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千年瓷都”——赤峰市缸瓦窑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草原上的“千年瓷都”——赤峰市缸瓦窑

辽 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高42.2厘米、口径7.3厘米

辽瓷在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瓷系中颇富民族特色。其中的仿定瓷、辽白瓷、辽三缸瓦窑彩器、单色釉器等造型和装饰工艺独特,自成体系,被誉为辽瓷,是我国古代制瓷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辽瓷中大量带有鲜明名族、地域特色的长颈瓶、凤首瓶、鸡冠壶、牛腿瓶等,造型独特,精彩绝伦。

辽代烧制瓷器的窑厂很多,在松山州境内的官窑(今赤峰市松山区猴头沟乡缸瓦窑村),窑史很长,是当时辽代规模最大的窑厂。

缸缸瓦窑瓦窑遗址位于赤峰市区西南60公里的缸瓦窑村,也称“赤峰窑”或“赤峰缸瓦窑”,是辽、金、元三代在北方草原地区设立的重要制瓷遗址。遗址中分布着大量的马蹄形窑和一座龙窑,地下埋藏丰富,被誉为“草原瓷都”。

在缸瓦窑遗址发现的瓷器,有青釉、白釉、三彩和黑釉瓷,其质地细、胎体薄、器形繁多,图案富丽,具有浓郁的北方草原风格,备受世人喜爱。

辽三彩是辽代独有品种。它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故又称之为辽三彩。辽早期重殓厚葬,贵族、缸瓦窑富人死后随葬大量金银珠宝,大量社会财富埋于地下,造成极大浪费。到辽中期圣宗、兴宗决心改变这种做法,于是大量烧制辽三彩作为随葬品。

辽瓷之妙,妙在韵味!与华丽细腻的唐三彩、明净素雅的元明青花相比,辽缸瓦窑三彩显得古朴浑厚。辽三彩多用黄、绿、褐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长盘、鸡冠壶、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风格。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碟采用阳文印花,琢器采用划花。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辽三彩中无蓝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随着越来越多的辽代古墓葬、古窑址的发掘,越来越多的缸瓦窑辽瓷脱去尘埃,跨越千年的时空,展示在我们面前。如今,走在缸瓦窑这片土地上,俯拾皆是的瓷片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经济繁荣和草原瓷都的辉煌。

来源:视觉赤峰

编辑:宋明飞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最美“云端航母” 重庆巫山机场的腾飞蝶变
下一篇:东川天气预报(昆明发布最新天气预报,部分县区还有大到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