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这些茶马古道重镇,昔日为赶马人在穷山恶水中提供遮风避雨的驿站。沉寂百年后,如今成为都市人寻找心灵慰藉的地方。
无论是大理的苍山洱海边,丽江的玉龙雪山下,还是消失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都成为了远离喧嚣名利场的隐居之所。
这趟品味茶马驿站之旅,就带你吃吃饭、喝喝茶、住住店,感受面朝湖泊、背倚雪山的生活,寻找春暖花开的心灵驿站。
赶马人一步一脚印,从崎岖的山峦中无数次走过。林晶华 摄
走马不看花 茶马古道与马帮的前世今生
当走茶马古道的赶马人抵达香格里拉县,看到这些藏风建筑时,就意味着快进入西藏了。李志雄 摄
数读茶马古道
中国盛产茶叶,云南普洱闻名遐迩;中国人也爱喝茶,特别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人。有求,便有供;昔日山高水长,道路崎岖,便需用马匹驮运茶叶,于是渐渐形成一条“茶马古道”。古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这条通往西藏的古道路网由通称“马帮”的商旅一步步踏出印痕,他们牵着骡马载运着货物,横断崇山峻岭、越过三江流域、翻过青藏高原,造就古道上驿站的繁华荣景。让我们一起解读这条不止是商路、更是文化交流之路的有趣数字吧。
4,000 多公里中国最长的古道
茶马古道在中国主要分两条主线,通往云南的“滇藏道”,与通四川的“川藏道”。滇藏道从云南南部产茶区思茅、普洱起,经大理、丽江、中甸(香格里拉)等地,越过澜沧江进入西藏,抵达拉萨,之后更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甚至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川藏道则从四川产茶区雅安起,从康定到昌都,分为南北线:北线经甘孜、德格等(即今川藏公路北线);南线经理塘、巴塘等(即今川藏公路南线)。
两条主线约 4,000 公里,加上连接四川与云南的川滇等支线,与通往国外的路线,至少达万余公里。
海拔超越 5,500 米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古道
茶马古道从四川、云南至西藏,跨越了青藏、云贵两大高原,从 500-5,500 米,平均海拔 2,500 米以上。沿途经过峡谷、冰峰雪岭、大江大河和农耕放牧的坝子(云贵高原局部平原),可说是最高、最长、最危险,气候及地理环境最复杂且多变的贸易之路。
2,000 多年的驿站茶马古道最大马店
西汉始建的云南驿位于现今云南省祥云县城东约 21 公里处,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咽喉之地,是进大理必经之处,举凡与马帮有关的生意,包含了马店、客栈、娱乐、商铺等,这里都能找到。明清时,这里有 20 多家马店,每日从这里路过的马帮至少有 40 多队,最多可容纳 300 多匹马,一日供应几千斤草料,可想而知此地的繁华盛景。目前云南驿长达 1 公里的古道依然保存完整,青石板铺设的路旁不乏超过 160 年的老屋;2005 年,其中一座古建筑“钱家马店”整修作为“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保存众多马帮相关文物,一一呈现过去的马店型态与格局。
大理云龙县还在山道上行走的马帮,大部分都是在交通不便的山村驮运建筑材料。谢光辉 摄
