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之罗马军团——马略改革后
为了应对蛮族威胁,以及满足更加频繁的扩张活动的需求,马略在自己的长执政官任期内对军团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以募兵替代征兵,大大放宽了入伍的条件,让没有资产的罗马公民也可以进入军队。武器装备从由平民自备变为军团统一发放;延长服役的年限,明确军功、军饷、报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功勋制度;取消以前的按照年龄划分军团队列的制度(也就是不区分青年军、壮年军以及老爷子后备军了),转而以作战经验划分部队等级;建立层级指挥制度,强调十夫长、百夫长的作用;每个军团都设计自己特殊的鹰徽与旗帜,强调集体荣誉感;严格执行十一抽杀律,对逃兵、叛兵、丢掉军旗的人施以严惩(但往往造成相反的效果,因为害怕被自己人杀死而增加了叛乱风险)。
马略改革确实让罗马军团的战斗力有了质的提升,但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影响了罗马的政局。军队性质的变化以及军队职业化让以前忠于国家的平民战士变得只忠于自己的指挥官,为军阀以及军事独裁者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军队由保卫国家的荣誉团体变为了独裁者争夺权力、扩张地盘、掠夺财富的工具。
(自辛布里亚战争凯旋的马略)
扩张的副作用——无尽叛乱危机的始源
除了军队有越来越高的几率摆脱元老院的控制外,还有一支可能反叛的力量,那便是奴隶。马略改革后一些立下战功的退伍老兵也能够成为一个小贵族,他们需要奴隶;各个方向的侵略扩张也让罗马在奴隶贸易上广开门路,一面是很大的需求,一面是无尽的供给,让罗马国内的奴隶数量激增(到后来,只要有钱,普通的罗马公民也可以给自己买一个奴隶)。因此在前135年至前71年间,罗马一共爆发了三次奴隶起义,最严重的一次全国共有12万至15万奴隶参与(没错,就是斯巴达克斯起义)。
前91年,罗马同自己的意大利盟友爆发了冲突,集中在亚平宁南部、东部地区的非狭义上的罗马民族对自己在一系列征服战争中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耿耿于怀,为了要求和罗马公民平等的权利以及战争补偿,他们发动了同盟者战争,其中以马尔西人和萨莫奈人最为活跃,一度建立了新国家。元老院在危机之下命令马略和苏拉带领十八个军团进行镇压,通过分化手段瓦解起义军队伍。前89年,罗马军队围攻了叛乱的阿斯库鲁姆城(今马尔凯大区阿斯科利皮切诺),在破城后展开屠杀以求杀一儆百。前88年,失势的起义军彻底投降,同盟者战争结束。虽说这些老盟友们在军事上失利了,但也迫使共和国通过了保障他们利益的法律。
(苏拉时期的银币,正面是女神狄安娜,反面是朱古达跪在苏拉面前)
军团杀向罗马——马略VS苏拉
从朱古达的俘虏归属问题起,马略和苏拉就开始了明争暗斗,逐渐成为了宿敌。同盟者战争结束后,马略和苏拉就出任远征本都的大将军争了起来,在元老院的仲裁下,苏拉通过抽签得到了指挥权,但是后来马略耍赖不认账,联合保民官鲁弗斯在罗马城内肃清苏拉势力,逼迫其交出指挥权。苏拉见状,到城外的兵营煽动士兵哗变,并且支走了亲马略的校尉们,自己领着一支军团杀进了罗马城,军团进攻自己的祖国,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大事件。马略见苏拉兵多,只得先行逃离到北非沿海的一座小岛上等待时机。等到苏拉继续东征远离罗马,马略又回来继续肃清苏拉势力,宣布法律不保护政敌苏拉。前86年,马略趁着苏拉不在再次就任执政官,但上任十余天后就因病去世了。虽然马略去世了,但是他的势力还在,毕竟他的改革得到了许多老兵以及将校的欢迎,马略派和苏拉派的斗争仍将持续。
