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称的宝华山隆昌寺(上)
镇江之行第六站——宝华山
宝华山隆昌寺:律宗第一名山,佛教律宗祖庭
宝华山隆昌寺(网络图片)
华山隆昌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宝华山,因盛夏季节黄花满山而得名,周围36座山峰似36片莲花瓣,隆昌寺如莲房一般端坐其中。山间云雾缥缈,溪连流水叮咚,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确是一方非同寻常的佛教胜地。
宝华山隆昌寺(网络图片)
隆昌寺,又称宝华寺,始建于南北朝(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梁代高僧宝志和尚在此结庵传经,故名宝志公庵。宝志即民间传说中济公和尚的原型。
济公(网络图片)
隆昌寺是国内保留下来的一座最大的律宗道场,也是明、清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戒道场,全国有百分之七十的僧尼来此受戒。律宗是佛教中研习传持戒律为主的一个宗派。清康熙乾隆曾多次驾幸宝华山隆昌寺,足见其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
乾隆御道
据说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是因为其父在此剃度出家,为寻父而来。乾隆第一次来隆昌寺时,其父把鞋倒置(意为“孩到”),然而聪明过人的乾隆却未能察觉深意,而错过了相认的机会,等离开后途中醒悟再返回时,已不见其父踪影,为此乾隆每隔一段日子都要来一趟宝华山,以期撞见。
隆昌寺
为什么亁隆父亲出家选在宝华山,隆昌寺建筑风格独特,呈四合院形,网络独特,四合方形宛若一座法坛。宝华山隆昌寺,坐南朝北,山门面北偏东,既小又窄。据说,因皇上驾临寺院,故改山门面北以示接驾。因律宗寺院戒律严格,山门窄小可避去尘俗烦扰。
隆昌寺(网络图片)
隆昌寺从选址到建筑都极为讲究,古人都讲究风水学。寺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难以其数,建筑规模之大、建筑水准之高,恐怕只有五台山能与其媲美,殿宇多达999间半,跟京城故宫等同。
白色宝塔(网络图片)
隆昌寺山门的右侧,是一座白色的宝塔,塔虽不高,却有十三层,应该是历代高僧的舍利塔。
十八罗汉(网络图片)
两侧是十八罗汉,另一侧还有四大金刚。这些佛像都没有塑金,而是裸露出石头原本的颜色,显得很庄重。
环翠楼
环翠楼位于戒公池西侧,由隆昌寺第二代祖见月律师于康熙十四年初建。因为周围环绕着青翠的树木,因此得名。楼高两屋,朱红色木结构,两层,二楼有白色的围栏。
戒公池
戒公池在山门前,长、宽均约30余米。山志载:戒公池是秦淮河两源头之一,日供数千人用水,僧人认为池水与长江相连。池中有怪石,名曰象鼻,露出水面。水盈则涨,水落则缩。
白色观音
戒公池中供奉的是一尊白色观音像。从一旁的阶梯可以下到池塘的下部,更近地瞻仰观音的慈眉善目
银杏树(网络图片)
池周围用石块垒砌,池侧有两株银杏树,树龄约400余年,最大的树身周长3.2米,高30多米。据说它们从来没有结过果,相传它们是乌龙和韦驮的化身,所以不结果。
青龙井
池旁有一口古井,乃青龙井。
慈心桥
慈心桥是新建的,规模不大,这座桥并非横跨池塘,而是在戒公池的旁边,即使不建桥似乎也不影响出行,这座桥更多的是观赏性。
桥旁有一座圆亭,通体都是朱红色,与环翠楼遥相呼应。天花板则有艳丽的颜色,悬着一口钟。原来我还以为有一座鼓亭与之对应,不过沿着池塘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鼓亭。
沿着台阶往上攀登,前面是一座旱桥,桥洞里供奉着大肚弥勒。
慈舟律师纪念堂
隆昌寺的东北面是慈舟律师纪念堂。慈舟法师俗家姓史名源,出家后法名慈舟,法号月济。江苏省兴化县人,1915年出生,1927年慈舟十二岁时,于兴化县穆家堡青龙庵,礼恒净法师为师剃度出家。1934年在句容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一九四六年升任金山监院。
“律宗第一名山”影壁
隆昌寺的迎面是“律宗第一名山”影壁。明神宗敕赐大藏经及“护国圣化隆昌寺”的名称,于是改称隆昌寺。它是佛教律宗祖庭,故宝华山被称为“律宗第一名山”。
护国圣化隆昌寺
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律宗的发源地是陕西西安的净业寺,因为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创始人是唐代的道宣。因为道宣住在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的说法。
护国圣化隆昌寺
律宗的教理分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也称四分律宗。
其中主要的学说是戒体论,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爱在自心的法体,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这是律宗教理的核心理论。
“律宗第一名山”的匾额
从一旁的山门进去,迎面就是“律宗第隆昌寺一名山”的匾额。
通往戒坛的通道
戒坛
山门内左侧是庄严的戒坛堂。戒坛堂宽五楹,高四丈,深三丈六尺。前设照壁,两翼有走廊,上有“佛制戒坛”额。
戒堂
安放戒坛的戒堂上,高悬着一块匾额,上书“渡海浮囊”四字。此匾悬于门外,是为了警示即将隆昌寺参拜戒坛的僧人们严谨持戒。
戒坛原为木结构,1705隆昌寺年,律宗第二代祖师见月大和尚改为石戒坛。见月大师博亲手绘制戒隆昌寺坛图,寻能工巧匠刻意营造。坛宇、墙壁俱各离立,不倚不连,以尊律范严密。
戒坛石雕
戒坛为石雕,周围有栏杆两层,饰以莲座,上下花纹,精厂雕刻。这些精雕细琢、对称工整的卷草纹、祥云纹、团花纹……种种吉祥纹饰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瑰宝,也是律宗细致入微、严谨自持特性的最好体现。
戒台只有具备放戒资格的寺院才能拥有,用通俗的方法来理解就是佛教中的最高学府。隆昌寺律院先后放戒七十余期,全国有百分之七十的僧尼来此受戒,隆昌寺以为正宗。
千僧大锅(网络图片)
戒坛与厨房之间是斋堂,又名五观堂,这里有可供千人用餐的“千僧大锅”。之所以称作五观堂,是因为僧人用餐时,需念念不忘: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出了斋堂沿左侧拾级,走过一条向上的坡道,坡顶上中间一座是铜佛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