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唱片文案写作课堂》是我新起的又一栏目。我把过去我写过的、那些没有署我名字的唱片文案翻将出来,虽然是为他人而作,但依然浸透了我对音乐的理解、对企划的深思。我该站在怎样的角度、用什么方式,去表达歌手想要透过作品传递的信息?分享于此,也许听者有心,便有裨益。
歌手:傻子与白痴
专辑:夜长梦少
发行时间:2019-06-15
“《夜长梦少》是一张关于行走在漫漫长夜的专辑。”
这一趟的旅途,前人给了我们太多的叮咛。上至环岛旅行攻略,下到穷游北欧游记,甚至是银河系搭便车指南,不一而足。但当我们出发之时,GPS失灵,车子抛锚,连路标都互相排斥。无奈之下,只能靠自己的双脚丈量大地,用目光识别来去人心。旅途之初,每个人都是新手上路。
就这样,我们从城市走到近郊,再到下一个新的城市;时而阵痛时而窃喜,从星光璀璨走到意兴阑珊;从午夜走到破晓,从出发时的一个人,到后来的几个人、一群人。
傻子與白痴,以一种荒诞的方式行走着。不索取不是因为无所求,沿途放荡也不是因为迷失方向。这一路总少不了要回忆和自我叩问,拼凑消逝时光,用空酒瓶敲打被挥霍的和被珍惜的。当个体和集体身份彼此拉扯,梦与现实相互交织,傻子與白痴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任何的时代里,总有人在夜里舍不得睡,执拗地往前赶路,只为多看一眼,被白昼掩盖的风景。
小樱说:
傻白的第一张专辑,在我眼中是一个意外。
蔡维泽只身一人来参加《明日之子2》前,乐队专辑已经在制作当中。傻白发起了众筹,并早早就确定好了专辑制作人为李咏恩(因为制作Hello Nico被独立圈熟知),而当蔡维泽成为《明仔》第二季最强厂牌的时候,他的作品已经准备妥当了。
《夜长梦少》这个名字是乐队自己想的。之前企划X老师还给他提过《白夜》——傻白专辑发的那一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有像现在这么网红,不了解西伯利亚的人也许很难get到这个点。最后定下来的这个专辑名字,我觉得很不错,熬夜是年轻人的特权,梦少是因为我们醒着,醒着是为了思考,蔡维泽和他的团员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插入企划老师画外音:傻白真的很不错,工作的时候每天只睡三小时,真的梦少。)
蔡维泽希望专辑的文案是具有文学性的。到底何谓“文学性”,我理解的是“不确定性”,以及“延展性”。文学并非是一个具象化的语言。所以和我过往写过的文案不一样,我希望要在里面去勾勒一个场景,一群年轻人在夜里的场景。即他们在《5:10a》里唱到的:
树影摇晃 酒鬼们成群游荡
街灯夜巷 野狗三三两两
星星月亮夜色茫茫跟生活一样
年轻的人们该去哪
以这句歌词作为延展,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蛋堡的《史诗》。
关于《史诗》的故事,我会在《破防曲》里再聊。自《史诗》降生,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的人,在“走夜路”这件事上,《史诗》成为了唯一注解。
于是,我想象着这群人出发时候的状态,看到的东西。这里头有很多我喜欢的文学作品给我的灵感,比如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卡夫卡的《在流放地》。
文案的开头第一句是我锤炼了很久的句子,“《夜长梦少》是一张关于行走在漫漫长夜的专辑”,加双引号是因为我觉得有一种梅尔维尔《白鲸记》开头“叫我以实玛利”的那种劲儿。这句话也是我的朋友剑烧写张悬《神的游戏》中的一句,“《神的游戏》是一张关于走路的专辑”,我把这句化用而来。“从出发时的一个人,到后来的几个人、一群人”,这个意象除了来自于《史诗》,也是我曾经所在的乐队、参与创作的专辑、秘密后院《江湖边》中的一首,《归根》,小匡的原词为“从少年到流年 / 从昨天到天天 / 从故乡到车厢 /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我很喜欢小匡写到的苍莽感,包括他最后的落笔是“从江湖到江湖边 / 从一群人到一个人”,而我截取了一段,把我理解的20岁的年轻人之莽撞,放到里头了。
稿子交了上去之后,企划老师并不太满意,但可能是后来没辙了,反正就用了,我当时看到也有点吃惊。尤其是文案最后一句,“在任何的时代里,总有人在夜里舍不得睡”,这其实是我在大学时候的MSN签名……当然这话的原句,我是致敬我永远的偶像菲兹杰拉德,“在灵魂的漫漫黑夜中, 每一天都是凌晨三点钟”。
希望大家不要觉得我是一个究极缝合怪。我只是描述了我心目中走夜路的人的样子。
梦少教程网 汐梦社区有教程 清明梦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