马帮 马蹄与皮靴交织的印痕
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险”,战乱、匪患、天灾,加上艰难的路途,无时无刻不威胁着赶马人。在危机重重的长途跋涉中,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结伴同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不同类型的马帮。不少固定商号组成规模较大的商业性马帮,一般有上百匹马,甚至 4、5 百匹马。此外,还有另外一种由拥有少量骡马的人家联合而成的临时拚伙帮,马匹不多,一般不过百,只进行季节性的短途运输。由于大部分从云南进藏的马帮都来自云南西部,他们统称为“滇西马帮”。
清末民初在茶马古道上最大的马帮当属滇西三大商帮:喜洲、腾冲和鹤庆,其中又以喜洲帮最厉害。
大理喜洲帮
千余户人口的喜洲镇,拥有坐商 180 多家、行商 240 多家。其中不乏豪商巨贾,有“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之说。代表商家是以茶起家、因茶发迹的“永昌祥”商号,如今还在生产的下关沱茶就是该商号的产品。
腾冲马帮
1885 年起缅甸被英国殖民统治,腾冲商人就跟英国商人进行贸易。至 1940 年,腾冲的商号发展已达 1,200 多家,民国时期的《腾冲县志》载:“上万头的骡马穿行在八莫(缅甸)至腾冲的商道上。”以“洪盛祥”号、“茂恒”号为代表。
丽江鹤庆帮
滇西三大商帮之一的鹤庆帮是以“兴盛和”与“福春恒”号为代表的汉族和白族商人组成的商帮。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 年),鹤庆商人李恒春率先在下关创办“同心德”大商号起,到 1950 年的一个世纪中,在滇西北活跃的鹤庆马帮就有 30 多个,骡马达 5千多匹。鹤庆商帮在国内各主要城市、香港以及印度、东南亚均有其商号。
中甸古宗帮
虽不入三大之列,也是薄有名气的马帮,活跃在迪庆地区,以松赞林、德钦林、东竹林等喇嘛寺属下的僧侣和农民所组成的“古宗驮队”最有名气。古宗是旧时白族人对云南藏族马帮的称呼,这些马帮大多数以迪庆州首府建塘镇独克宗古城为根据地。其中较出名的是中甸马家经营的“铸记”商号。
马帮的休憩站
古时,若从大理以南的茶乡出发,遇上天气或路况不佳而滞留,可能长达半年才会到达拉萨。在这条需攀山涉水的艰辛路途上,一个个“驿站”应运而生,成为马帮的补给地。许多研究茶史与商路的学者,在研究这条充满“茶”与“马帮”历史渊源的文化之路时,都不会错过探访茶马古道上沿线重镇的驿站,如在滇藏线,云南的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一直吸引着无数旅人。
这次我们将带你循着古道,先看大理商帮的辉煌成就,再前往丽江古镇看马帮遗留的点滴,最后到香格里拉探访隐世的村落,细细寻味茶马古道上古往今来的世界。
茶马古道的云南段上主要重镇
普洱:云南重要茶叶产区,大叶种茶树产地
大理:过去南诏国、大理国的首府。最大宗制作沱茶集散地
丽江:为马帮提供补给,铜器、皮具和马具的城镇
中甸:由于接近藏区,茶马贸易为此地增添了藏式的风情。这儿也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的原型
大理 跋山涉水喝茶去
云南除了滇南西双版纳和临沧地区出产的普洱七子饼茶外,还有一种大理出产的普洱沱茶。大理并不盛产茶叶,沱茶到底从何而来?为了寻找神秘的沱茶,我们第一站就前往滇藏茶马古道上最大的驿站──大理一探究竟!
