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西湖边上对诗送荷的“花娘”和“花郎”吗?
在丽水古堰画乡,偶遇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花娘”陈喜悦和“花郎”一青,一场国风古装秀,带我们走进江南山水秘境。
清晨,游人未至,花郎挑着新鲜的荷花花苞和丽水特色货物、花娘手拿荷叶身背花篓漫步在堰头村,累了,便在路边竹椅上歇歇脚,这一幕,仿佛回到了古时。
当花郎花娘遇见古堰画乡,是田园渔歌的怡然,是穿越时空的梦幻。
古堰通古今,画乡入梦来。古堰画乡是丽水的精华所在,如果只能在丽水待一天,那一定是来这里。
古堰画乡是一个新的名字,一江瓯水将其分为两个村落,江北是古堰堰头村,江南是画乡大港头镇。
古堰是建于1500年前的通济堰,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遗产;这里有千年水上立交桥,还有千年古村落和千年古樟群。画乡即中国巴比松油画基地,也是全国闻名的写生基地和摄影之乡。
这一次,为了跟花郎花娘偶遇,还没在画乡的江滨老街好好逛逛,感受一下古村与艺术的碰撞,就浅浅从村口的古香樟树前走过,挥别写生的学生们,登上游船直奔古堰。
两村之间没有船相连,只能通过古老的方式登岸。靠岸后,沿着瓯江,慢慢走进堰头村。在山水之间,堰头村的村民日常的琐碎也变得诗意。
当看见文昌阁时,不自知的便踏上一座千年水上立交桥。这座看着不起眼的石平桥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一座立体交叉石函饮水桥,它的建成,使溪水与通济堰渠水两条水流呈立体交叉流动而互不打扰,解决了砂石淤塞渠道的问题。
千年来,这座石函就这样沉默的守护着堰头村。如今,千年石函仙雾缭绕,吸引着无数游人驻足打卡。
陪伴着千年石函的是百年的文昌阁。明清时期,堰头村文风昌盛,鼎盛时期曾出了五名进士,清嘉庆年间,获准建文昌阁。
当通过石函,穿过文昌阁,便真正进入堰头村,这座由护堰人家繁衍而成,因位于通济堰坝首而得名的千年古村落。堰头村背山面水,与通济堰相守相依,成为江南山水秘境中特殊的存在。
走进堰头村,便遇见了花郎跟花娘从桥头走过,累了,在路边歇脚,顺便从担子里挑出书法手绘扇、香樟木版画、石头画手绘吊坠等古堰画乡特色文创送给游客。这一次,还不用对诗,文盲也不用绝望了。
花郎花娘的背后,是华东最壮观、树龄最长的古樟树群,现存10棵。古樟树分布于堰头村主干渠两岸,千年来,守护着也见证着古堰。
堰头村有许多小吃,溪鱼、油饼……挑着担子的花郎花娘也被吸引了,来到山林食事前,在古堰画乡特色美食制作人曹文良的带领下,动手体验了一下非遗美食眉毛酥的制作。眉毛酥口感香脆,形状似鸳鸯,有着“举案齐眉”的美好寓意。
继续跟着花郎花娘前行,来到堰头村的尽头,倾听非遗丽水鼓词传承人杨建军唱鼓词,沉浸式体验古堰画乡的诗意生活。
古村的尽头,也是古堰堰首。
通济堰旁,詹南二司马石像伫立,时刻注视着最初由他们建造的堰坝。这座先后成为国家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千年古堰,至今依旧灌溉着一方良田,是我国仅存的一个功能齐备的古老灌溉体系。
千年前的堰坝自然赶不上现代水利工程的壮观,却闪耀着古人的智慧之光,也让后人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守望相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