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爷庙(卫辉古名故事一潭岗)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白云山人文

古朴典雅的白云阁山门

何时何地我再能够拿到象征着卫辉古城文脉岗上一风铃这张名片走天涯的时候,那时候卫辉就不再是现在的卫辉。黄河还在流荡,淇河没有枯竭,三山依然,这座沉默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都会城市正在一步步走向辉煌。



自古小村小店没小事,何况潭岗村又处于这么扎眼的地理位置呢。唐岗村(现在的村名)的历史并不是太久远,我翻阅了历史,真正命名潭岗应该是延伸到远古时期(我见证了在1971年修城郊人民公社凤凰台排灌站时,在透过淤积层三到五米深的地下,发现有人生活过得痕迹,比如灰坑,人骨和兽骨,还有排列整齐的石块等等,那时我还是个学生,到工地去,是跟着老师一起去参加义务劳动体验生活的,因年龄小,记忆很浅薄),还有历史记载的黄土岗、凤凰台(商代的烽火台遗址,也叫烽火台兵站,是人为的一座土台子,下面有环绕的地下通道,在后来的村民拉土时还发现了很多商代早期的陶器、兵器残片),一直到了金、元时期这片荒凉的岗子上才有了零星的住户,形成了最原始的村落,明代后期逐步走向了辉煌(常常有驻军出现),于是才有了零星的历史记载,但还是很模糊。殊不知在这块热土上辛勤耕耘的人们已经超越了历史,留下了太多的历史迷案,历史划过了精彩的一页,留下了满世界的猜想。潭岗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村庄,如今还在悲壮的历史里续写着他的曾经和历史的辉煌,封建社会每一次争战给潭岗留下的都是满目疮痍,远古的蚩尤、黄帝、大禹治水,殷商的牧野大战、西汉王莽串朝,东汉刘秀政权、大唐黄土陈兵、宋元时期的蒙古兵三次屠城、明代白莲教、闯王李自成、民国的中原大战、土匪兵霸和解放战争中摧枯拉朽的解放汲县城等等,等等。这里都是历朝历代兵家的用兵之地。历史已经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是一场春秋大梦。人生如梦,亦哭亦歌,叶凋零,落叶随水流。水冰凉,曲终人已散。漪沫温婉,敛眸芬芳,轻拾一抹文字的清香,在时光的水墨里,听一段心灵,撷一段清澈;在心与心的重逢,心与心的微笑,阔一别红尘纷扰,素年锦时,这何尝不是如今唐岗人的一种最美的静候。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人们已经无法记清,不过说起了潭岗(是七座大岗的代名词,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潭岗里的文脉岗,潭,指的就是黑水潭,故得名潭岗),就让人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古代在这片岗子上曾经出现过的六座大庙,即坤岗吕祖阁、乾岗乾隆庙、文脉天爷庙、黄土岗玉皇阁、二里岗药王庙、后岗乾隆庙,唯有老鳖岗是座空岗没有庙宇;自古有乾坤二岗夹阴阳二水之太极说,这里孤岗高立,草长莺飞,沟壑纵横,鱼虾遍地,于是这里又成了历朝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的风水宝地。卫辉古城依山而建,以道成行,他就像是一条行走在太极神话里的蛟龙,时而蜿蜒蛰伏,时而盘旋飞腾俯视苍穹,为世人留下了太多的美好与回忆。

吕祖阁这座千年古庙是中原人的骄傲,庙院规模宏大,占地500亩,分五大板块,即吕祖阁、桃李园、百草园、静园和太极广场,民国时期道院管理九庙八庵十六堂120多个道士。中轴线一字摆开戏楼、山门、甬道、拜殿、中殿、后殿、岁桥、祭坛、脱凡洞、白云阁。山门上石碣“天外仙州”的标识;还有八卦亭上那“修炼金丹,渡尽千古”古语的神仙深沉;“水之极能止火龙兼奇天更高”的哲学渲染;乾隆御碑残片;精雕细刻的49条神龙,成名道主王之道(道号“切”),历朝历代50多块石刻文化现在还能见到的“血盆盛会”、 “升仙会”、“吕祖显化碑”、“吕祖百字碑”等;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神秘的迷幻世界。由于古代封建帝王的推崇,地方豪强劣绅、才子佳人、骚人墨客的文化渲染,到普通的贫民百姓顶礼膜拜给世人留下了千古佳话。都说来吕祖阁拜吕祖神仙是有求必应,其实能见到的、听到的这些都还是神仙故事。至于说什么万年灯之类的传说只是说说而已,古代的辉煌留下的仅此而已。

