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北京距离(大学生9天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我要逃离内耗重整旗鼓”)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大学生9天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我要逃离内耗重整旗鼓”

江夏在泰安汽车站等开往济南汽车站的公交车。 (采访者摄)

上海985大学学生学生江夏的微博话题“男孩花280上海元从坐公交车去北京”成为热搜话题。

2022年12月13日,江夏从上海浦东新区出发,沿途乘坐公交、地铁、轮渡,穿越73次。途经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抵达北京。它覆盖了1543个公交车站并延伸。经过1200多公里,12月21日晚,终于抵达预定目的地——北京市海淀区大学门口。

9天时间,江夏仅携带一个行李箱和一个书包,利用城市的公共交通和步行完成了这次旅行。他声称,路费不到280元,总花费不到500元。

22岁的江夏甚至承认,这是他主动选择的“挑战”:每天早上5点就必须出发,赶首班车。公交车从南到北,他从起点到终点;晚上8点左右,他下了车,开始寻找住宿的地方,可以是网吧,也可以是商店,也可以是价格足够便宜的小旅馆;他曾在零度左右的天气里,拖着行李箱,徒步6小时、近30公里,从市区到达酒店。他从另一个城市的一个公交车站步行到另一个公交车站;他提前定了500元的路费,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了……

“我真的尽力花尽可能少的钱和时间来挑战我的身体、思想和意志的极限。”江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旅途中,江夏更新了社交媒体,捕捉沿途的场景和心情。有声音表示支持,称这是“勇敢”、“鼓舞人心”,但也有声音质疑:这是营销还是浪费时间?

2023年1月18日,他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这次“挑战”背后的动机是追求完美:“我可以得到100分,但我不想得到99分。”但和学生一样,学业压力、情感挫折、自尊心下降,屡屡让他陷入自我疲惫的漩涡。出发之前,他感觉自己一无所有,上海到北京距离是一个软弱的失败者。 “我要避免内耗,重整旗鼓。”

于是,这段从上海到北京的公交车之旅就成了他向自己证明的“治愈之路”。

以下为南方周末记者整理的江夏自述。

我想去北京和这所大学

2022年,我遇到了一些情感和学习上的挫折。那时我陷入了一种精神上的内心冲突,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上海到北京距离有。郁闷了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想结束与自己的内耗,所以我选择了一种特殊的调整方式——从上海坐公交车到北京。我通常喜欢坐公共汽车。我可以随心所欲地下车去购物,这给了我一种自由的感觉。我也喜欢坐在窗边,因为我可以触摸到路边的树木。几年前,我和朋友从绍兴去杭州旅行,错过了火车。我在地图上发现有直达巴士。随后,我们乘坐公交车前往杭州,车程约三个小时。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公共汽车穿越两个城市。

我最后一次去北京是在2006年,当时我六岁。我去了天安门广场,参观了王府井,拍了很多照片。我想去的大学是为了弥补我的一个执念:我和前女友的关系已经无法挽回,但我还是想看看北京是什么样子,我前女友上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

12月初,疫情防控政策发生变化,我校学生得以回家。我已经计划去北京旅行一周了。首先,我使用地图找到了途中想要经过的城市,然后使用导航和一些公交应用程序查看了公交车站。网站验证其实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你需要在地图上写下你经过的地方,然后使用应用程序搜索并逐步向北移动。将规划的路线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最后将一段短距离组合成一条长队。 。看着简明的路线指南,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条艰难的路线。

我把这个计划告诉了我的朋友。有些人支持我并鼓励我做我想做的事。其他人建议我早??点回家以确保安全。我告诉他们我真的很想有一天这么做。有些人主动提出帮助我处理后勤事宜,如果我真的没钱了就借钱给我,或者如果联系不上我就报警。因此,当我在路上时,当我找到住宿地点时,我通常会告诉他们他们很安全。

12月13日下午,我从上海临港大学城出发。我提着一个手提箱和一个袋子,里面装着衣服和书。由于我预感自己可能会在途中感染COV上海到北京距离ID-19,所以我还准备了很多药品、口罩以及布洛芬、酒精棉签和膏药等防护用品。

我乘坐的公交车经过了18个城市。为了不浪费时间,我每天都会5点左右起床,去车站赶6点的首班车。我选择的巴士大多直接从起点到终点,尽量避免转车,因为外面很冷,转车很快就会耽误时间。

第一天晚上,因为错过了下一班车,我停在了苏州昆山郊区的一个地方,周围只有工厂,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和我联系的朋友非常担心。他帮我查了地图,发现两公里外有一家网吧。后来我拖着行李箱就去那里睡觉了。从第二天开始,我每天晚上都尽量赶到一个县城或者一个大的住宅区,因为那里我可以找到24小时营业的商店或者非常便宜的旅馆。

江夏在公交车站做笔记。(采访者摄)

