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大枣的传说》这一民间故事是伴随着博平大枣的名声流传和传播开来的,是博平一带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该故事通过讲述了在博平枣刘这个地方发生的一个传说故事,又叫《大枣的来历》。
博平知县闻听,哪敢怠慢,忙差随从衙役分赴四乡,摘来许多熟透的李子、沙果,用玉盘呈献于皇上。皇上见李子透红闪亮,以为是梦中所食之脆甜果实,拿起一个便大口咬去。略一品尝,却是酸味。急忙吐出骂道:“狗奴才,那甜脆果实不奉献于我,却以酸涩之物骗孤,你该当何罪?”博平知县一听要将其问罪,忙连连叩头道:“万岁息怒,方才怨小官未听清皇上所要之果,恳请万岁说明此果之状,小官定代罪摘取献来。”皇上吃果心切,于是说道:“此果圆红玲珑,脆甜适口。”博平知县一听,此地之果除李予相似,从未知还有此果。他为难地跪在地上“这这”了一阵,不知向何处去摘取。皇上见这知县如此呆傻,以为吓昏了头脑,他怕为此落个暴君之名,于是缓了口气说道:“孤王出巡以来,从未有难于你的地方;方才我梦中见你县遍地长满此果,出门可摘,你何必作此难状。”一位清正的随驾大臣,一听皇上所要,乃梦中之物,他一路之上也未见有此树此果,方知这博平知县的呆傻为难之状了。他见这知县冲他有乞求之眼神,于是劝驾道:“万岁容臣奏禀,天下之珍品,只可尝其鲜,不可用其多,反之则乏腻伤腹。万岁在梦中既对此果已经品尝,则不宜再用,不然则有贫味之虞。今日地方早已备下圣餐,只候万岁驾临,此果如万岁喜爱,让本县明年作为贡品,奉献万岁也就是了。”皇上听了,感到这话有些道理,点了点头说道:“就依爱卿之言,明年将此果定要以贡品送京,若再有违误,定斩不饶。”说完,便令起驾进城而去。博平知县,在这位好心的大臣说合之下,虽然躲过了眼前的这场灾难,可是明年的贡品又该如何呢?常言道:万岁一张嘴,百官跑断腿,小官有了难,来找老百姓算。这知县为了找个替罪羊,于是便按照皇上所言,把栽此果之事,压在了皇帝路过的小刘村,并假借圣旨说,如明年种不出此果,上贡皇上,就将全村老幼问斩。这一下小刘村的百姓,可就作了大难。村民们说,别说栽种此果啦,咱连见也没见过,到哪里去讨要这树种呢?一位老人说:“天子所要之果,除非天上能有,这凡间那有这种东西哟!”可是尽管这样说,总也不能坐着等死呀?所以全村人凡是能动者,都分头到千里百乡去寻找。可一连找了数日,却谁也没有寻到皇上所要的贡果。
这一天,有几个小伙子在路边正为父母挖掘墓坑,忽见大路上来了一位倒骑着毛驴的老人。骑驴的老人见这帮年轻人泪汪汪地在闷声闷气地挖着坑儿,就跳下驴来,问起缘由。年轻人们无心回答他的问话,仍只顾挖着坑儿不作声,其中有一个快嘴的小伙子,实在憋不住了,就把皇上要贡品和种不出贡品鲜果就要把全村人问斩之事叙说了一遍。这老人听了,笑着说道:“咳呀,你们何必为此作难,把这事交给我吧!俺在三天之内,让你见树见果就是了!”小伙子们哪里肯信,都摇摇头又挖起土来,那老人见他们不肯相信,笑了笑又倒骑上毛驴,
可是到了第四天的清晨,人们起来一看,村子的四周,竟长出了一片片树林,上面挂满了鲜红透明、水灵灵的果子。人们奔走相告,都来观看,一位老人说:“咱活了这么大年纪,可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树、这种果!”有人忽然醒悟地喊道:“哎呀,这不就是皇上所要的那种贡品鲜果吗?那骑驴的老头,准是个仙家,这树一定是他给咱栽的!”说着,他往地上一瞧,又指着说:“看,这不是一串驴蹄印吗?”人们留心一看,见树旁地上,果然有不少驴蹄印儿。全村人们顿时叩头,向长空作拜,一致感激仙人的救命之恩。
这一来,小刘庄虽然有了皇上所要的贡品,可这果实的名字,大家却不知道叫什么好,一位念书的老者思忖了一番,心想,此果为早晨所结,其色鲜红,又一束连着一束,于是便提议称之为红枣。大伙一听,此称甚是合适,便一致认可了。这红枣上贡之后,大家摘而食之,都感脆甜可口,也都作为礼品赠送亲友。后来四里八乡,也纷纷来此引种,慢慢地这枣树越来越多了,大家都知道枣树起源于小刘庄,渐渐地小刘庄就被称为枣刘庄了。
来源:聊城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