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Taipei),简称“北”,又称北市,是中国台湾省的省会。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被新北市环绕,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台北是台湾省的六个“直辖市”之一,全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工商业与传播中心,仅次于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全市下辖12个区,总面积2711571万人,居台湾第四位,人口密度居台湾第二位。台北历史悠久,历史遗迹众多,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有人类居住,1875年(清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在此建立台北府,意为台湾之北从此有“台北”之名,统管台湾军民政务,从此逐渐成为台湾的政治中心 。以台北为中心与周边市镇所连结而成台北都会区,是台湾人口最多的都会区。其作为台北都会区的发展核心,全省规模最大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均总部设在这里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台北市位于台湾北端,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四周均与新北市接壤,被新北市环绕,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东西宽处206度,纬度北纬246度,邻近台北的淡水更出现摄氏39872平方千米,人口328591人。管辖大同、延平、中山、建成、古亭、龙山、松山、城中、双园、大安等10区。 1949年随着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的200万军民,以及1960年代众多中南部民众北上求学、工作的风潮,都使得台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过去在美援的挹注下,道路、住宅社区、学校等公共设施的新建工程也开始逐步进行;城市的已开发区域原先集中于旧市区西侧,自1960年代末期起,也开始向东边的大片田野地拓展。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台北市行政区域照旧。台北市管辖松山、大安、古亭、双园、龙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山等10区,人口155133人,面积为6671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居台湾第二位。
交通
公路
快速道路
大台北地区快速道路众多,大部分路线坐落于台北市境内,新北市部分路线已经纳入省道系统之中。
台北市区的快速道路包括新生高架道路、建国高架道路、环河南北快速道路、水源快速道路、东西向快速道路(市民大道)、天母快速道路(堤顶大道平面段)、环东大道(高架)、洲美快速道路与信义快速道路。新北市部份则有新北环河快速道路、西滨快速公路(台61线)、东西向快速公路万里瑞滨线(台62线)、八里新店线(台64线)及新北市特二号道路(台65线)等。
计划路线方面,共有芝投公路(连接洲美快速公路及跨越关渡平原到三芝,全长196公里,营运长度1294亿美元,2012年GDP达到8311万美元。人均GDP长期为全台湾之冠。
2012年完成地区内生产总值510897美元,位居台湾各市县第一位。
台北市在台湾经济体系中,扮演金融、媒体、电信营运中心的关键性的角色。产业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随着高所得而来的高消费能力及产业结构变迁,统称为服务业的第三级产业占台北市整体产业比重近达九成。当中包含批发、零售、贸易、餐饮、金融服务、运输仓储、通信、工商服务等。服务业的盛行,让台北市成为一座生活必需品相当容易取得的城市。某大型超商总经理曾说:“台北市有一个世界级的特色,就是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一名。”
产业分布于台湾其他都市(如新竹、高雄等地)的中、大型企业,大部分都将总公司设于台北市,形成了台湾最大的工业生产区和商业区。
教育
1900年代的日治初期,台湾第一座西式小学芝山岩学堂成立于芝山岩地区(今士林国小)。随后普设于台北各地的国语传习所、公学校、小学校等更奠下了台北现代教育基石。
