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大城市”?哪些城市刚刚加入这一行列、又有哪些城市即将跨入?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以下简称《分县资料》),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亮出了一份“进度表”。《分县资料》显示,按照现行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
广州珠江新城夜景。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105个城市城区人口超百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共有691个城市,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县级市394个。其中有多少能被称为“大城市”?
按照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市类型按城区常住人口划分。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上述城市均属于大城市。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速,越来越多的城市跻身大城市行列。《分县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这3座超大城市位列前三位,其城区人口分别为19872万人和17437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3%。户籍制度方面,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有序放宽落户条件,进一步推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大城市的形成。从105个大城市的名单看,大城市数量最多的江苏、广东、山东三省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也位居全国前列,《分县资料》中的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排名也和2021年全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高度重合。
大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已总体确立包括19个城市群和2个城市圈在内的“19+2”城市群布局。在长三角地区,上海作为核心城市带动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五大都市圈共同发展,形成一批活力足、发展快的大城市。
大城市“俱乐部”扩围有基础
下一步,大城市“俱乐部”还有望迎来哪些新成员?
《分县资料》显示,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常住人口逼近百万大关,包括河南省安阳市和平顶山市、浙江省嘉兴市、云南省曲靖市,其城区人口分别为998万人和977%。《分县资料》也显示,在105个大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各行业门类吸纳了大量16岁以上人口就业。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基建适度超前,为培育更多大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38%、9884%。
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穿过京张高铁居庸关隧道。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城市之间更加通达。2021年,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9万公里,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48个,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
未来,各大城市之间的连接将更通畅,重点城市群“枢纽+通道”综合效应也将得到充分发挥。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城市群已基本形成“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2%,上海为1675%。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阶段,超过14%属于中度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正成为许多大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4个县级市成为Ⅱ型大城市
面对大城市“入场券”,不少县级市、县城“跃跃欲试”。
截至2021年底,中国有392个县级市、1482个县城,其中县城总人口达到143万人,义乌城区人口达11819万人,晋江城区人口达1013万人,义乌为88万人,慈溪为773万人。专家解释,产业集聚带来了可观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务工、经商等,推动了相关县级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张。
晋江一家运动鞋生产工厂。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县级大城市不仅人口规模大,也是经济强县。记者了解到,上述4个县级市在2021年中国地区生产总值十强县中分别位列第一、第四、第六和第十,区域经济发展各有特色。其中,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已连续多年位居县级行政单位之首,有“中国第一经济强县”之称;浙江义乌是国内外驰名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慈溪、福建晋江则分别在家电、制鞋等领域实力雄厚。
尽管如此,与“明星”县域相比,更多的县级市和县城发展仍有局限。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县级市和县城发展总体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较弱。针对相关短板弱项,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已于2020年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提出17项建设任务。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专家预计,更多城区人口较多的经济强县有望进入大城市行列。其中,浙江省瑞安市城区人口已达976万人、82.9万人,已接近Ⅱ型大城市门槛。未来,县级市、县城将继续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在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的同时,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持续发挥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汪文正)
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