很多人会奇怪,云南普洱已如此闻名,为何大理茶商还要创制沱茶?原来当年从大理带上货物沿茶马古道去西藏,单程最快也要 80 多天,马帮往返一趟至少也得花上半年时间。普洱茶经过一路颠簸,运抵西藏时总会出现大量损耗。为减低损失,下关“永昌祥”等几个商号对传统普洱茶形状做了改进,研制出造型独特而小巧的紧压茶——沱茶。比起传统的团茶,中空的形状不但抗压能力强,同时也避免长途运输中遇风雨等造成的茶叶发霉问题,也为沱茶长期贮藏提供了可能。
崇圣寺是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如今的寺院是重建的,而为原寺一部分的三塔却已有千年历史。陆江涛 摄
风雪滋润下的茶
下关是一座风城,千百年来“下关风”穿城而过,为制茶中的干燥环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因此1941 年下关茶厂的前身“康藏茶厂”选址时,还特意选在风口上。再以苍山雪的洱海水冲泡,好茶、好水,自然滋味醇厚浓郁。
营商致富的白族荣光 喜洲古镇
就如当年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一样,曾经被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和洱海月这些“风花雪月”包围的大理,如今镜花水月般消失在喧嚣中。很多人对大理的认识只有大理古城或双廊古镇,其实洱海边还有好几个古镇,其中一个就是喜洲。她还未沾上那份商业和喧闹,仍是一个“最大理”的小镇。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之北,过去曾是南诏国的军事重镇,这里还曾建造王宫。城的格局从现在喜洲的地名上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周围就有城北、城东、城南等村名。作为茶马古道的要驿,过去喜洲镇上超过一半的人家都经商,以喜洲帮打出名声,曾出现过“喜洲无农”的谚语。喜洲帮把商号开到各地,甚至印度、缅甸等国外。
这些经商的喜洲人回到家乡盖起了大院,各家院落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如今的喜洲镇保有最多、最完整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号称有 88院之多,著名的有严家大院、董家大院和杨家大院。目前仅“严家大院”供游客参观,后两者均已改为宾馆。
茶马古道商帮之家──严家大院
靠茶叶生意发家的严家发财立品,捐了不少顶戴来装饰门面。柯炳钟 摄
严家大院是参观白族民居建筑与商帮传奇故事的好去处。清朝末年,喜洲帮领袖严子珍靠经商致富,他旗下的马帮运送茶叶、烟草、丝绵,1902 年与其他商人合资经营“永昌祥”,创制了沱茶。他的生意涉及各行业,唯米面和当铺生意他从不涉足,他认为那是在赚穷苦人的不义之财。凭其商业才华和不懈努力,终成喜洲首富,据说严家鼎盛时期资产折合现在计算差不多有四、五十亿人民币(约八至十亿新加坡币)。
严家大院建于 1919 年,建筑结合白族民居与西式建筑,共 5 院,有一独立院落为 3 层西式楼房,处处显现大宅风范。严家大院现为展馆,除了能一窥过去商帮大院的面貌外,也能从严子珍经商致富的传奇故事中,看见茶马古道辉煌历史的一段记忆。
喜洲古镇
交通:在大理古城汽车北站乘大巴,票价 7RMB/190SGD(丽江有些风景区如木府、玉龙雪山等需出示古城维护费的收据)
网址:gov90SGD
网址:
提示:需出示大研的古城维护费收据
香格里拉 攀山越岭上雪山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无数人向往着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香格里拉,不断地寻找这处人间净土。半世纪以来,中国的云南、西藏、四川,甚至印度、尼泊尔等亦为“香格里拉”之名争得火热。直至2001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脱颖而出,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终于有了具体的画面。“香格里拉”一词出自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
如今从丽江只需约 4 小时就可以到达“香格里拉”,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当年马帮从丽江赶马到拉萨需要 110 多天,光在云南境内就要翻越碧罗、白马和梅里三座雪山,可谓巨大的挑战。现在从丽江走滇藏线进西藏,赶路的话 3-4 天就到拉萨了。由于贴近西藏,所以香格里拉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带有浓厚的藏味儿,比起大理和丽江,由于开发较晚,故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纯朴,不论是被火吻后重生的独克宗古城,还是尼汝村、奔子栏和雨崩村等秘境,都值得旅人寻访,一步一脚印地寻找永恒的香格里拉。
梅里雪山的飞来寺观景台曾经是昔日茶马古道上最著名的祭拜山神处。刘建明 摄
浴火重生的月光城 独克宗古城
独克宗古城迄今有 1,300 多年历史。由吐蕃王朝始建于唐朝,据说是依照佛经里的理想国“香巴拉”而建。因为当年曾有活佛发现古城中心大龟山犹如莲花生大师端坐莲花,所以筑城的格局就形似呈放射状展开的八瓣莲花。筑城时就地取材用了一种白色粘土,有了白色民居与白色月光,便有了“独克宗”这名字(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寓意为“月光城”。
2014 年,一场无情火降临这座月光城,千多年的藏乡和滇域文化的积淀几乎就要在这场祝融之灾中悉数焚毁。据估计,火灾导致古城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毁。经过几年的修复,彼时烟熏火燎的痕迹似乎逐渐为新修的墙垣所掩盖:房子采用传统藏式土木结构,门窗梁柱都雕满精致繁杂的花纹,一间间饭馆也飘出熟悉的菜肉香 “修旧如旧”的复修是做到了,流金岁月静好如初,可是在这片宛如凤凰涅盘的色相背后,是否某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东西,已悄然远逝了呢?
