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但又有几人知道“洁田稻001”的唐晓艳?在深圳光明新区试验田,我们会看到长势旺盛、没有星点杂草的水稻。
这种洁田耕作工作模式避免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成为农田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这也是唐晓艳博士率领的团队落地深圳后,取得的第一项原创性技术成果。
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纪就和大家一起了解,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院长,在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分子病理学研究领域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唐晓艳。
放弃在国外的多年积累,她毅然归国
所谓的洁田稻其实就是针对种植水稻之后所产生的杂草问题,而研究出的一种新的技术。
这项成果对我国农业技术突破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仅使我国摆脱了对外国农业先进技术的依赖性,也打破了海外跨国公司在该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
而1965年出生于辽宁省的唐晓艳博士,在学术方面作为2010年入选北京引进人才计划中的佼佼者,在此领域中更是享有很高的荣誉,尤其是在在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分子病理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她1986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后,便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3年后去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农业学系植物生理专业博士学位,2002成为堪萨斯州立大学植物病理系终身副教授。
其实在进入人才计划之前,唐晓艳在国外已经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获得多项美国农业部、美国国家自然基金、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和堪萨斯州农业委员会的项目支持。
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的她本可以在美国生活得很好,不仅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也有着不错的经济待遇与资源倾斜。
可就算是这样,在有了研究进展后,唐晓艳也是直接放弃了多年在国外的积累与教授职位,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在2010成为了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直至现在的副院长。
在2011年开始,她还担任了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特聘教授,带领新一批的科研人员继续深耕此领域。
在唐晓艳看来,我国作为有名的农业大国,利用科学和知识来带动农业发展是刻不容缓的。而她与自己的团队开始稻田研究实验,也是在回国后开启的第一项实践研究。
农民夸赞:洁田稻真的“洁”
60多亩的试验田里播下了100多公斤的水稻种子,从培土、进水到出苗、跟踪实地考察研究,当在收获季节验收到12吨的种子成果时,唐晓艳以及团队人员均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他们又在12吨种子里筛选出了两吨优良种,通过继续播种,跟进至一定程度后开始喷洒农药进行除草,最后存活下来的就是优良的水稻品种。
虽然当初的收获仅有一株,但这根独苗的耐受性比当时的美国同类水稻还要高。
这一项技术的成功开发为农民减轻了极多的种田成本,他们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只需要将具有抗除草剂的稻田种子种入农田,当水稻长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喷洒一次除草剂,接下来从播种至到水稻成熟的这一段时间,稻田里的杂草几乎就不会存在了。
而这种方法与转基因抗除草剂的不同之处,是水稻并不会受到损伤,在极大地保护水稻的同时又达到了除草的效果,可谓一箭双雕。而这项技术,也填补了我国在抗除草剂作物领域的一大空白。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推广。在四川、广东、安徽等地进行试验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劳动强度减小了,收益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备受当地劳动人民的夸赞。
根据当时的粗略估计,每亩种植“洁田稻”的田地可综合增收120~300元。每1000万亩的抗除草剂水稻直播,可创造12亿以上的收益。
除此之外,其团队更是与多家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成立了一个为农民提供更加系统化,和便利化服务的相关种子公司,会通过合作选出优质的水稻、玉米等品种,让当地的农民享受到菜单式的服务。
目前此项研究成果也在陆续地推进,试图全国化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出击,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唐晓艳带领的团队人员开发出的此项稻田技术,不仅受到百姓的称赞,在业内也是好评不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曾将其誉为第3代水稻育种技术,并表示这将是技术的革命式飞跃,在世界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唐晓艳和其团队付出了很多,除了在杂交水稻领域获得如此荣誉之外, 唐晓艳个人也获得了2011年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等荣誉。
但对于她而言,她只想专注于自己正奋进的领域,努力研究洁田水稻,让成果能惠及更多的农民。
科研人员是永散光芒的“明星”
她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在执着于研究水稻等农作物的基础上,也不忘记要为国家的水稻农田事业做贡献。
曾经的她虽身处他乡,但没有被美国良好的福利待遇所吸引,始终心系祖国,心系百姓,愿意成为推动祖国前进腾飞的一份子。
其实像唐晓艳这种爱国人士还有许多,在水稻领域我们最熟悉的一位伟人,就是袁隆平老先生,一生都在研究杂交水稻。
他曾经这样形容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他曾受过以前艰苦年代的苦,也立志要让国人再不为粮食而发愁,解决人们的温饱。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让祖国在贫穷的年代里吃上大米,甚至造福了世界上其他多国人民。即使袁隆平先生已经逝世了,但挤满街道为其送行的人,足以证明,人民并没有忘记他对世界的贡献,以及这位伟人的胸怀,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
唐晓艳也是这样的人,她做到了在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她是淡泊名利的爱国人士,她是人们心中不灭的“明星”。
在我国的多个领域,像唐晓艳这样的科研人还有许多许多,他们就像天上的星辰与月亮,远看着小,但美丽又明亮,无数个黑暗的夜里,前行的道路就由他们照亮。
星星的体积有大有小,散发的光芒也有强有弱,年轻一代的社会接班人们,你们感受到前者的指引了吗?
新时代的青年更应该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不认输不服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有能力的人出大力,即使我们只是社会的普通构成者,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是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只要所有人团结一心,我国不仅能在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在各方各面也同样能做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你怎样看待我国散布全国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的工作?你认为我国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相关青年力量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并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END--
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