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河》
2011我的梦
编辑于 21:51
许昌人嘴里的“饮马河”是一条承载着历史渊源的古老河流,它背负着历史的重任奔流不息,踌躇满志历尽风雨,穿越了二十一个世纪来到了我们面前。今天,蜿蜒起伏的饮马河欢快流荡,小鱼小虾水鸟的天堂,沿岸垂柳摇曳花儿飘香,丰美水草点缀,把饮马河妆扮的碧波荡漾浪花欢唱。远望,一条游龙戏水穿梭游荡于古老的中原大地之上,它北起长葛洧水,流经今天的建安区,开拓区,东城区再流经将官池乡,汇入小红河,而后注入烟波浩渺的“秋湖”。秋湖,两千年前魏王曹操出兵征讨南阳“张秀”凯旋而归之时,站在秋湖大堤上遥望京城旌旗飘扬。那时的秋湖,波光粼粼,千帆竞驰,鱼米之乡,因,曹丞相以德志满,有心光宗耀祖,此处又毗邻京城地处龙脊之宝地,就把亳州祖籍曹氏祠堂迁至此地。由此义举,此处就诞生了一座曹氏高庙,延续至今,魏王曹睿,重回许昌祭奠曹氏祖祠,还特赐封五子良将之首张辽享太庙灵位,追随武帝曹公。秋湖上游河道就是昔日魏王曹操曾经在此饮马之河,后人以魏王至尊命名此漕运河道为“饮马河”。谈起魏王曹操,曹丞相,“三国志,魏书,武帝记”。“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城,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也就是说,从建安十三年,曹操才被汉献帝敕封为汉丞相之职。“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二零八年”曹丞相励精图治广纳贤良,麾下猛将如云,布衣谋士不计其数,南征北战谋略就是有郭嘉,荀彧,荀攸,贾诩这群布衣给撑起了一片天。曹公为统一北方率军屯垦数十载,戍边,练兵,漕运以此奠定了魏国版图。古往今来都有一句颠覆不破的至理名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古代军需短途运输第一是靠人力肩抗和挑夫来完成,第二畜力车载来完成,第三是靠水运,也就是漕运来大批量完成基本的军需。两千年前的三国时期,做为守护京城要冲,汉魏京城周边借助自然河流,又经过年年挖掘疏通,各处河流都得到充分利用,今天我们讲述的饮马河,在那个年代最大利用价值排涝泄洪,漕运功能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对于汉魏江山功不可没的贡献。现如今,大许昌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宏伟蓝图公诸于世,古老的许昌水系工程又重新发掘,重见天日。昔日的饮马河,尤其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已经断流荒废。特别是建安区尚集乡一北的河段几乎见不到饮马河的踪影。大许昌水系工程被新一届领导班子提上了议事日程,短短三年,一条昔日漕运繁忙的古老河流再次呈现在许昌版图之上,如画龙点睛妙笔神韵,呈现给世人。步入二十一世纪,我大许昌进入一个高速发展快车道,水韵莲城蓝图已经呈现,被历史遗忘的饮马河故道,经再拓宽挖掘,整修两岸游览栈道,夸河景观桥造型优美,沿岸环廊照明设施齐全,各类景观灯如点点繁星把饮马河给装扮一新,焕然一新的饮马河披上了时代新装。沿河两岸种植了各类灌木乔木郁郁葱葱,时令花卉一年四季鲜艳夺目,绿植点缀交相呼应,妩媚时尚的饮马河,焕然一新披上新装。昔日的饮马河,是一条纯自然古老河道。它的源头发自今天的新密山区,流经新郑,长葛,汇集于洧川。当年曹操接驾汉献帝到许昌后,围绕许昌周边驻军延绵百里。今天许昌周边留下了很多自然村庄,它们都带着时代烙印,即便今天我们周边依然有很多带营的自然村庄,王子营,老张营,赵营,老吴营,高营等等,这些都于当年曹操驻军有关联。曹操兵马驻扎许昌周边也带动了屯田,戍边,修缮河道,设置漕运,这一重大水利建设的功能。古时军需运输就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后勤工作,松懈不得。即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后勤保障依然是战争的第一要务,淮海大战前夕,解放军有六十万人,后勤支前民工居然有一百万人。战后陈毅元帅在总结淮海大战时,就特意强调我们的胜利成果就是靠百万支前民工用小推车,独轮车,马车运送战略物资,才有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历史的画卷把饮马河漕运定格在了昨天,今天的饮马河焕然一新,它延续了昨日的欢唱,步履在建安区荡漾。从禄马村启航,蜿蜒流淌,河道两旁桂花飘香,随风摇荡,淑女搬的垂柳低眉弄姿,俏丽的红色石楠露出腮红,沿河栈道环廊木地板更是古色古香,微风摇曳芦苇花俏丽新装,岸边格桑花低眉侬姿,俏丽身段端庄。漫步在画卷搬饮马河畔,放飞梦想,去遐想,去展望,我的大许昌,我为你而骄傲,为你而歌唱。深深地吸上一口带着泥土芳香的气息,伴随着诗韵搬的闲情雅致,轻轻吟诗一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秋叶飘落时,满目尽黄金”。2011我的梦自我陶醉,自我欣赏。
浏览3次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