现在独克宗的重建谈不上完成,有些空地还放有建材,却不予人萧条之感。没有大批游客的喧嚣,只有零星的脚步声,偶然传来大佛寺转经轮的回音 以暖黄色为主调的古城让人变得慵懒,彷佛时间也停止流动了般。
养在深闺人未识 尼汝村
尼汝有 “世界第一村”之誉,有美丽原始的景观,也有牧场、瀑布、湖泊等自然风貌。柯炳钟 摄
坐落于香格里拉东北方、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的腹地区,四面环山的尼汝村就像宝盒中发光的夜明珠,宁静又洋溢着浓郁的康巴藏族风情。
比诸周边的崇山峻岭,尼汝村所在的海拔较低(约2,700米),温度与湿度适中,因此境内林木茂盛,散布着芳美的草甸,从笔直参天的高冷杉林到赤艳的狼毒草、蓝中带紫的高山龙胆,无不满蓄生机,迎风招展着欢跃的姿态。
地处荒野的尼汝村所涵蕴的自然观光资源格外丰富,无论是绮丽的七彩瀑布、水光滟潋的高原冰湖色列湖,或怪石嶙峋的帕木乃仙人洞,皆充满遗世独立的幽邃美感;而海拔4,200米的南宝草场,则是该区面积最大的放牧地,春夏之际尤可见俯首觅食的羊只与马群,对喜爱户外健行的旅人而言,无疑是野外踏青的绝佳去处。
独克宗古城
交通:乘 1、3 路巴士到招呼站 23 站
推荐景点:龟山公园(可俯瞰古城全景,也可参观大佛寺和转经筒)
尼汝村
由香格里拉市区包车前往,约 4-5 小时。人背马驮的交通仍旧是普遍的运输方式,建议寻找当地导游、租借马匹游览
古道上的咽喉地 奔子栏
在藏语里,“奔子栏”为“美丽的沙坝”,这处河谷盆地位于白马雪山以东,毗邻金沙江,河对岸即为四川省。而以奔子栏为原点,金沙江的景色似乎就此一分为二:聚落以北常可见惊涛裂岸,水势如千军万马奔腾翻涌;以南的江面则豁然开朗,静定中自吞吐着泱泱气象。
著名的”金沙江大拐弯”(月亮湾)距离奔子栏仅约5 公里,水随峰转的地理奇观现已成为游人必访的一处胜景。
奔子栏受焚风(山脉背面的干热风)效应影响,彷佛另一个干暖的气候带──每逢冬季,当整座迪庆高原封冻于霜天雪地之中,唯独奔子栏一带依旧凉爽宜人,如同提前迎向万象苏醒的早春。由于其温煦的气候及水陆的优越地理位置,奔子栏在过去不仅是茶马古道上的重点驿站,也是滇西北往来四川、西藏的交通要地;清代时一度在此设置渡口及驻兵,可以想象当初商贸队伍络绎于途的盛况。
奔子栏
由香格里拉市区包车前往,约 2-3 小时。若前往德钦,这是必经之路,可作半路休息点
当地木作工艺发达,土漆精细绘制的木碗、酥油盒等器皿经久耐用,适合作为伴手礼
朝圣路上的天堂 雨崩村
雨崩,藏语语意为“经卷”,位于梅里雪山东麓,周围环簇着五冠峰、缅茨姆峰等重峦迭嶂,要想一探究竟,只能徒步前往,方得以感受这隐世秘境的空灵秀美。
雨崩开村迄今不通车辆,全村不过几十户人家,在过去很长一段岁月里,当地仅仰赖一条古驿道维系与外界的联系。每逢春夏,一蓬蓬白纤的烟岚便悠然自河谷间升起,将雨崩点染得氤氲翠微,到了冬季,突如其来的飞雪又为山头换上素净的银妆 便是在日升月沉间,这座云深不知处的藏寨始终保有静定出尘的姿态。
