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 外滩介绍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它曾经是上海十里洋场的风景,周围还有位于黄浦江对岸浦东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正大广场等地标景观,是去上海观光游客的必到之地。外滩自1943年起又名为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位于浦西,东临黄浦江。

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两次有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就更大了。

上海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海外滩的江面、长堤、绿化带及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上海特征的上海景观。1995年被评选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早晨,上海外滩是人们的健身的场所;白天,它是繁华热闹的游览胜地;晚上,则是情侣的恋爱天地。每当华灯初上之时,外滩各栋建筑物上灯光辉煌,一座座犹如水晶宫似的,令海内外游客赞叹不已。

二、历史追溯

(一)近代

外滩是上海租界区也是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发的起点。在1843年以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英资公司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外滩14号)、老沙逊洋行(David Sasson and Sons Company,外滩24号),以及美资的旗昌洋行(Russell & Co72%,全国库存现金的61%,全国存款的7764%,毋庸置疑的成为了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

现在的上海和平饭店,原是美国犹太人沙逊的沙逊大厦。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决定在沙逊大厦旁,建造一幢远东最高的34层的银行大厦。1934年正当施工时,沙逊却无理干涉,说“在英租界造房子,高度不得超过我的金字塔塔顶”。由于当时的环境因素,这桩官司一直打到伦敦,结果判决中国银行只能造17层,比相邻的沙逊大厦金字塔顶低30厘米,而且工程也由外商设计、承包。

1924年,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难的上海侨民而兴建的欧战纪念碑。纪念碑位于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交界的爱多亚路黄浦滩边(即今延安东路外滩)。也是上海外滩的标志性建筑物。因其规模宏大,也被称为“上海第一碑”。1941年,日军进驻租界,纪念碑遂遭破坏。

1868年今天的黄浦公园建立(当时叫外滩公园),这是上海最老的一个公园,到192871日外滩公园才正式对中国人开放。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租界区管理机构、银行、旅馆等建造它们的体面建筑的地区。逐渐地租界初期在这里建立的比较矮小的建筑被拆毁,新的豪华大厦起立。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滩的天幕基本上成形,并持续繁荣至1940年代。

19438月,外滩随交还上海公共租界于汪精卫政权,外滩也随著上海结束了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

1933年上海地图(局部),外滩是地图上部河流(黄浦江)左方、码头密集处

(二)现代

1950年代起,即国共内战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外滩大多数建筑都被国家或城市政府机构使用,如汇丰银行大楼在1949年以后曾经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各国银行逐步撤出中国,酒店及娱乐会所纷纷关闭改做其他用途,原有的租界时期风格的门牌或路牌大多被撤换,外滩沿岸的外国伟人雕像也被撤走。除此之外,到1980年代为止上海外滩的外貌基本没有多少变化。

8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建立了许多新的摩天大楼,有些这些大楼直接建造在旧建筑物的后面(比如外滩中心),与这些新建筑相比外滩的老建筑显得非常矮小,这深深地改变了外滩的相貌。过去直接在外滩江畔的码头全部被搬迁,江畔的防汛墙也获得了修复和加固。此外在建造延安东路高架公路进入中山东一路的接口处时将外滩天文台整个地向南移动了约50米。在外滩的最北段苏州河注入黄浦江处还建造了一个人民英雄纪念塔。

1994年,市政府成立上海市外滩房屋置换有限公司,将外滩的各栋建筑置换经营,以重振外滩金融街的名号。自19957月,中国光大银行进驻外滩29号开了先河后,原先使用外滩各建筑的政府机关便开始陆陆续续经过置换经营退出了。

1995930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与黄浦区人民政府联合筹建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以大量的历史照片为主,辅以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文献、实物,展示了上海开埠150年来外滩的变化历史。在纪念馆里可以从外滩的发展轨迹研究上海的发展历史。

2008年起,上海外滩开起一系列针对交通流量而改造的工程。该系列工程首先拆除了原外滩南段与延安高架路的高架弯道,消除了延安高架直接与中山东路合流的交流道。并从在同年的31日起,对外滩北段外白渡桥与外滩恢复至上世纪原貌的工程。以上工程于2009年初完工。下一阶段改造工程重点在于对外滩原8车道,缩为4车道,增加外滩的公共步行道路与绿地空间,且将外滩水平面降至上世纪外滩原有的略高于路面的高度。兴建从吴淞路至中山南二路的外滩隧道,将通过外滩的快速车流地下化,延安东路以北双层双向为6车道,其以南为单层双向4车道。以上工程施工期间对外滩进行封闭性施工,外滩于2010328日起施工完毕并恢复对外开放。

