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奋力建设南宁北·中国壮乡武鸣新区,面貌日新月异,未来可期。
南宁市钢之泰轻钢彩板有限公司落户武鸣区,发展加速。
武鸣沃柑喜获丰收,群众喜上眉梢。
在2022年南宁市武鸣区“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展示活动上,壮乡儿女载歌载舞庆佳节。
浪潮涌动催人进,振翅腾飞向未来。
当前,南宁北武鸣区十分繁忙热闹:车间忙生产、项目忙建设、农田忙管护,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家积极发力播下一年的新希望,推动武鸣在新起点上实现新作为。
武鸣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产业转型、项目提质、民族团结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建设好南宁北·中国壮乡武鸣新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当前,武鸣区作为南宁副城区列入南宁市“十四五”规划发展重点,教育园区校城融合步伐加快,高铁南宁北站建成后将成为“南宁渠道”上的重要枢纽。该城区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按照城区“1346”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勇立潮头,奋力建设南宁北·中国壮乡武鸣新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是龙头、是脊梁、是硬支撑。
武鸣区自然资源丰富,石灰石储量达246383万吨;森林面积约182万吨,“中国沃柑看武鸣”品牌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武鸣区大力发展沃柑产业,通过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使用“武鸣沃柑”公用品牌等措施,推动产业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并逐步向绿色化、数据化、标准化升级。2022年,武鸣沃柑投产面积达45万亩,产量120万吨,沃柑产业产值超100亿元。目前,武鸣沃柑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有21家,沃柑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达6万亩;有采后加工厂134家,光电自动分选线超过16条,冷藏库56个、冷藏库容10万立方米,电商服务点26个。
“柑”甜日子,风光正好。沃柑不仅是武鸣的特色标签,还是武鸣农业产业质量持续提升的鲜活缩影。近年来,武鸣区围绕农产品主产区功能定位,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基本路径,全力打造优势特色现代农业,多措并举加快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以做优做强做精沃柑产业为抓手,狠抓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推动城区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武鸣区初步形成香蕉、甘蔗、果蔬、畜牧、水产、花卉等六大农业产业。在此基础上,该城区大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三次产业实现融合发展。据统计,武鸣全城区建立了46万亩晚熟柑橘、213亿元;持续落实“三企入桂”,推动项目履约,完成区外境内到位资金40.41亿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是“顶梁柱”“压舱石”。今后,武鸣区将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和城区领导服务重大项目制度,打好稳投资增后劲攻坚战,以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青年创客等重点项目为引领,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加快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强化跟踪服务,对未开工项目,要及时协调解决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已开工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时序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日日有进度,月月有开工”。积极储备工业产业、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城市建设等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各级项目库,确保项目建设滚动发展、梯次跟进。推动资金、政策、要素“三下沉”,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和国土空间规模,扎实做好发展保障。大力实施城区领导带头招商和常态化驻点招商,力争实现2022年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完成区外境内到位资金42亿元,同比增长6%。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共谱和谐发展新乐章
素有“中国壮乡”美誉的武鸣,不仅美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上,更美在各民族守望相助、同心发展的社会和谐上。
武鸣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面深入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城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创建工作机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城区各项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开展、同考核,形成合力,全城区上下共同担负起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责任。
——全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党员教育全过程,提升党员干部民族政策执行水平。丰富载体,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领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联动的模式,让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和“五个认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全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工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文明单位、双拥共建、乡村振兴等创建活动中,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打造五彩壮乡民俗馆、红岭社区、双桥镇八桥村大伍屯等一批“九进”示范点,城区有384个单位、家庭和个人被授予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五比五争”模范称号,获评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4个。
——全力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打造武鸣民族文化精品,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成为广西“壮族三月三”节庆标志性文化品牌;积极扶持民间民族文化,近80%村(社区)组建或联合组建文艺团队,每月29日的“月歌圩日”活动已成为城区“永不落幕”的歌圩;加强非物质民族文化保护抢救工作,武鸣壮语列入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典藏三个试点项目之一;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深入实施“骆越壮乡”风貌提升工程,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正能量。
如今,民族团结进步的温暖阳光播洒在壮乡大地,武鸣区各族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不断推进,民族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民族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武鸣区将继续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时代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