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利根
希伯来、以色列、犹太,这些名字之间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犹太民族建立的国家名叫以色列?本文将会跟大家讲清楚。
1948年5月14日凌晨,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期结束的那一刻,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非常地争分夺秒。
和以色列一样争分夺秒的,还有以色列的铁杆支持者美国。尽管已经是半夜,但总统杜鲁门和他的幕僚还没睡觉。承认以色列的文稿早就准备好了,但总统发现文稿上写的不是“以色列国”,而是“犹太国”,赶紧亲自把“犹太国”划去,改为“以色列国”,并立刻签发。在以色列宣布建国后仅仅17分钟,美国就宣布承认以色列国。
美国政府急急忙忙地承认以色列,容易理解,但这个新的“以色列国”,美国人为什么会预测其国名为“犹太国呢”?另外,以色列国的官方语言叫“希伯来语”,为什么不叫以色列语呢?
还有,在《圣经》里,“上帝的选民”称呼一直在变: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这些称呼为什么也会“与时俱进”?有啥不一样呢?
今天,让我们沿着“上帝的选民”的足迹,来探寻这些称呼的来龙去脉,各位看官很快就能回答上面的问题了。
以色列——与神角力
“以色列”最初不是族群的称呼,而是一个人名。
据《旧约》创世纪篇记载:亚伯拉罕的嫡子以撒,有双胞胎儿子——以扫和雅各。按希伯来人的习俗,以扫作为嫡长子,将成为父亲以撒的继承人,但雅各颇有心机,知道母亲偏爱自己,和母亲一起演了一出偷天换日的戏,冒充以扫骗取了老眼昏花的父亲的祝福,取得了嫡长子的权利。以扫当然心有不甘,欲杀雅各以夺回继承权。
雅各的母亲在征得以撒的同意后,安排雅各去他舅舅家躲避。这一去,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后,雅各带着他的两个妻子和儿女们,还有侍女、仆人等,返回他的家乡。
在一个渡口,他一个人落在最后,夜色中,有人与他摔跤。《圣经》是这样记载的:
有一个人来和他摔跤,直到黎明。那人见自己胜不过他,就将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窝,正在摔跤的时候就扭了。那人说,天黎明了,容我去罢。雅各说,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那人说,你名叫什么?他说,我名叫雅各。那人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
于是,在那里给雅各祝福。
于是,后来雅各就改名为以色列。
这里有一个问题,与雅各较力(角力)的,是上帝(也就是神)还是天使?许多人解读为天使,如百度的“以色列人”条目;也有学者解读为上帝,如卓新平著的《圣经鉴赏》;也有做两可解读的,如百度“以色列国”条目这样表述:“雅各与神(天使)角力并取胜”。
尽管《圣经》原文的表述是“那人”,但“那人”是谁,雅各有自己的判断。
紧接着,《圣经》是这样说的:
雅各便给那地方起名叫“昆努伊勒”,意思是我面对面见了上帝,我的性命仍得保全。
这样看来,当事人雅各的判断是——“那人”是上帝。
各位看官注意,这里,“以色列”是一个人名。
“以色列”成为一个民族的称呼,是在四百多年以后了。
当年雅各有十二个儿子,后来形成了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但其中的利未支派是上帝拣选担任神职人员的,所以不在民数之列。
不过,当年雅各对在埃及为宰的约瑟说过:“我未到埃及见你之先,你在埃及地所生的以法莲和玛拿西,这两个儿子是我的”,这样,以法莲和玛拿西就和雅各的其他儿子一样,成为以色列以法莲和玛拿西两个支派的始祖。
所以,尽管利未支派不在民数之列,但计入民数的支派数依然是十二个。我们可以估算一下当年以色列人进入西奈旷野时候的人口规模:有60万能打仗的男丁,应该还有60万左右的青壮年女性;加上20岁以下的和年纪大的,还有未计入民数的利未人。这人口数,至少有150万吧。
(大司马按:《圣经》的部分记载含有寓言成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史实,刚进入迦南的以色列人应该没有这么多人,考古发现,希伯来人在迦南也没有发动《圣经》里记载的那么多战争。)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