以雨崩河为界,雨崩村可分为“上雨崩”与“下雨崩”两处,彼此相隔虽仅约数百米,但此间崎岖的土路却动辄耗去游客半小时脚程。其中,上雨崩通往昔时为攻顶卡瓦格博峰(梅里雪山主峰)而设置的中日联合大本营,以及由冰川消融后积水而成的高原冰湖;下雨崩则通往婉丽而庄严的神瀑──由于囊括“五树同根”、“石篆天书”等自然景观,加以沿途海拔落差不大,由下雨崩出发至神瀑再折返的即日来回行程,是现下三条“徒步游雨崩”路线中最简便和受游客青睐的。除却一般旅人,每届梅里雪山的本命年羊年,神瀑也是所有前往转山的藏传佛教信众必定前往朝觐的圣地。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经验丰富的行者不妨在雨崩村多停留几天,择期挑战高山冰湖的美景。以中日联合的笑农大本营为基点,徒步攀越狭仄陡峻的土路,约 190SGD。可购买梅里雪山套票 230RMB/4590SGD 起 / 晚
回家 香格里拉大酒店
世界各地都有香格里拉酒店,香格里拉市又怎能没有呢?位于香格里拉市(中甸)的香格里拉大酒店,是香格里拉的“回家”之作。
接待大堂不再是五星酒店惯例的玻璃旋转门和几层楼高的水晶吊灯,取而代之的是静谧的回廊、灵动的水景和柔和的灯光。大堂的设计灵感源自茶马古道的客栈,风格融入莲花池、酥油灯等寺庙建筑元素,而穿插其间的咖啡桌、书籍令人感觉置身于一间私人藏经馆。大堂吧则改称旅者酒廊,提供让游客分享旅途见闻、交换旅游信息的分享角,就像古时马帮客栈里喝酒谈天说地的场所。其设计也和传统酒店风格不同,摆设转用古朴又饱含生活气息的摆件:马鞍、油灯、藏毯,处处都在述说着茶马古道上的故事。客房设计灵感也源于茶马古道,装饰以富有异域风情的蓝色、绿色、红色和赭石色为主,配搭着绿松石、珊瑚和漆器等,并且大量采用原木、绚彩织物和最富滇藏特色的手工艺编织品来点缀。
酒店提供
作一天藏人的贵客
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客人从下机到入住都能感受到独具特色的藏民迎宾礼仪。在机场恭候的酒店迎宾员将献上象征祝福和欢迎的洁白哈达,用最传统的藏族习俗迎接客人的到来。到酒店时,服务人员会奉上用高原山核桃和农家自产野蜂蜜制成的琥珀桃仁,一开始就让你如归家般自在。
下午 4 点,旅者酒廊还有藏族姑娘现场打的酥油茶,配上酸奶、青稞饼,味道特别香浓。要是你觉得光是喝藏式酥油茶还不够,你可以到大堂另一侧的品茶阁喝茶。这里供应各式香茗,包括曾在茶马古道上名噪一时的勐海普洱茶和凤庆滇红。品茶阁用当地松木地板铺就,饰以印度的精致手编地毯,你可以在这里自斟自饮。如果还觉得不足,那就必须品尝这里独特的藏式下午茶。选用青藏高原独有的牦牛肉秘制而成的全麦汉堡是这款藏式下午茶的主打产品。还有媲美西班牙巴马火腿的云南火腿,配上香草包,别具风味。甜点方面,有当地牦牛奶制作的特色酸奶芝士蛋糕、香草千层酥和焦糖炖蛋等点心。若是你不习惯藏式下午茶,酒店也有传统的英式三层架的下午茶套餐以供选择,照顾到你不同的需要。
当一天落下帷幕,回到客房,望着夜幕下的连绵雪山,你会发现香格里拉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的起点。
香格里拉大酒店
