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参谋发起的印度攻势,被称为印度版斯大林格勒的科希马战役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昭和参谋发起的印度攻势,被称为印度版斯大林格勒的科希马战役

当第二次世科希马界大战进入转折期的1944年时,但是日军不甘失败在昭和参谋的带动下计划向印度发动一场攻势,于是将进攻目标定在了印度东北部的纳加兰邦。而英印军在那加兰邦的科希马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激战,这场战役被印度人称呼为“印度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那么这场战役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参谋带动全局

早在1942年的时候,日本就曾经计划对印度发动全面攻击,将英国军队赶出南亚,占领整个印度获取印度丰富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战争实力。但是要从缅甸向印度进攻可以选择的路线非常有限,且后勤压力异常巨大,因此日军驻缅甸司令饭田祥二郎认为冒险穿越缅甸山林进攻印度并非明智之举,但是饭田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这我们就要从饭田的背景说起了。

科希马饭田祥二郎,日本陆军参谋学院第27届毕业生,在1918年的时候曾经参加过干涉军前往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作战,后来在日本陆军总参谋部服役,1932年曾经担任步兵学校的教师,后来又在近卫师团服役,在那个参谋带着大本营走的时代里饭田是资历非常深厚的。

但是昭和参谋为什么不火急火燎的进攻印度呢?事情是这样的,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饭田被任命为日本第25军司令官前往越南地区并负责准备进攻泰国的工作,42年他参加了缅甸战役,虽然官兵们设法在后勤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作战,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后勤供应困难导致了大量非战斗减员,饭田将这些都看在眼里。

但是饭田提出的意见在日军大本营看来是软弱的表现,是蓄意下克上,哪里有那么多困难?东条英机可是作为英美物资转运基地的印度,心理无比的羡慕嫉妒恨,于是下令缅甸司令部进行重组并将饭田调回科希马了日本,这样没人敢顶嘴了,困难也就解决了。

接替饭田将军职务的是不把后勤问题当个事的河辺正三,此人同样是日本陆军参谋学院第27届毕业生,同样在30年代初担任过步兵学院讲师,不过他有过一年留德经历,因此在饭田还在做师团参谋的时候,河辺已经是旅团长了。而饭田在近卫师团服役的时候,河辺已经是步兵学院校长和日本陆军军事训练检察长了。

1943年河边接替了饭田的工作以后立刻开始着手制定进攻印度的计划,他打算先占领印度东北部夺取当地的铁路线从而向孟加拉湾进军建立滨海后勤基地,然后再将英印军彻底歼灭,将整个印度纳入日本的控制下。虽然这个计划被日本海军参谋长稻田正纯的反对,结果稻田被东条英机罢免,印度攻势预期将在44年展开。

二、印度伞兵牛刀初试

根据河辺的计划,日军第31师团将在霍马林北部发动攻击,沿着林间小道前进97公里向那纳加兰邦的首府科希马前进。而第15师团从南部进发,对英印军形成合围之势,全面包围印度东北部最前沿地带的英印军主力。

计划虽然很美好,可是还没等到残酷的现实到来就有人跳出来拆河辺的台了,此人正是第31师团司令佐藤辛德,佐藤将军对河辺不切实际的野心非常不满,因此他没有参与河辺的作战会议。佐藤不但给了河辺一个脸色看,他还告诉官兵们:“河辺那个笨蛋根本不了解情况,他想让我们都饿死!”

要说这个佐藤是个什么人胆敢给照和参谋脸色看?他同样是日本陆军参谋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后就进入了日本陆军总参谋部工作,认识很多陆军高层大佬,在226事件时佐藤正是第六师团的参谋。1937年苏日冲突时还曾经率领部队和苏军大战数个回合,并成功夺取了一处苏军阵地,所以佐藤有足够的资格鄙视河辺。

虽然给了河辺一个脸色,但是作战计划是东条英机那个已经战略脱线全靠脑补的家伙批准执行的,该打还是要打的。于是第31师团在44年3月15日投入了作战,他们的前进就像预期的一样在森林里艰难跋涉,不过好在他们前进了60几公里也没有遭遇什么英印军的阻击。

