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新式茶饮赛道已经降温了,但事实上入局其中的选手们依旧在内卷。
资本们也正在紧盯着这一战局,还是想要分一块大蛋糕。
近期,茶饮品牌书亦烧仙草获得了超6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最新估值超百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湖南书带草私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四川成都新津肆壹伍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青岛诺伟其定凯投资合伙企业等。
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书亦烧仙草成为了资本眼中的新晋新式茶饮宠儿 。显然目前处于腰部梯队的它,没有放下脚步,正在奋力追赶,试图冲出发展期间的桎梏。
1
依靠细分单品出了圈
谈起书亦烧仙草的发迹,也是有些与众不同。
不同于其他品牌,它是依靠着烧仙草这一细分品类而走红的。
书亦烧仙草的创始人是王斌,来自湖南,2007年他来到了成都,一头扎进了奶茶圈里,想要干出一番事业。
王斌看上了烧仙草这一发源于福建闽西南地区的传统特色饮品,具有清热、去暑、养颜之效用,很适合火辣的成都,于是将其作为了主打产品,此时的店名为“85°tea”,他开始试图打造自己的品牌。
?
图片来源:网络
日子这么过着,生意也在慢慢做着,2013年,四川书亦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彼时的店已经开启了连锁模式。然而,一纸诉状打破了平静,面包品牌85°C起诉它侵权,王斌面临着品牌更名的挑战。
几番思索后,他发现比起本身的店名,“烧仙草”反而更容易被大众记住,于是将店名改成了今天的“书亦烧仙草”,更加聚焦产品。
万万没想到,名字改了,所谓的命数也跟着变了,比起从前,书亦烧仙草的生意更红火了。
图片来源:官网
它所切入的是10-20元价格带背后的中端市场,消费需求广阔,同时也意味着竞争足够激烈。
不过不同于其他奶茶,书亦烧仙草专注的烧仙草产品令其开辟了一条捷径,在料足这一点上下功夫,一杯饮品里可以尝到不同的小料风味,搭配红豆、花生、葡萄干、珍珠、椰果、芋圆9%,仅次于CoCo都可(12.7%)。
它不仅需要抵挡一些品牌的跨界冲击,还得直面对家斗智斗勇,要知道那些高端品牌们也开始下沉,想要打响一场降级竞争。
这意味着,行业同质化会不断加剧,毕竟这一赛道准入壁垒并不高,你会发现市面上大大小小的茶饮店其实“越来越相似”,上到名称、包装,下到核心产品,易复制化、趋同性显著。
入局者开始趋同,但消费者可不是“从一而终”的,他们永远是“花心”的,且容易被差异化的东西所吸引。现阶段,新式茶饮的玩家需要以品牌为中心去布局,打造专属的品牌价值,来拉开差距,建立优势。
尤其是像书亦烧仙草这样的玩家,它通过烧仙草这一单品闯出了名堂,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总不能一直“吃老本”,消费者总会出现消费疲劳,这样难以巩固它的市场地位。
产品需要迭代,需要创新,拓展品类是出路,再配合有效的流量营销等打法,提升品牌力才能更抓消费者眼球,占据它们的心智,这也就是近年来书亦烧仙草频频推新品的原因。
图片来源: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书亦烧仙草在扩张上一直比较积极,毕竟抢占规模优势也很关键,但加盟连锁化带来的扩张风险也是很直观的,这对经营能力有着高要求,尤其是在供应链、产品的把控上,但百密一疏也常有,近年来它也曾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栽过跟头。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对曝光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书亦烧仙草”广西南宁青秀万达店进行了现场核查,同时还突击检查了其他59家门店,发现有15家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整体来说,面对竞争下的内卷,以及扩张下的管理挑战,估值百亿的书亦烧仙草要走的路还很长。
3
结语
和咖啡、酒水一样,新式茶饮也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它曾被VC们视为绝佳的新消费风口,资本冲得很快。
而入局的品牌们都未必过得很好,虽然受资本的加持它们的扩张脚步够坚定,但受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高估值下也掺杂了不少泡沫,为了更好地活,每个品牌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想要加码造血能力,但差异化红利并不好发掘,现阶段而言,熬得起,撑得住,也许就是一种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