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邕江南岸,有一个处于城市,却又萦回着袅袅烟火的城中村——江南区福建园街道淡村,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子,既张扬着打拼追梦的快节奏,又保留着悠长闲淡的慢生活,是感受南宁烟火气不可错过的打卡点。
淡村的先辈们艰苦创业,斩荆棘,拓荒滩,一代代薪火相传,才逐渐发展成如今的淡村。近年来,淡村经济快速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和谐稳定,更是荣获了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称号。如今,淡村人正传承着先辈们拼搏进取的精神,全力打造江南区富民和谐第一村。
明朝中期祖辈定居繁衍
“江南岸村聚甚盛……”这是1637年徐霞客溯邕江抵达南宁时记下的赞叹,当时,邕江南岸的繁盛光景已经绵延了上百年。淡村原名“潭坊村”,由于用南宁平话较难发音,又因“潭”与白话“淡”发音相近,于是误传为“淡村”。
淡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中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当时狄青亲率中原将士南征平叛后,屯兵于邕江两岸繁衍生息。他们艰苦创业,斩荆棘、烧荒滩、驱毒虫、挖沟渠、制陶瓦、烧青砖、架房子,数代之后,千屋齐翼,百堵皆兴,烟火气逐渐形成。于是修祠堂、兴学馆、立牌坊,邕江南岸,书香渐浓。历史上,淡村出过明代公安学派创始人之一、主持修建青秀山龙象塔的萧云举,还有协助解放军和平解放南宁、捐建新善乡(今新屋村和淡村)小学的杨震伟……辈出的人才,为淡村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
由于四通八达,又地处江南区的核心区域,随着南宁城市的变迁与发展,淡村已从曾经的一个小村庄蜕变成为一个常住人口2800余人、流动人口13000余人的城中村。从繁华的五一路进入淡村,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时光慢下来。熙熙攘攘的人群皆是背景,细看一砖一瓦,都是历史记忆,走进一街一巷,皆显风俗人情,让你在喧嚣的城市感受到别样的气息。
建立淡村市场开始创业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600多年的繁衍生息,造就了淡村袅袅腾起的烟火。要问淡村哪里烟火气最甚,有一个南宁人都耳熟能详的地方——淡村农贸市场,这里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商贸市场,也是江南区的重要地标之一。分区明晰的摊位,摆放整齐的菜品,混着各种菜品的空气,来来往往的人群,热热闹闹的市场,满溢着生活的真实感和人间的烟火气。除了丰富的菜品,这里还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日杂用品、五花八门的调味佐料,酥香美味的美食小吃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踏着先辈的脚印,怀着同样坚韧的品格,1989年,淡村村民委员会在村民5组的土地上建起了30亩的淡村农贸市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当时商贩零零星星,商品种类屈指可数,多是附近村民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顾客不算多。后来,当时南宁人气最旺的福建菜市要拆除,原来在福建菜市经营的商贩们便集体搬迁到了这里。”淡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文宙回忆道。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物美价廉的菜品以及良好的管理秩序,让淡村农贸市场的顾客越来越多,有了商贸城和海鲜市场的加持后,淡村农贸市场更是逐渐发展为南宁的王牌菜市之一,成为市民购物、买菜的首选。淡村商贸城副总经理兼市场部经理汪斌介绍,市场如今占地125亩,摊铺数量5000户,每年销售农产品总量约80万吨,解决就业人口372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800余人,流动人口13000多人,设七个村民小组。
近年来,淡村村民们在村“两委”成员的带领下,团结一致、上下一心,该村经济飞速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和谐稳定,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自治区文明村”“南宁市文明村”“江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