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何执意改名,非说日本海是东海?
日本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面积97.8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海域镶嵌在日本、韩国和朝鲜之间。而正是因为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比较多,所以这片海域有过许多不同的名字,如鲸海、东海、朝鲜海、日本海等。但是日俄战争结束以后,尤其是日本独霸朝鲜半岛以后,日本海的称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1929年,国际水文组织(缩写IHO)制定了第一版《海洋边界》,正式将这片海域命名为日本海。
然而最近几十年,韩国却接连掀起了将日本海更名为东海,或日本海、东海并注的活动,且声势和影响力越来越大。韩国认为日本海应该更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际水文组织(IHO)给日本海命名是在1929年,当时韩国尚未摆脱日本殖民统治,无法表达自己的正当意见。
2.符合国际法,即韩国主张符合1974年IHO决议,“两国共有海域,其名称可并注”。
3.东海或朝鲜海之名古已有之。韩国学者搜集了128份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古代地图,其中标注东海的有20张,标注朝鲜海的则有80张。
韩国正式要求对日本海进行更名始于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地理名称标准化会议,此后,韩国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或是发表文章,或是召开学术研讨会,大力争取各个国家的支持。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韩国又将主战场选定在了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国际水文组织大会(IHO)上。在2002年第16届大会上,IHO理事会提出了一些有利于韩国的主张,如在第四版《海洋边界》中不对该处海域进行标注,这等于删去了日本海称谓。在2012年第18届大会上,经过韩国的斡旋,日本提出的有争议海域仍然维持第三版《海洋边界》原状的议案未能通过,在当年的投票环节,只有日本一票赞成,而其他国家,包括英美在内不是选择反对就是弃权。由于长时间的悬而未决,韩国和日本之间激烈的外交攻防战一直贯穿于历届国际水文组织大会,而这也导致第四版《海洋边界》迟迟无法面世。
从表面看,韩国的争吵仅仅为的是一个地理名称,但这个名称背后,却夹杂着诸多考虑。
首先是清算殖民历史。韩国认为该海域被世界各国冠以日本海的称号主要是在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生效后,也就是说,这是朝鲜半岛人民在丧失独立自主后被迫吞下的苦果。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单独用一个推行过军国主义国家的名字来命名这片海域是非常不恰当的,所以既然日本已经战败投降,韩国已经独立建国,那么为彻底消除殖民统治的负面影响,就应该对这片海域进行更名。
独岛(日本称竹岛)
其次是在独岛争端中占据主动。独岛又称竹岛、利扬库尔岩,总面积18.745万平方米,西北距韩国郁陵岛88公里,东南距日本隐岐诸岛158公里,目前由韩国实控。在韩国看来,如果日本海称谓维持原状,那么就会给世人造成“日本海是日本内海”的错觉,进而造成“地处日本海的独岛是日本岛屿”的错误认知。所以将日本海更名,更有利于韩国继续掌控独岛。
日本海命名之争,折射着国际关系的兴衰沉浮,也关系着国家海洋利益和民族主义思想,所以时至今日也看不到解决的曙光,而在以后的历届国际水文组织大会上,韩国和日本斗法的身影也必然会长时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