近年内关于上海外滩建筑群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了一些讨论。多数人欣赏和赞叹上海外滩建筑群的古典美丽景观,但也有观点认为外滩建筑群应被视为中国近代耻辱史的象征。

2012年年末起,每年的1231日晚邻近凌晨都将在外滩上演外滩4D灯光秀。该灯光秀采用巴库灯向外滩的汇丰银行大楼与江海关大楼这两栋建筑投影,在每年的跨年时间举行,已经成为了上海的跨年标志性活动。

三、主要看点

(一)历史建筑群

外滩拥有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二十多座,它们已经全部被列入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一些知名的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名扬远东的上海总会。这是一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它有当时最长的酒吧,酒吧柜长达110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86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如今,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屹然挺立,塔底免费开放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是一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史。它坐落在曾经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黄浦公园内,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三块枪状塔体,寓意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内涵有深刻的概括性。

28米。浮雕以写实的手法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两翼为装饰性的花环图案,象征着上海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浮雕可分为七组,97个典型人物,表现了先烈们伟大的斗争业绩。

316米,宽18十六铺

小东门原名“宝带门”,门外为十六铺。街市东临黄浦江,西濒丹凤路,南达老太平弄,北至龙潭路,历史上南侧曾延伸至万豫码头街。此处依水傍城,是上海的水上门户。

十六铺上海客运总站附近新建绿苑商厦、申客饭店、龙申大酒家,以及适应中高档消费的碧玉池豪华浴室,加上一批中小旅馆,总共可提供近900套客房,2000多床位,为过往旅客提供综合性服务。

十六铺LOGO200987日亮相。新十六铺LOGO2000多份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出自一位对十六铺具有特殊情怀的广告设计师的设计。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新十六铺建筑中浦江之云、浦江之荷的造型,三条水纹揭示了十六铺依江踞城的地理特质,新十六铺的华丽转身由此开始,蓝色象征了十六铺文化底蕴的深邃,水纹和新地标建筑的外形巧妙结合在新LOGO标志中,赋予十六铺独特的视觉识别特性。

在十六铺630米的建筑带上,将竖起三栋体积小巧的建筑,它们如同镶嵌在黄浦江这一华丽皇冠上的璀璨钻石,引人注目。作为十六铺宽阔绿地与无垠江景的完美点缀,它们必将成为外滩建筑典范之作。在约6城市雕塑群

城市的美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建筑、雕塑和绿化。而城市雕塑又被称为"城市眼睛",是美化城市的重要部分。外滩城市雕塑群由"浦江之光"""""三座不锈钢雕塑组成,位于金陵东路外滩绿色长廊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浦江之光"造型别具一格,用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音符,以轻松欢快的旋律,演奏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乐曲。""表现黄浦江上帆樯林立,船队正驶向各地,外汇与旅游业在这条经济之河中流淌;帆与帆的连接,多曲线的漂动,增加了立体动感。""以锐角和钝角、弧线和折线,褶皱波动表现改革东风劲吹,气象万千。

6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瀑布钟

"时代的步伐"即位于海关大楼正对面的瀑布钟。它镶嵌于绿色长廊之中,钟高37米,呈墨绿色阶梯状,共分十个台阶,每个台阶上装有喷水管,用电脑控制,喷泉涌出可见由一千多个水柱形成的水帘,水帘拖至阶梯,顺势而下成为瀑布。五彩灯光映于水帘,显现出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世界主要城市时间。时代瀑布钟与海关大钟相映成趣,两钟位置一高一底,风格一是古典,一是现代,装置一是机械驱动,一是电脑控制,“一老一少”相得益彰,它们昼夜都在提醒人们守时、惜时。

8观光隧道

外滩人行观光隧道是连接浦西外滩与浦东陆家嘴两个商务旅游区的通道。游人乘坐在封闭式观光车厢里,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以“穿越地球”的高科技梦幻旅程,目睹神秘星空和浩瀚海洋,在沸腾的岩浆中驶过地幔、地核,聆听与景观互动的磅礴音响。

外滩观光隧道位于浦西南京东路外滩与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之间,是我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全长64655分钟,其运输能力最高可达5280/小时。

(四)经典雕塑

雕塑,是城市永远不灭的铜石传记。文中所提及的雕塑,大多已被毁,但,事实上,它们的确存在过。

浓缩着曾经的“侵略”和占有。战争的胜利者在这片土地上任意书写着自己的纪念,无法回避,但,它们的确存在过。存在、被毁,这些纪念碑终究没能永远地存活下来,即便今天的我们仅找到一块残石,也无法否认,它们存在过。

