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7000余位“净水卫士”正式“上岗”
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近日,经过一个月紧张忙碌的复工复产,骆马湖净水网箱鱼苗投放工作全面完成,350余万尾鲢鳙鱼苗正式入住7093只净水网箱“新家”,在孟夏时节旺盛生长、全力净水,承担起呵护母亲湖生态环境的重任,承载着网箱户实现富裕生活的殷切期盼。
据骆马湖渔政部门统计,骆马湖现有标准化净水网箱规划区6处,总面积56.75万㎡,占湖泊总面积0.152%,惠及464户网箱户,所有网箱均采用“无框架漂浮式”结构,只投放鲢鳙鱼,不投饵、不用药。在利用鲢鳙鱼滤食浮游生物净化水质的同时,通过成鱼产出,有效促进网箱户增收致富。
人放天养,践行生态理念,打造“生态网箱”
骆马湖净水网箱项目建立之初就确定了“人放天养、以鱼净水”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只放鲢鳙鱼、不投一粒饵、不用一两药”的生态发展理念,形成了 “一箱一鱼一景观”的生态渔业发展新路径,打造出了6块生态化、标准化、景观化净水网箱示范区,实现了全漂浮式网箱、鲢鳙鱼投放、网格化管理3个100%。
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跟踪调研,2021年骆马湖净水网箱可固氮76.3吨、固磷5.6吨、消耗藻类(蓝绿藻)25840.5吨,输出碳汇1372.8吨,每年生态效益价值约估1006.9万元,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工程,对维护骆马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富民网箱”
骆马湖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常年保持三类水质,有着最适宜鱼类生长的气候和水质条件,产出的鲢鳙鱼品质上乘。基于此,渔政部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湖泊环境优势,大力推广净水网箱产业,主打生态鳙鱼特色品牌,使骆马湖成为全国供应鳙鱼最稳定的生产基地,产出的鳙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有着南方不具备的口感和北方不具备的个头,深受市场青睐。
“过去没有找准方向,湖里面养什么的都有,费事费力、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也不高,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网箱户梁纪勇说,“现在的净水网箱只放养花白鲢,每个网箱成本3千多元,毛收入1万多元,投入成本低、风险小,特别是禁捕退捕之后,鱼价也是节节攀高,收益较以前大大提升。”
经统计,骆马湖净水网箱每年可产出优质鳙鱼5200余吨,产值7200余万元,带动每户网箱户增收7万余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工程,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向“美”而行,着力内外兼修,打造“景观网箱”
5月的骆马湖上,东西成行、南北成列,一排排整齐划一,安放有序的全漂浮式净水网箱,静静地随风荡漾,宛如一颗颗白色珍珠,点缀着美丽的骆马湖,呵护着网箱户们的致富梦。
骆马湖渔政部门在做好净水网箱生态富民工作的同时,全力打造“景观网箱”,积极支持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一方面,建立“三定三统”工作机制,定生产区域、技术规范和生产限额,统一单体面积、横竖间距和生产时间,进一步提升净水网箱规范标准,塑造“外在美”;另一方面,创新净水网箱积分管理办法,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技能过硬和乐于助人等四方面纳入生产评比,为网箱户建立“诚信存折”,让“信用积分”成为联系网箱户关系的“纽带”、激发共建共治热情的“平台”,不断提升网箱户认知度和认同感,打造文明诚信生产示范区,兼修“内在美”。
现如今,在骆马湖渔政部门持续宣传引导和网箱户们辛勤努力下,净水网箱已成为骆马湖上新的“网红”打卡地,是名副其实的景观工程,对提升骆马湖“颜值”具有积极影响。
注重品质,树立良好口碑,打造“品牌网箱”
主动邀请科研院所全程“把脉问诊”网箱生产,动态监测网箱生产区水质状况,适时指导网箱户调整鲢鳙鱼放养比例和密度,保证水产品质量。申请注册江苏省渔业协会大水面生态渔业分会,全力打造“骆马湖大头鲢”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申报骆马湖生态鲢鱼、鳙鱼地理标志,加强品牌培育,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影响力。
“现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网箱成鱼就陆续开始上市,每斤价格要比周边市场价高2-3元。”网箱户李宜春说,“特别是近几年得益于净水网箱鲢鳙鱼的好品质和渔政部门的大力宣传推广,全国各地订单应接不暇,品牌的影响力让我们网箱户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一定会维护好骆马湖生态环境,呵护好我们自己的品牌,守护好我们致富“金扁担”。”
来源:省骆马湖渔管办
本文来自【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