(罗马科里纳门)
苏拉从小亚细亚返回意大利后,时间已经到了前83年春,他带领自己的老兵们一回国当即对马略派宣战,罗马的内战爆发,一共持续了三年。前82年,两派在罗马城的科里纳门(Battle of Collina Gate)展开决战,尽管有马略派拼死防守,但是城门还是被苏拉军冲破了,苏拉军入城后进行了无差别的屠杀和掠夺,共击杀了5万马略派士兵以及无数平民,马略的家人下场都很惨,能有机会自尽已经算是一件幸运的事。
苏拉依靠自己装备精良的老兵报了血海深仇,大肆杀害马略派人,大批无辜的民主人士以及罗马公民死于内战。在控制了元老院后,苏拉自封为独裁官,开始了军事独裁的统治,他掠夺政敌的土地与财宝,再分封给自己的部将和老兵(其中就有庞培和克拉苏,凯撒在内战中被指控为马略派,幸运的是他早已逃离了罗马,等到苏拉死后才返回),罗马已经完全成了军人统治的国家。苏拉所开的军人政治之先河是粉碎古典共和制度的沉重一击。
(本都国王米特里达梯六世)
黑海王国的崛起——米特里达梯战争
本都王国这个崛起于黑海南岸的国家于米特里达梯六世大帝在位时进入全盛时期,见罗马正陷入同盟者战争的泥潭,米特里达梯决定趁机拓展势力,讨伐罗马人的盟友,将罗马势力驱逐出小亚细亚。到苏拉率军东征的时候,本都的军队已经登陆了希腊。双方的军队在曾经马其顿与希腊城邦联盟交战的古战场喀罗尼亚展开决战(Battle of Chaeronea,BC86)。本都人对于希腊的地形并不熟悉,而罗马军团则有当地人的帮助,经常利用地形隐蔽自己,对本都军发动偷袭。虽说本都是波斯人建立的国家,但是在战法上却和马其顿十分相似,军团在丘陵战中比起方阵更能发挥出机动优势。这一战在苏拉的精妙指挥下,罗马凭借3万兵力击退了本都将军阿基劳斯率领的12万军队。
一年后,米特里达梯的海军突破了罗马对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封锁,为在希腊作战的部队送来了援军,阿基劳斯决定对罗马再度发起攻势,这次决战的地点位于喀罗尼亚东边的奥科莫纳斯湖畔平原(Battle of Orchomenus)。因为本都援军主要是骑兵,苏拉命令军队修筑战壕抵御骑兵冲击,并在战斗开始后引诱本都骑兵进入沼泽地,这一战本都仍然在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击溃,让阿基劳斯不得不感慨苏拉的统率力以及罗马军事思想的高明。这之后,因为罗马城内马略派得势,苏拉向本都抛出橄榄枝,两度遭受重创的阿基劳斯也希望能够重新整顿,他作为中间人促成了苏拉和米特里达梯国王的和平协议。本都因为战败被迫撤出希腊,小亚细亚中部的亲罗马势力也再度开始活跃起来,本都的境况变得不妙。苏拉离开希腊前,在不少城邦进行了强盗般的劫掠,并宣布一座收藏了众多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图书馆为私人财产,因此后人如此评价苏拉:一半是雄狮,一半是狐狸。
后来罗马和本都之间又爆发了两次战争,前83年,留守小亚细亚的苏拉部将穆雷那故意挑起战端,但被本都军队击败。前75年,趁罗马内乱之际,米特里达梯向罗马的小亚细亚盟友比提尼亚宣战,罗马将军卢库鲁斯来援,击退敌人并反击到了本都本土。罗马在这次战争中和帕提亚交好,以求孤立本都,最终米特里达梯六世被击败,逃亡到了亚美尼亚,前63年因部队哗变自杀。其子法尔纳克二世臣服于罗马,但在前48年发动叛乱,被凯撒击败,此后本都一直作为附庸直到被吞并。
回国后的苏拉掌握了罗马大权,并派遣庞培等人在意大利、西西里各处剿灭马略派残党。前78年,苏拉在自己的家中病逝,古典民主派人士趁机展开反击,罗马再度陷入了大乱之中,奴隶起义也是此起彼伏。然而军事独裁者后继有人,前三头同盟的时代即将到来。
(米特里达梯六世造就的本都王国最大疆域,深紫色为本都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