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家族大教堂游玩攻略 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是什么建筑风格→MAIGOO百科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圣家族大教堂介绍

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作神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是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巴塞罗那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大型教堂,由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1852~1926年)设计,始建于1882年,以独特的形象成为了巴塞罗那的地标性建筑。1984年,圣家族大教堂的一部分与高迪在巴塞罗那的其它六个建筑作品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

圣家族大教堂建筑设计

综述

圣家族大教堂是栋平面呈矩形,立面为不规则多柱形,不对称的哥特式教堂,主体结构由5座殿堂和3座侧翼殿堂组成。高迪曾为蒙特塞拉特山的一处修道院设计礼拜堂,他将山体的特点挪用到了诞生立面的结构创意上来。圣家堂分为三立面,东侧的诞生立面,西侧的受难立面,南侧的荣耀立面,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

圣家族大教堂最高塔为170米,教堂内部除了电梯,还有旋转阶梯可通往塔顶,大概有120多米高,楼梯造型模仿了海螺与蜗牛壳的纹理。观景台周边相对低矮的塔尖,半圆形后殿的塔冠是各种造型的麦穗,而外墙三角顶上则盛满了彩色的果实。据说圣家堂所有柱子、门框、窗框、墙角线都是曲线的。即使教堂中一个用于洗手的圣水池,也被设计成裙摆一样的优美曲线。

圣家堂的Y型立柱,如同老树根一样从下往上逐渐变细,最后变成了枝条纵横的树丛伸向天顶,和天顶图案形成了奇妙的组合,像透过万花筒定格的缤纷一刻。每个树杈上又有12星座的标志,高迪希望任何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信仰。许多人会在某个刹那,感觉仿佛置身于一片茂密的乔树林中。

立面

圣家族大教堂共有三个立面:面向东方的“诞生立面”、面向西方的“受难立面”和面向南方还未完工的“荣耀立面”。诞生立面早在1935年教堂施工中断前就已完工,受高迪风格的感染最为直接。受难立面则是按照高迪1917年的设计构想建造的,于1954年在简要的规划基础上动工,后于1976年完工。受难立面的整体特征简朴而饱经风霜,塔顶的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像形象憔悴。这些饱受争议的设计来自雕塑家约瑟·苏维拉齐斯(Josep Maria Subirachs)。荣耀立面的建造始于2002年,将会是三个立面里最大、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个,主要象征的是耶稣升天。立面同样也会描绘诸如地狱、炼狱等场景,还会包括七宗罪和七美德等元素。

诞生立面

于1894至1930年间建造的诞生立面是首个完成的立面。它着重展现了耶稣降生的主题和许多与生命有关的要素。比如诞生立面的三条门廊由两根立柱分开,立柱底端是一只海龟和一只陆龟的雕塑。它们象征海洋和陆地,也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之相对的是诞生立面两侧刻有变色龙,意味着变化和流动。传奇的圣家族大教堂承载的不仅是人类虔诚的宗教信仰,更掺杂了对自然的信服和敬畏,试图向世人展现“神”“人”“自然”三者的关系。

立面朝向东北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耶稣的诞生。立面分为三个门廊,各自代表一个神学三德(有信、有望、有爱)。有爱门廊上雕有生命之树。该立面上的四座高塔分别对应一个门徒(马提亚、巴拿巴、犹达和西门)。

受难立面

受难立面由大量光秃秃的石头组成,上刻有醒目的直线,与骨架上的骨骼相仿。为展现耶稣的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折磨,立面旨在描绘人的罪过。立面的建造基于高迪留给后人的设计图纸和指导,开始自1954年。立面的高塔在1976年完工,1987年在约瑟·苏维拉齐斯的带领下一队雕塑家开始对其上的诸多场景和细节展开雕刻。高迪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立面将恐惧感带给参观者,通过“破坏”弧线、“切断”立柱,凭借明暗配合,进一步展现耶稣受难的深重与残忍。

受难立面朝向日落的方向——象征、暗示耶稣的死亡,受难立面由六根倾斜的红杉树般的巨大立柱支撑,上端则是由八根骨头型支柱组成的金字塔状的三角楣饰,最顶端是十字架和荆棘编成的冠冕。四座高塔分别代表一个门徒(雅各、多马、腓力和巴多罗买)。与诞生立面相仿,受难立面有三个门廊,各自代表三德中的一个。

荣耀立面

荣耀立面自2002年开始修建。荣耀立面将会成为三个立面中的主立面,从这个立面可以直接进入中殿。立面展现耶稣成神升天的经历:死亡、最后的审判和荣耀,而地狱则是留给那些违背上帝旨意的人的。高迪制作了教堂模型,该模型在1936年被摧毁,但模型的碎片为立面的建造提供了基础。该立面的建设将会涉及拆除教堂南方街道上的街区。荣耀立面的阶梯将会接续从街道原址建造的有象征地狱和罪恶的装饰的地下通路。立面的门廊将会立有七个石柱,象征属灵的恩赐。立柱底端会有七宗罪的象征物,顶端则会有七美德的象征物。