1950年代,许多位于台北市,投入庞大教育经费的国中、高中与大学,更成为台湾北部甚至全台湾的“明星学校”,在高中或大学联合招生制度盛行时,尤其明显。特别是明星高中的第一志愿、前三志愿或“国立”大学的热门科系,每年都有相当激烈的入学竞争。即使在联招几近废止的今日,这种情形仍旧延续着。台北市的教育资源与台湾的其他县市相比较为丰厚、更有优势。1900年代,台湾第一座西式小学就成立于芝山岩一带(即今日的士林国小)。随后普设于台北各地的国语传习所、公学校、小学校更奠下了台北的教育根基。台北市辖下所有的大学有2所,分别是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和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及一百六十余所的公私立中小学,此外还有儿童育乐中心、社会教育馆及动物园,并在各区设立运动健身中心、社区大学、图书馆等,提供市民休闲育乐与学习进修的机会。
社会
科技
台北市科技接受度相当高,以资讯高速公路为目标的台北,有线上网率、无线上网率等指标,都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对新事物的尝试和一窝蜂的特性并不限于科技方面,历年来出现的像是葡式蛋塔(1999年)、HELLO KITTY娃娃(2002年)、乐透(2003年)、动画角色磁铁(2005年)、甜甜圈(2005年)等“郁金香式”热潮即为一例。
科研
台北市是台湾全国学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研究重镇的中央研究院即座落于南港区。另外专门典藏国家图书与汉学研究中心的国家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图书馆、台北市立图书馆与各大专院校图书馆:诸如国立台湾大学总图书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国立政治大学图书馆均有丰富馆藏等。其中,国家图书馆所特藏的善本古籍中,多件均为古代流传至今的孤本,世上绝无仅有;如尚书表注、东都事略、宋太宗皇帝实录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珍贵古籍。
通信
台湾绝大多数主流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总部或营运中心均设驻于台北市,旺盛的大众传播媒体及产业环境促使台北市成为台湾媒体产业的中枢,但也常因过度地倚倾台北播报新闻,而使得报道角度多半重于北部或浓厚的地域性。免费无线网络“TaiPei Free”从2011年起在台北市正式启用。TaiPei Free可以在捷运站、市立图书馆、政府办公部门、主要道路上以及部分公车(多为油电混合公车)上收到讯号。
场馆
台北市内著名的表演场地有俗称“两厅院”的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国家音乐厅、国家戏剧院、演奏厅、实验剧场)、城市舞台(台北市社会教育馆)、华山文化园区、国立国父纪念馆、红楼剧场、台北国际会议中心、新舞台、牯岭街小剧场、水源剧场、大稻埕戏苑等。现代艺术的展览场所则有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当代艺术馆、中华文化总会文化空间、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南海艺廊、伊通公园ITPARK、凤甲美术馆、关渡美术馆(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台北数位艺术中心…等。另外台北艺术中心、北部流行音乐中心、台北城市博物馆与台湾铁路博物馆正规划中。
体育
台北小巨蛋台北市曾举办许多国际性大型竞赛,例如:2001年世界杯棒球赛、2004年世界杯五人制足球赛、威廉琼斯杯国际篮球邀请赛、台北101国际登高赛、2004年世界花式撞球锦标赛、台北国际马拉松比赛(包含国道马拉松)、IAU世界杯超级马拉松比赛等;2009年听障奥运亦由台北市取得主办权,还有已经获得2017年大运会的举办权。另外还有许多国内性竞赛,例如:“健康活力·运动台北”十二行政区路跑赛、新光摩天大楼登高大赛、三商巧福杯路跑赛、舒跑杯路跑赛、中正杯锦标赛(范围涵盖各类运动)等;超级篮球联赛则固定于台北市立体育学院体育馆(俗称“白馆”)进行例行赛。大型体育场馆方面有天母棒球场以及台北小巨蛋;主要供棒球比赛使用的大巨蛋已初步动工;市立体育场亦在听障奥运前翻修完毕。除此之外,各行政区的区级休闲、运动中心也渐次启用或着手兴建;每年并由各区的体育会举办不同规模的路跑竞赛,以利于提升运动风气。台北市是台湾近代历史的发展舞台,集许多台湾文化与人文地景之大成,并与邻近的东亚城市长年在国际竞争力等项目上互有高低、互见短长。除了举办第21届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国际花卉博览会、2011年世界设计大会,2017年世界大学运动会也将在台北市举办。
旅游
景点
