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90岁的李立,是湖南湘潭县小花石(今属株洲)人,早年毕业于华中美术学校,后入国立杭州艺专深造,生前是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为“齐派”艺术传人之一。
一颗鲜红的大印——“中国梦”,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方印章是时年88岁高龄的李立,在获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后,兴奋得夜不能寐,连夜操刀,一气刻成的。从旧中国走过来的老艺术家,对民族复兴、祖国昌盛,有着切肤之感。
李立篆刻《中国梦》。
李立植根齐门,有继承,又有发展。他的金石艺术,既有鲜明的齐派风格,又具戛然独造的面目。对于“单刀法”容易出现的纵横有余、古朴不足的问题,他有自己的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比如特意将“印”字部分笔画刻成圆钩状,用弧线来冲淡直来直去的“火气”。
那是1990年,李立应台北市画学研究会邀请,筹备赴台个人金石书画展。他以文天祥《正气歌》为内容,连续两个月日夜赶刻,创作了《文天祥正气歌印谱》。还记得,灯光下满头白发的李立倚桌刻印,我坐在桌对面屏息观看的情景。夜深人静,刻刀入石,石屑溅落,发出清脆的“嘎嘎”声。不时,远处马路上传来车辆驶过的声响,仿若交相呼答。
李立篆刻《归化》。
正因他一生治学严谨,专注于金石艺术,操刀不辍,求索不止,李立在艺坛有“神刀”之美誉。
书法,特别是篆书,是刻印的基础。所以前人有“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之说。一位金石家对篆书的研究及书写水准,可以说是其篆刻艺术水准的标尺。
李立篆书《人如玉树当风立,菊为重阳带雨开》。
画中融入浓厚的金石味
齐白石的画,趣味盎然;潘天寿的画,凝练奇崛。李立在国立杭州艺专时曾受教于潘天寿,他作画,取法齐、潘二师,大多择材平凡且常见的花卉,移篆书篆刻之趣法入画,用宏取精,形简意远,造型简洁,赋色明艳,用笔老辣,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透露着苍古金石味的画风。
李立有一颗朱文印章:“惭愧世人知。”这是白石老人喜爱的印文。齐白石曾多次篆刻这一内容,每次总有变化。“惭愧世人知”强调的是篆刻的寂寞之道,也表明了一种人生态度,可谓是印从心出、以石明心的典范。30年前,我还是一个10多岁的伢子,从偏远的乡下来长沙拜师求教,李立开出一张读书单,还详列了习印途径。面对慕名而来的艺术爱好者,不论长幼贵贱,他总是热情相待,诲人不倦。
恩师李立,就是这样一位艺德双馨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