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小红星校区:夯实“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助力双减落地生花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在校时间增加,课后服务时间延时。那么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都干了啥?学校都有哪些举措?一起随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走进安康市第一小学红星校区,了解“双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花。
提高“第一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过程管理
“世间事,作于细,成于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立足发展的生命线,那么在“双减”落地的同时,如何提升“第一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市一小红星校区及时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反馈,查找原因,并提处相应的整改措施。
注重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爱好和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实行作业分层布置,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落实,对学困生进行重点辅导,让学生在作业中运用课堂所学,提升作业效率。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为此提出‘教师一对一帮扶’的具体做法,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新老师的方式,帮助新老师尽快融入教学,规范老师的教育教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市一小红星校区责任副校长王家强说。
创新课堂助力质量提升,用多彩活动搭建质量平台
为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增强“双减”政策实效,市一小红星校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素质教育。
在11月下旬,组织师生开展趣味运动会,设立重走长征路、飞夺泸定桥、一封鸡毛信、我是特种兵、万众一心、动力火车等12个团体项目,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团体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红色游戏名称浸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收获。
市一小红星校区一直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工作重点之一,该校组织开展的“学生篮球赛”让学生们在比赛中积极拼搏,发扬团队协作、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落实阳光体育的要求,传递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多彩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腰鼓是市一小红星校区传统的项目之一,在校园活动中收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学生张庭森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的社团便是腰鼓。“每次去参加表演,我都像是一个主角一样,第一个登场,学腰鼓也让我信心倍增。”他说。
除了腰鼓社团,该校还开设了书法、篮球、街舞、美术等十多个社团,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刘雅媛是学校书法社团中的一员,她表示参加书法社团后,自己学会了毛笔字,钢笔字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平时的作业中,卷面整洁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心平气和,也能更好的规划,我成为了一个有计划、纪律的孩子。”
据了解,除了教育教学、社团活动等,该校还加强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开拓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体会到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会有收获的甜蜜。同时,该校还不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体育活动、精品社团课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华商报记者 闫文青 编辑 郭仲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