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惠仲宣
4月12日,惠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潼湖生态智慧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邓力做客该区门户网“在线访谈”论坛,就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发展问题答网友问。
目标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00亿元
自2013年设立以来,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就被赋予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任。2017年12月,惠州被确定为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次年,智慧区被确定为中韩(惠州)产业园6个核心组团之一,中韩(惠州)产业园的起步区也被选定在智慧区之内。截至今年3月底,智慧区已引进(含供地和过会)项目92宗,计划总投资额约82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1691亿元,预计税收约59亿元。
邓力介绍,智慧区当前已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接下来,智慧区将紧盯“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奋斗目标,聚全区之力抓好重点区域建设,推动园区开发建设从“快”向“更快”发展,实现高规格建设、高品质打造、高水平运营。
2022年,智慧区计划完成固投10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完成固投70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固投15亿元。展望“十四五”目标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智慧区将基本完成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潼湖科学城、智能制造聚集园等片区开发建设,将全面建成千亿级现代产业新城,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力争203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1000亿元。全面与国际国内规则体系接轨,来自韩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本、服务等高端资源要素高度集聚,打造成为“韩味”浓厚、港澳元素丰富、深圳都市圈资源集聚的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等主导产业发展成群成链,现代服务业、科技金融、高端人才等协调配套,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力争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家,实现工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GDP突破50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9万平方米;52宗项目已全面动工,东洋汪和、深科达等12宗项目已竣工,汉弘、三华等4宗产业项目已投产。
2022年,智慧区将继续围绕“招大引优、提升韩味、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计划实现年内供地项目投资额超过300亿元,达产产值超过600亿元,引进产值1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产值50亿以上的企业2家、重点韩资企业5家以上。
邓力表示,作为建设中的产业高地,智慧区始终坚持“产业为本、项目为王”,依托仲恺高新区厚实产业基础,亿纬动力、德赛矽镨、豪鹏新能源、韩铝、科力尔电机、金籁科技等行业龙头或领军代表已率先落地建设,正带动整个电子信息行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