地址: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池慈卡街 1 号
电话:+86 88 7899 8998
价格:650RMB/129SGD 起 / 晚
7天6夜 品味茶马驿站行程
Day 1
新加坡→广州→大理
前一晚乘坐酷航夜机,约 2:35 到达广州,在机场稍事休息,早上乘南方航空7:25 的班机,约 10:30 便能到达大理。到下关野生菌火锅一条街品尝野生菌火锅。饭后闲逛下关市,参观下关沱茶博物馆,记得喝一杯地道的下关沱茶。
住宿:大理古城
Day 2
大理环洱海游
包车环洱海游。先去海舌公园拍日出,然后参观喜洲镇并品尝喜洲粑粑。到严家大院观看沱茶制作。沿洱海一圈参观周城蜡染、小普陀天镜阁等景点,傍晚到大理古城拍摄崇圣寺三塔倒影。
住宿:喜洲古镇
Day 3
喜洲→丽江(大研)
早上前往丽江,吃特色丽江腊排骨火锅。下午参观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木府、三眼井、四方街、万古楼、大水车。傍晚到黑龙潭公园拍日落,晚上回大研古镇拍夜景。
住宿:大研古城
Day 4
玉龙雪山→束河
早上前往丽江,吃特色丽江腊排骨火锅。下午参观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木府、三眼井、四方街、万古楼、大水车。傍晚到黑龙潭公园拍日落,晚上回大研古镇拍夜景。
住宿:束河古镇
Day 5
丽江→香格里拉
早上从丽江前往香格里拉,沿途参观长江第一湾、虎跳峡大峡谷,下午到达香格里拉后参观独克宗古城,拍摄龟山公园巨型转经筒等景点。晚餐品尝牦牛肉火锅。
住宿:香格里拉市
Day 6
香格里拉→德钦→梅里雪山
早上驱车前往梅里雪山。途经白马雪山和茶马古道重镇奔子栏,如有兴趣可前往雨崩村。傍晚拍摄梅里雪山日落。(若不前往梅里雪山,可到尼汝村踏青。如欲串游这些隐世村落,建议多预留 2-3 天时间)
住宿:德钦县
Day 7
梅里雪山→香格里拉→新加坡
早上拍摄梅里雪山日出后,驱车回香格里拉。下午从迪庆香格里拉机场乘东方航空 16:25 的班机往成都转新加坡航空 23:20 的班机回程,结束茶马驿站之旅。
香格里拉草原上休闲吃草的马匹,茶马古道的式微使这些昔日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今变身成为游客们的坐骑。张中强
注意事项
1 高原地带早晚温差大,厚薄衣物均需带备。6 -10 月为雨季,请携带雨具。
3“山高谷深”向来是云南予人的地理印象,计划行程前最好先衡量自身和同行者的身体条件。其中香格里拉的三座村落均无直达的大众运输工具,而必须另行包车前往;尤以雨崩村最甚,因为途中部分路段不通车辆,需以徒步健行(或骑乘驴马)前往。
本文转自《畅游行》2019年2月号 原标题《品味茶马驿站》
王铭伟、柯炳钟等/图 柯炳钟、李丽文、甘?文/文
声明:我方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他人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