高塔

圣家堂总共将有18座高塔,中央170米最高的那座象征耶稣基督,北面140米的后塔象征圣母玛利亚;另外每个立面都伴有4座钟塔,一共12座,代表了耶稣的十二门徒;建筑主体中央还立有4座塔,指代着4位福音传道者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当全部完工后,从12座门徒塔上放射的强光将交汇于耶稣塔上,同时照亮整个巴塞罗那的夜空,以象征耶稣所说“我即是光明”。

内部

综述

圣家堂的设计为拉丁十字架式,内有五条走廊。中殿的拱顶高达45米,侧殿拱顶高30米。十字型翼部有三条走廊。立柱间隔7

游览路线

游客可以参观中殿、地下圣坛、博物馆、商店和受难、诞生立面上的高塔。游客需要通过搭乘电梯以登上塔顶,受难立面的高塔下行使用电梯,诞生立面的高塔下行需要借助螺旋楼梯。

建设沿革

建造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罗那书商、同时也是“圣徒约瑟夫宗教协会”的创始人约瑟夫·玛利亚·博卡贝拉提出的。为了巩固罗马天主教在巴塞罗那日渐式微的地位,约瑟夫提出修建圣家族教堂。该会于1874年开始宣传筹备圣家堂的建设。

1881年,在多笔捐赠的支持下,崇敬会买下了12800平方米的土地。

1882年,由高迪的导师保罗·维拉设计并主持建造,建筑形式为哥特复兴式,并于1882年3月~1883年3月完成了地下圣堂部分,但后因与协会产生分歧,维拉退出项目并推荐了31岁的学生安东尼奥·高迪接手。

1883年高迪接手,直到1891年米拉公寓、古埃尔公园的成功所带来的经验,高迪对圣家族大教堂的原有设计作出了彻底的调整。在世期间,他主要设计绘制了整个建筑形体、建筑平面、各殿室内设计、整个教堂南北向的长剖面、“诞生立面”等的图纸,构思了教堂三个主立面的想法,制作了多组石膏模型从而推敲细部,并亲自主持完成了后殿立面、“诞生立面”、象征12圣徒的钟塔以及门窗等部分建造工作。高迪将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与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融合在一起,并将自己晚年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堂的建设中。直至高迪74岁去世时(1926年),教堂仅完工了不到整个工程的四分之一。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没有任何政府和官方的教会的资金支持,由于仅靠个人捐赠和门票收入维持建设,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进展缓慢。

高迪去世之后,由建筑师多明尼克·苏格拉内(Domènec Sugra?es i Gras)接手主持建造。直到1930年“诞生立面”才正式完工,从1892年~1930年,耗时近40年之久。

之后由于西班牙两次内战,以及1936年发生在工作室的火灾,导致部分未完成的建筑、高迪设计的模型、大部分的资料被毁,这期间建造工作没有什么明显进展。

直到1954年,由建筑师弗朗塞斯科·金塔纳(Francesc Quintana)负责,开始了西立面的建造——“受难立面”。1967年他去世以后,先后又由建筑师普伊格·博阿达(Isidre Puig Boada)和路易斯·博奈特(Lluís Bo i Gari)接任,之后便开始了对圣家族大教堂持续不断的建造工作。

1986年,受建设理事会之托,欧洲雕塑家苏比拉克(JSubirachs)遵循着高迪的原初想法,对“受难立面”的雕塑进行创作。

1988年后,建筑师琼·玛格利特(Joan Margarit)和卡莱斯·鲍沙德(Carles buxade)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他们负责中殿内部的结构分析,以及细部花窗的形态分析和建造。1998年是起重设备进步巨大的一年,施工团队结合起重机开发了一种可以精确定位的控制系统,用于后期精细的构件施工中。2001年建筑领域数字设计技术应用专家马克·巴瑞(Mark Burry)带领其团队参与到大教堂西十字翼玫瑰窗的建造中。2002年,“荣耀立面”开始修建。到2013年由建筑师乔迪·法利(Jordi Fauli iOller)负责,“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已经建好,“荣耀立面”仍在建设中。18座高塔已建好前两个立面的各八座,建设进程接近50%。2015年完成70%,并已进入最后阶段。

高塔和教堂的大部分结构预计将于2026年,高迪逝世的100周年纪念之时完工;装饰工作预计将于2030年或2032年完工。游客门票为15~20欧元,以支撑每年2500万欧元的建筑预算。

2020年9月16日,尚在建设中的圣家族大教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期推迟,建设资金也受到影响,将无法在原计划的2026年(设计师高迪逝世100周年)的时候完工。

2021年11月29日,圣家族大教堂圣母楼封顶。同年12月9日,圣家族大教堂的第二高塔正式落成,坐落于塔顶的十二角星照亮了城市夜空。最新落成的高塔是圣家堂18座高塔之一,高138米。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欧洲物价(电价两年涨6倍、烤鸭100磅一只,欧洲深陷“滞胀”困局)
下一篇:池奈品牌创始人高丹:持续推出让顾客尖叫的爆款产品_新闻中心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