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曾经的贫困村洞头村突破传统观念、传统农业的束缚,以乡村旅游、红色教育、精品民宿、休闲康养等特色产业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农村改革,初步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强化党建引领
以洞头村为龙头,联合周边东武匠、西武匠、小白水、寺底村四个村成立“五村联建党委”,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方向,实现整个片区基层组织一体化建设、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资产资源一体化整合。
同时,调动多方力量下沉洞头村,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提供人、财、物等各方面支持和帮助,在洞头村派驻专门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从组织、宣传、文旅、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对洞头村党建基地、项目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农村改革进行实地调研,摸清村底、吃透村情,为高标准高质量制定洞头村整体规划奠定基础。
坚持规划先行
发挥规划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由市区派驻工作组牵头,邀请省级团队山西久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高标准编制《洞头村乡村振兴规划》《五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020-2035)》,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整体定位为两个试点:
一是集体致富的试点
以完善党组织在农村基层领导为动力,以农民股份合作制经济为抓手,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源资产,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以制度创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乡村振兴试点
以红色研学为载体,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国性乡村振兴示范点、内生动力充足的学习型村庄。
突出村企合作
由联合党委牵头,发挥专门工作组作用,
针对洞头村连接主城区的唯一公路年久失修,最窄处仅有一车多宽的现状,市、区交通局协调,投资1000余万元,仅80多天,将3米多宽的道路拓宽到6米以上,创造“洞头速度”。
针对洞头村西的白水河脏乱差、河道经常堵塞的问题,区水利局协调,投入4500余万元,完成总长度39万元,比2009年翻了3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