台北市是台湾北部的游览中心,除阳明山、北投风景区外,还有岛内最大、建成最早占地89万平方米的台北公园和规模最大的木栅动物园。此外,由私人经营的荣星花园规模也相当可观。剑潭、北安、福寿、双溪等公园,也都是游览的好地方。台北市名胜古迹颇多,其中台北城门、龙山寺、保安宫、孔庙、指南宫、圆山文化遗址等处,均为风景优美,适宜游览的好地方。循着淡水河、基隆河迤逦蜿蜒,北边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阳明山公园,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态教室,更是大台北的后花园,四季各有不同风情韵致;坐落在台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园、植物园、大安森林公园,则堪为典型的城市绿洲,加上周遭人文、艺术活动频繁,是都市人纾解身心的好去处。南区的木栅山区,登山健行之外,还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闲情。
夜市
台北的夜市中,集合了各种潮流玩具、生活用品、衣服饰品、新奇发明、神算占卜、传统游戏(如套圈、打弹珠、捞鱼、射汽球等),而夜市中的主力──各种大菜小吃更可说是台北饮食文化具体而微的展现!以下简介全台北最热闹、出名的7大夜市。
1、士林夜市:台北名气最响亮,规模最大,搭捷运直抵夜市前面。士林夜市集合大江南北小吃,应有尽有,著名的有蚵仔煎、大饼包小饼、士林大香肠、生炒花枝、青蛙下蛋等。
2、宁夏圆环夜市:距离台北车站最近的美食夜市,范围不大,但是每一摊都别具特色。铁版烧、现炒、现蒸、现煮的摊子很多。
3、辽宁街夜市:辽宁街是纯吃的夜市,台北人首推美食夜市排名第一,不过要从捷运站走一小段路才能到达。可结合sogo、微风广场、光华商场一起游玩,因为它刚好位于这些百货商场的中间。
4、饶河街夜市:距离松山火车站最近,一般来说是前往新北市、基隆、宜兰旅行的游客,在返回台北车站时,必访的夜市。
5、延平北路夜市:与迪化街南北货批发街连成一线。摊位与店家沿路两旁分布,也是一个纯吃为主的夜市街。如果住在民权西路附近的饭店,那你就去那里就很方便了。
6、通化街夜市:通化街位在世贸中心、基隆路与信义路口,是距离台北101大楼、纽约纽约最近的夜市,可以一道顺游。
7、龙山华西街夜市:历史最悠久,就在龙山寺旁边,搭捷运直抵夜市前,与西门町连成一线,如果你住在西门町,那么龙山夜市的美食千万别错过了。
文化
宗教
台湾地处传统的儒家文化圈,台北市宗教情概与台湾宗教大致上相同,基本上以传统宗教与西方宗教等为主,以佛教与道教为例,台北佛教庙宇登记有案者为107间,道教为154间。台北市寺庙中所祭祀的神祇大多是随着闽、粤移民由祖居地移銮请迎至。
由于具有移民社会的属性,以及台湾最大都市的地位,宗教上呈现蓬勃而多元的发展。虽以佛教与道教为主,但也有全台湾最多的基督教人口与穆斯林。寺庙中所祭祀的神祇大多是随闽、粤移民由故乡迎来的神佛,1950年代之后,许多台湾中南部居民移居至台北,亦将其神灵请至台北设分灵,所以祭祀以妈祖、王爷、菩萨居多。台北地区的佛道教寺庙数量之多,冠于北台湾,其教派之广,几乎涵盖各神佛,堪称台湾宗教的总汇。
早期世居台北的凯达格兰族崇尚万物有灵的泛灵信仰。16世纪西班牙会士曾传入天主教,历经荷西战役后,被迫中断。随着17世纪汉移民带来了属于中原文化圈的香火,逐渐改变台北原生宗教风貌。在清领时期,台湾社会普遍“重儒道轻释佛”,民众崇尚道教与儒教三纲五常观念,佛教较不振。当时较富盛名的代表祭典属“台北迎城隍”。清领后期西方传教士马偕博士为台北带来了西方的基督信仰的长老教会。
日治时期始,统治当局推动内地同化运动,迫民众信奉政教合一的日本神道教,总督府于剑潭山兴建当时全台湾最大官方信仰中心台湾神宫。虽汉民传承信仰此时遭压抑,但各地移民与地域信仰带入台北,渐促使台北宗教融汇;此时尚传入日本佛教净土宗、临济宗等,大量僧侣传教布道,在市内兴建起日本风格的大型佛寺。
随着国民政府移鼎,大量新移民迁入台北,同时传入诸多新宗派。1950年代之后,大规模台湾中部、南部居民移入台北,亦将其祖居地守护神分灵入城;此时期除了本地乡土神以外,以祭祀妈祖、王爷、佛祖、菩萨等居多。大台北地区佛道教寺庙数量之多,冠于北台湾,教派之广,几涵盖各神佛,堪称台湾宗教总汇。不仅佛道儒,台北市有台湾唯一天主教总教区天主教台北总教区、最多基督新教与伊斯兰穆斯林信仰人口;多元蓬勃的宗教文化,是市民们丰富的精神粮食。
音乐
台北是亚洲的流行音乐重镇,也是华语流行音乐、文化创意、娱乐产业的枢纽中心。民主社会的多元开放风气促使台北文化活动活络的一大优势。艺术、娱乐等文化创意活动密集频繁、艺文表演场与展览场地亦居全国之冠。除了流行音乐有国际团体、演艺人密集访台演出,每晚也都有不同的本土舞台表演团体,同时在台北市各场地个别巡回公演。表现风格多元化,有醒世、创作实验、冷僻、同乐、音乐、歌仔戏等剧别;主题不限政治、宗教、文化、社会,面向跨越地域之分。未来从士林台北艺术中心、台北城市博物馆、台北之门、华山艺文特区、松山烟厂文化园区与南港北部流行音乐中心等地标建筑,将连结成一条L型城市文化创意轴线。
城市荣誉
2002年世界资讯科技大会-杰出公共部门奖。2006年年度智慧城市-首奖城市。 2006年第二届无线社群-最佳政府应用奖。2012年全球十大夜生活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