不过隔壁的第15师团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遭遇了由英国训练并指挥的印度精锐部队——第50空降旅的阻击。据说这些印度士兵作战意志很顽强,在缺乏足够补给的情况下靠吃草根喝泥水与日军作战,他们阻击了日军第15师团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虽然最终还是不敌日军,但他们为英印军增援部队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印度军队还缴获了一份日军文件,英国的威廉·斯利姆少将在仔细阅读了这份文件后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们竟浑然不知还有另一路日军正在北部行进,从时间上来看,此时日军第31师团应该已经抵达迪马普尔后勤基地了,那里只有一些辅助部队和工程人员,他们根本没可能守住基地,于是斯利姆少将立刻向集团军司令部报告并派出了增援部队。

三、科希马山地战

迪马普尔后勤基地如果失守对英印军来说是致命的,因此英军立刻收缩了兵力,在科希马重新组织防御。由于在科希马留守的只有几个阿萨姆步枪营,因此印度第161步兵旅是最先赶到目的部队,但是斯利姆突然命令他们向迪马普尔发动反击,避免日军利用迪马普尔基地加强攻势。

就在佐藤将军的第31师团刚刚对迪马普尔基地发动攻击时,河辺参谋突然命令佐藤放弃积脓,立刻向科希马前进和第15师团汇合并夺取那加兰首府,于是佐藤只得不情愿的带领部队向科希马前进。(真不愧是昭和参谋,唾手可得的物资基地都可以不要,直接朝着仇恨最高的目标莽。)

但是此时在科希马集结的英印军只有西肯特皇家步枪团,三个阿萨姆步枪营,拉杰普特第七步兵团,和一个皇家尼泊尔步枪营,总兵力大约三千人,但有1000人是非战斗人员,于是斯利姆将军命令第161步兵旅火速返回科希马。

双方的战斗在4月6日正式展开,日军在第一天就夺取了当地的供水站,并试图夺取英印军在科希马山周边的几座小型仓库,更糟糕的是英印军的战地医院就设立在火线附近,结果伤兵们在医院里躺着也能中枪……科希马

对英印军来说他们还得感谢河辺将军的决定,日军虽然在战斗的头几天里攻势凶猛,但战斗持续了11天后,日军基本上被饿的蒙头转向两脚发软了。随着第161步兵旅的抵达,英印军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不久英印军第二步兵师也抵达了科希马,据说第二步兵师的官兵们在英印军阵地上看到的士兵一个个精神憔悴,营养不良,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的稻草人,这些可怜的官兵们全身上下唯一状态良好的就是他们的武器。

获得了增援的英印军此时拥有38门3.7英寸山炮和48门25磅炮,而日军只有17门轻型山炮可科希马用,且几乎没有弹药,于是在27日英印军在两个轰炸机中队和一个坦克营的掩护下发动了反击。

虽然日军事前挖掘了一些堑壕和散兵坑,同时受制于地形和天气的限制,英印军的反击并没有成功,但是对日军而言,继续坚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哪怕是每人每天只吃70克的食物,最多也只能坚持一个月,更别提已经基本见底的弹药了,最终日军不得不选择了撤退。

此战英印军总共伤亡4064人,日军伤亡5764人,其中有很多人是死于饥饿。实际上此时英印军的情况也不怎么好,由于大量部队集中在这里,后勤运输线的运输力量又不足,英印军其实也在挨饿,幸运的是日军已经饿的没精力去管对手了,所以并没有发现这一点。

结语

印度人相信此战是拯救了印度的一战,并为东南亚战场带来了转折,同时因为英印军伤亡惨重,因此把这次战斗称呼为印度版的“斯大林格勒”,而参加了此次战斗的印度部队荣誉番号保留至今。

参考文献:

《缅甸:最长的战争1941—1945》

《缅甸战役:从灾难走向胜利》

《1944科希马:拯救印度的战役》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卡玛王子烘焙加盟
下一篇:邢台隆尧(地理志.邢台市.县域-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