家人劝我回家

起初我很担心与车上的人交流,但慢慢地我放松了。车上有很多老人和学生,司机平时和我交流最多。有时我一个人在车上,司机会和我聊天,问我是哪所学校的,学什么专业的,为什么要跑那么远。

我在泰安到济南的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司机。当时巴士爆胎,赶来增援的司机临时改变路线,准备送我们前往目的地。他的车里除了乘客外还有四个人上海到北京距离。由于路程比较长,我们就在车上开始聊天——主要是他们对我的启发。

我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但我也知道追求完美是很难的。我总是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他们听了我的话,就开始安慰我,鼓励我要相信自己,比较自己,一步步超越自己。

我来自安徽省合肥市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我通常尽量不花父母的钱。这次旅行的费用是我平时打工攒下来的钱和奖学金。我一开始并没有告诉父母我的计划,也没有告诉他们我要去旅行。直到那天我妈在网上看到了我的新闻。

到徐州的那天晚上,她打电话给我,问我花了多少钱,有没有被晒到,现在感觉好不好。至于其他的,比如我经过哪些城市,换了多少辆车,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在电话里建议我回家,但我坚持自己的想法。后来,他们觉得无法说服,转而支持。我其实也不确定。不管怎样,我通常会自己做决定,很少受到限制。

离开济南准备进入河北的那天,我被晒伤了。为了避免传染他人,我戴了三层口罩。我在高峰期间发烧了。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很痛苦,但我还是希望能坚持下去。因为我总担心十天左右到不了北京我就放弃了。而且当时我没有很多钱,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尽快去。我终于在9号到达北京,这在我的预算之内。

在这一路上,我无数次地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在徐州机场转乘大巴的路上,寒风将我的双手吹得不省人事。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能把人冻僵的寒冷。但我不想半途而废,即使没有人告诉我,我也会看不起自己。一路上,两个念头一直在我心里斗争。一个不准备认输,另一个也不想让自己过上如此艰难的生活。后来,坚持的想法占了上风,我活了下来。

“完成任务时的成就感”

我喜欢公交车上来来往往的人,看着窗外的风景从城市到乡村又回到城市,听着不同地方的人用不同的口音说话。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旅程。一路上我有很多难忘的时刻。比如,过长江的时候我特别兴奋。以前我都是坐火车或者开车过长江大桥,但在从常州到泰州的轮渡上,我第一次踏上长江,真正感受到它有多么宽阔。船开了快十分钟了,从甲板上看不到河的尽头。这条河看起来像大海。那一刻,人类似乎已经征服了自然。

到达泰安的时候,公交车行驶在泰山脚下。一路上经过了很多桥梁和山隧道,还看到了山脚下的一条河流。就在那时,我第一次看到了泰山。在夕阳的照耀下,一座座雄伟的山脉连成一座座山峰,显得格外美丽。

当然,还有黄河。济南市历下县位于黄河下游。黄河水面虽然极其狭窄,但有的地方结冰,有的地方不结冰。风景很不一样。当我想到这次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的两条大河时,我感觉非常成功,就好像我征服了两条河流一样。

12月21日,我从通州进入北京。那时天已经黑了。慢慢地,窗前的灯光多了,城市的建筑也多了。我很兴奋,一种成就感从心底升起。我知道我成功了。成就感是完成任务后产生的成就感。那一刻我发现我很坚强,而不是那么弱。

由于学校“关闭”,我没有进入这所学校。但我发现进不去也没关系。我在旅途中已经离开了。相反,正是路上的经历磨砺了我的意志。我绕着这所学校和五道口周边的几所学校走了一圈。在北京的两天里,我还去了天安门、王府井、后海。

江夏乘坐公上海到北京距离交车拍摄的北京。 (采访者摄)

我上热搜后,很多网友都说我的行为不切实际,但我觉得这段从规划路线到开始到达目的地的旅程总是很务实的。许多人认为乘坐巴士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旅行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但我发现只要坚持和自信,你仍然可以取得很多成就。理论上,我可以从上海坐公交车到拉萨。

12月23日上午,我从北京南站乘坐特快列车返回合肥。我的父母已经看到了我的经历,所以我回家后他们没有详细说明。他们只是说我很好。在家里,我像往常一样和亲戚们聊天、吃饭,回到学校后我继续学习、写作业。我觉得我的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变。

但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放下了很多东西,比如过去的经历,也更加投入到很多事情上,比如学习。最近,我一直忙于写作业、分析期末考试结果和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我也会偶尔看一些课外书和纪录片来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一些不熟悉的领域。

回到安徽老家,我总是坐公交车去奶奶家或者其他地方。乘坐公交车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站牌、发车时间和方向。如果这三个点都找到了,你就可以坐在任何你想坐的地方。

南方周末记者 王旭秋林 南方周末实习生 卜小战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鱼大全
下一篇:妻子分娩,家书泪崩 | 云台山人抗疫故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