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郡(秦朝河东郡)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秦朝河东郡

河东,古代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指今山西西南部,即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朝以后泛指今山西全省。因黄河自北向南流经此地,本区位在黄河以东而得名。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一称:“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

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上古时代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传说,均发生在此地。并且尧、舜、禹都曾在此建都,《史记·五帝本纪》三家注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西南)、舜都蒲板(今永济西)、禹都安邑(今夏县西北)”。

禹分天下为九州,夏商时期,河东属于冀州。西周时,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此(桐叶封弟),国号晋。春秋时,晋国先后兼并了20多个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晋文公时更是一度成为华夏霸主。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河东地区初属韩、魏,后属魏国。魏国在这一地区设置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秦国占领河东地区大体分两步。魏昭王三年(前293年),韩魏攻秦,秦将白起在伊阙(今洛阳南)大败24万魏军,第二年,白起夺取魏国城邑——垣(今垣曲东南)。秦昭王十七年(前290年),秦用不平等交换的方式,强行用垣换取魏国的蒲陂(今永济西)、皮氏(今河津市),趁机强占了魏国的河东地区。《史记·魏世家》载:“(魏昭王)六年,予秦河东地方四百里。”魏昭王六年,即秦昭王十七年(前290年),魏国把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割让给了秦国,这是秦国占领河东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夺取河东郡的中心城市安邑。《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秦昭王二十一年(前286年),秦派司马错进攻魏国河内,迫于军事压力,魏国主动献出了河东郡的治所城市——安邑,这是秦国最终完全占领河东郡的标志。秦国为了加强对这一新占领区的统治,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把当地的魏人迁出,招募秦人、赦免罪人充实河东,并给予优惠条件。

秦朝统一后,河东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知,秦朝河东郡辖境如下:西到黄河,南到黄河,东达今安泽、沁水一线,北至今石楼、霍州一线偏北。下辖六县:安邑(今夏县西北)、左邑(今闻喜县)、平阳(今临汾西南)、北屈(今吉县北)、皮氏(今河津市)、蒲坂(今永济市西、邻近黄河)。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云南省行政地图
下一篇:国阳(阳泉煤业—国阳新能:坐拥资源与估值优势 尽待后备资产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