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住久了,难免会有种想改变环境,岀去走走的冲动。
我们沿东海岸线,驱车一路向北,直奔青岛。
传说中的"崂山道士"还有号称在美国卖得最贵,最好的”青岛啤酒",怂恿着我,再远的路程也不算距离。
踏上二十四千米长的胶洲湾海上大桥,天不作美,雾蒙蒙的天空中,大桥好象从天际间延伸过来,只能听到两边海上轮船的汽笛声。
我们进入了城区,奇怪的是,这里的路名都是以其它地方的名称来命名的。像香港路,费县路,山东路,居然还有我们徐州路,丰县路。
两面高楼林立,大多以不规则形状而建,楼宇很高大。让人感觉又回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的电影中。繁华而又各有特色。
大街上看不到穿梭而过的电动自行车,只是偶尔能看到一个美团的小黄车。人们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在街边聊天或静静地过马路。让我忘记了这里还是暑期头伏天。
路口的交警很少,有的只是站在角落边上。人车都各行其道。。大楼上播放着"青岛啤酒"的广告。
因为青岛环胶洲湾而建,任何一个方向的一两千米都能看到大海,又是温带海洋性气侯。夏季凉爽而湿润。
老人在环湾公园休闲,年轻人在海滨浴场冲浪。居闹市,这里的人们过着乡野人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