神殿闪闪发光。20世纪60年代,因为阿斯旺水坝的兴建,神庙被切割并上移200米远、65米高处后,阳光照射时间便提前了一天。 菲莱神庙位于阿斯旺城南,尼罗河中的菲莱岛上,供奉的是伊希西神,以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话故事闻名于世。19世纪末,老的阿斯旺水坝蓄水以后,菲莱神庙原址就被逐渐淹没。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新的阿斯旺水坝,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1972年开始,埃及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助下,在神庙周围修建围堰,将围堰中的尼罗河水抽干,把神庙拆卸分解搬迁到距离原址500多米的阿吉利卡岛(Agilika island)上,按照原样重建。 本文刊于《中国投资》非洲版2017年6月号。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许可。马里的邦贾加拉悬崖(多贡人国)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和圣路易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