再说“乾隆庙”是坐落在唐岗村东地紧邻通京大道(古时候的国道)乾隆岗上的一座古代的寺院,原来敬的是佛爷,只知道是一走佛爷庙,原始名字没有人知道,古庙规模不算太大,大约十多亩的样子,但是这座庙宇绝不亚于村西的吕祖庙,它坐落的位置很特殊,依山傍水,坐西朝东,门前就是古时候的通京大道,卫辉古城隔河相望,古代帝王、各路官员、商贾贸易南下北上路过此地,都会在这里礼佛歇脚,再后来就有了明朝的世宗皇帝,大清的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在这里短暂停留的历史记载,古庙留有“皇恩浩荡”蟠龙碑一通当属古代碑刻之精品。民间称之为乾隆庙,后殿里端坐的确确实实的就是大清朝的那个封建帝国的乾隆皇帝,一代帝王在这座寺院里如何就成了神仙,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为什么,但是有可能是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地下榻古庙(驿站)的缘故,就是这次乾隆下江南路过此地,发现这里久旱不雨,蝗灾肆虐,哀鸿遍地,民不聊生,遂颁圣旨,免去了卫辉五县三十年皇粮。随后这座寺院遂由原来的普陀庵改成了大清国的“护国报恩寺”,这里震撼山岳的“弥陀晓钟”(古代卫辉八大美景之一,卫辉古代有三口大钟,其一为卫辉府的一口报时钟,又称五更钟,紧接着就是乾隆庙里的弥陀钟,这口钟响起之后,沿河船家开始生火做饭,最后响起的才是比干庙里的晨钟,只有这时候人们才知道天要明了,鸡叫狗吠夹杂着早起的人们吆喝声)曾经是一种世间传奇!

天爷庙(在现在的唐岗村,古庙已经不复存在,这里现在已经变成了石油公司的一座荒废了的院子)是它的又一个传奇,在潭岗中心位置的一座岗子(文脉岗,所谓的潭岗的岗指的就是它)上旧有一座天爷庙,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他应该是大明早期修建的或者更早些,传说毁于大名洪武九年。文脉岗呈圆形,平地突兀耸起,高数十丈,方圆500亩,白土白石,外观还有点像地球的轮廓。古人第一眼就看上了它,说这是上天赐给这座卫星城市的一颗天然“金印”(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都还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村里的周先生告诉我,说天爷庙就是这枚印的印纽,是一座标志型建筑,庙坐东朝西庙,俯视遥远的西天世界,里面没有道士,只有每年官府设坛祭天活动,这种说法很形象。究竟大庙是什么朝代所建,因何而建历史没有记载。传说,后来来了一帮子外乡人,说是潭岗上这座天爷庙庙门(庙门正西)正好照着山西洪洞县,坏了山西洪洞县的风水,该县五年颗粒未收,与村里商量着要打掉这座庙,当时兵荒马乱的社会不太平,没有人爱管这闲事,结果在庙前唱了三天大戏之后,把庙给打了。如今大庙剩下了一堆瓦砾。当时惊动了天地,大风刮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地方久旱不雨,农家三年颗粒未收。同时被毁掉的还有蝎子岗上(又称老炮台)的药王庙。洪洞县的灾情有没有缓解不得而知,可是从此卫辉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一直到现在村里的老年人还知道,每到麦子黄稍的时候,站在大岗子上还能看到一条大道一直西去通向远方(说的大麦黄稍是指两边的麦子还是绿油油的,中间的麦子早早黄稍了这样一条大道),这片岗子上除了零星几户为大户人家看坟墓的之外,几乎断了人烟,也就是这个时候,卫辉的人口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历史民间有在岗子上挖土沥饼充饥的记载。这只是传说,撇开风水不说,如果是这座大庙现在还能健在的话,他也一定是卫辉乃至天下的一大美景。

大地沉默了许久,一直到了大清晚期,这条沉睡的巨龙(传说太行霖落山到此戛然而止,一天巨龙面向东南卫辉城滚滚而下,在潭岗抬起了龙头,因此才有了潭岗乾坤二岗夹阴阳二水风水之说,这里的九座岗子头戴响铃傲世天下)随着京广铁路的一声长笛,昂起了头,再次摇起风铃,欢呼着一场吹古拉朽暴风雨的到来。解放了,人们成了国家的主人,古老的大地也获得了新生。西边是京广铁路,村东是石武高铁巨龙飞架,处处彰显着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神威。它的沉默积蓄的是力量,高亢摇动的是风铃。“它的低调,是隐于山野,深居简出;是素履以往,不染风尘。是处在常人之中,却行走在着常人之上的生活。”大概说的就是眼前的这条扭动的土龙吧!唐岗还是原来的唐岗,勃发出来的生机让唐岗人走向了新生,那深藏地下的历史文化却永远的成了历史。往事不堪回首,我是卫辉人更是土生土长的唐岗人,没有一刻不在期盼着文脉岗上那颗曾经给卫辉人民带来辉煌摇动的风铃。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地域网(铁路线路中级工题库附答案)
下一篇:日照旅游攻略(一个江苏游客总结的日照旅游攻略,吃住行玩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