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坝概况】石坝镇位于博罗东北部,距县城罗阳镇72公里,北与河源市埔前镇接壤,东与紫金县古竹镇隔东江相望。石坝镇三面环山,地势平坦开阔,素有“小平原”之称,全镇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417万人。202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49%(以下简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额45046万元,去年同期20105万元,同比增长1247%;基础设施投资7183万元,去年同期3113万元,同比增长1306万亩的森林资源,是东江流域水源林重点保护区之一;全镇有中、小型水库14座,其中黄山洞水库总库容达3143万方(中型水库,属国家Ⅰ类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Ⅱ类)、径背水库总库容达672万方;镇内辖6条河流(分别是东江干流石坝段,全长137km;蓝田河石坝段,河道长度144km;金湖河石坝段,全长7km;新村河石坝段,全长约6km,主要支流有龙口水、下坑水)。全镇辖区内无一家污染性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极好,生态旅游资源优越;给排水系统齐全,镇内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20000立方米,供水网络覆盖全镇;电力资源充裕,输变电设施完善;金融部门已开通外汇结算,方便、快捷。
【农业发达】石坝镇是博罗县农业大镇,以“三黄胡须鸡”“黑皮果蔗”“优质水稻”“生猪养殖”为主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品远销全国,是广东省的名优产品。其中石坝镇“三黄鸡”生产有着较久的历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石坝特色的“三黄胡须鸡”品种,肉鸡(主要包括三黄胡须鸡、麻黄鸡)养殖产业已成为我镇畜牧业的拳头产业。辖区内肉鸡养殖产业主要通过“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联合经营,通过种苗供应、饲料配送、技术服务、保底回收等全链条模式,激发养殖户热情,带动养殖户脱贫致富。据统计,2020年全镇肉鸡存栏量1029万羽,出栏量2500万羽,销售额达到718亿元,约有60%农民从事胡须鸡养殖或相关产业。目前主要通过线下活鸡、鸡蛋批发、零售,线上光鸡加工配送、鸡蛋等渠道进行销售。鸡苗由辖区内龙头产业孵化,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推广养殖。石坝镇各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走产业集群之路,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良性发展格局。2021年成功申报3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分别是丁塘村“丝苗米”、山下村“三黄胡须鸡”、红星村“黑皮果蔗”。
石坝镇继续用工业的思维去看农业产业,用“工匠精神”打造“品质农业”。其中,乌坭湖村获评惠州唯一一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称号及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三黄胡须鸡文化产业正火热塑造中。三嘉村村以种植荷花为基础,利用荷花的经济性、观赏性、药用性等特点打造出集休闲、观光、娱乐、民宿、餐饮、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圈,推出乡村旅游白莲子、油菜花种植项目,今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50亩,并且把莲花基地打造成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圈,年产白莲子约16公里,全镇基本实现应清尽清,应拆尽拆。
二是加快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一方面,做大农业产业。依托果蔗、茨菇、菊花、三黄胡须鸡等农特产品,大力培育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以总投资超2亿元的惠州众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种养结合、构建畜禽养殖场模式,打造“养殖业→畜禽粪污→土壤改良→有机肥→种植业→示范引领”的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实现“种菜菜香、种果果甜”,做大做强本土农特产品品牌,不断拓宽农产品的生产宽度和广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打造博罗种养结合高端产品示范区,建立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填补博罗作为农业大县的空白。另一方面,做强工业产业。用好蓝田片区750多亩工业用地,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工作,争取引进符合石坝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全面启动石坝工业发展新引擎,推动石坝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辐射带动全镇各行业的发展。再者,做宽第三产业。依托石坝的区位优势,抢抓赣深高铁在邻镇麻陂设站的契机,结合石坝丰富的农特产品和山水资源优势,依托三嘉村村获评“广东十大特色产业名村”,有序推进“3A”景点申报、开发特色餐饮配套设施,建设观光旅游小吃一条街、特产一条街,进一步深化“出淤泥而不染”的“荷文化”;充分释放冷水坑村农特产品火龙果种植优势,打造规模超100亩的集经济种植、科研教学、趣味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实现农旅融合、以农促旅,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推动第三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