1常胜军纪念碑

常胜军由美国人华尔建立,为清廷四处征讨“判逆”最终解散常胜军的是英国人戈登,起因是对李鸿章不满。上海外滩外白渡桥南堍曾经有座常胜军纪念碑,这是由李鸿章出资,为纪念1862-1864年在江苏省攻打太平军的常胜军阵亡将士而建的。

纪念碑原在外滩花园北门外,重建公园围墙时划入园内。它以正方形大理石为基座,基座上为三角锥形碑。碑上镌刻汉文“得胜”二字,共镌刻有48名阵亡的外籍常胜军官兵姓名。因华尔列居首位,因而又被称作“华尔纪念碑”。

华尔是个颇带些传奇色彩的美国人,他曾赴南美洲参加冒险活动,曾投身法国军队参加克里米亚战役。1859年来到中国,次年到达上海,应邀任清军水师炮舰“孔夫子号”大副。

在上海,华尔娶候选上海道杨坊之女为妻并加入了中国籍。在上海道吴熙及候选上海道杨坊的支持和资助下,招募外国人组成洋枪队并任队长,率领洋枪队协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因多有战功,他所率的洋枪队被李鸿章授予“常胜军”之名。后来太平军攻打宁波,华尔前往增援,终于在浙江慈溪受到重创,次日死亡,临终时将生前积蓄一万元捐赠给美国政府。

最终解散这支队伍的是英国人戈登。他毕业于英国军官学校,1859年奉命来中国,曾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进攻北京的战役和烧毁圆明园。

戈登接任后,指挥常胜军参加了江浙战场上的大多数战役,因作战有功被清政府授为总兵、提督,还被朝廷赏穿黄马褂。186312月,他引诱太平天国纳王郜永宽投降,并攻占苏州,而李鸿章违背了事前誓约,强行处死郜永宽,戈登遂对李鸿章不满,辞掉了清廷授予他的将军之职,并拒绝了皇帝传旨给予的赏赐——黄马褂、花翎和一万两银。同时,戈登决定解散常胜军,清廷拟赠赐白银二万两挽留,也被戈登拒绝。

1864531日,常胜军在昆山解散,全体军官辞去了在清军中的职务。解散后,李鸿章划银1500两在上海建立了常胜军纪念碑。

3和平女神像

19242月,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爱多亚路外滩上竖起一座和平女神像。神像面朝西,由上海的英美法侨民团体建立。和曼哈顿港的自由女神不同,从海上到达外滩的人们看到的是女神的背影。她左手抚一战争中失去母亲的儿童,以使他不再受到伤害;右手正欲放于一位失去儿子母亲的头顶上,以抚慰她心灵中深深的创伤。这种悲悯的造型,让几乎所有国籍的人们都献上了鲜花,可惜1941年日本占领当局将其拆毁,熔铸成炮弹。

它是外滩当时体态最大的纪念碑为纪念各国在一战中,从上海出发的阵亡将士。欧战纪念碑坐落于延安东路外滩,与外滩的气象信号台并排耸立在黄浦江边,是外滩曾经体态最大的纪念碑。它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及西人社会各界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上海出发的阵亡将士而立,以巨大的花岗石为基础和基座,碑基上为双翅高展的胜利女神铜像,两边各有一代表和平的小天使。在铜像的四周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向同盟国宣战各国的国徽或国旗,在碑基上镌刻了所有从上海出发而在欧战中阵亡者的名字。1924216日,欧战纪念碑落成,当时的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法磊斯主持了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他在致词中说:“当我们的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当欧洲正处于战火之际,我们许多远离祖国,远离战争的侨民,以义不容辞地为保卫祖国而本赴欧洲,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我们在上海建造欧战纪念碑,歌颂和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这比任何以经济形式的补偿更显其珍贵。”

5.浦江潮

位于黄浦公园南大门内,它是大型青铜人像雕塑。一位身躯伟岸的工人,扬着风帆迎向袭来的巨浪,奋勇搏击。形象而动感强烈,表现出无产阶级力量无比,不畏艰险,勇敢前进,气吞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作品主题是表彰上海工人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光辉业绩。

四、旅游贴士

(一)外滩与浦东间穿行方式一般为渡轮或观光隧道。渡轮在金陵东路外滩的浦江游览码头搭,前往浦东的东昌路码头。

(二)观光隧道是从南京东路外滩到浦东的东方明珠之间的一条行人越江隧道,行人从黄浦江底搭自动扶梯就可到达江对岸。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小武当山游玩攻略 龙南小武当山好玩吗 -小武当山风景区
下一篇:江山市石门镇 202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