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混凝土厚达11米的堡垒吗?1945年,美军反攻菲律宾,却无法攻克一艘“混凝土战列舰”,最终美军从通风口灌入11340公升燃料才将堡垒成功爆破。而日军的这个要塞,恰恰是美军的得意之作。
这座堡垒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拉姆堡,江湖人称“水泥战列舰”。
1909年,美军将菲律宾吕宋岛旁边的一座小岛通过爆破夷为平地,随后用混凝土给小岛来了一个全方位包浆,打造了一座海上炮台。
这座炮台壁厚最薄处7.6米,最厚处11米,就连顶部都厚达6.1米,是名副其实的“金钟罩”,根据当时的武器,几乎无法将它摧毁。
因此,这也是美军的得意之作,特意用理查德·德拉姆准将的名字命名。并且俯瞰堡垒,形状像一艘军舰,因此被美军亲切的称为“混凝土战列舰”。
美军修建的时候不会想到,这样一座举世无双的无敌要塞,将来会成为美军的梦魇。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日本进攻菲律宾,菲律宾战役爆发。
由于日军的突然袭击,以及当时日本联合舰队的强大航空力量,菲律宾美军的空中力量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消灭。
12月10号,日军登陆菲律宾,菲律宾美军几乎一战即溃,根本无力阻挡日军,麦克阿瑟将指挥部转移到科雷吉多群岛,依托强大的岸防力量阻挡日军。
其中德拉姆堡就是其中面积最小,但是最为关键的要塞。
日军此前就知道德拉姆的情报,没有派海军舰艇轰击要塞,一开始派飞机进行轰炸,但效果不佳,之后由陆军火炮部队不断发起攻击。
在坚固的德拉姆堡面前,日军引以为傲的105毫米榴弹炮和加农炮根本就是挠痒。
之后日军调来10门240毫米重炮,用重达200公斤的炮弹,成功摧毁了德拉姆堡的76毫米高炮和一门152毫米火炮。
但德拉姆堡356毫米岸炮却毫发无损,依旧具有战斗力,并在之后击沉了日军多艘驳船。
5月6日,群岛各个要塞都已沦陷,只有德拉姆堡还在坚持。
最终在孤立无援下,德拉姆堡美军摧毁了所有火炮,向日军投降。
日军因此占领了还藏有大量火炮弹药的德拉姆堡。
1945年,日军反攻菲律宾。
这一次,德拉姆堡成为了日军手中的王牌。
美军大口径舰炮和轰炸机投下的重弹都不能对这艘“水泥战列舰”造成实际损伤。
作为美军的得意之作,美军一开始知道德拉姆堡炮台坚固异常,但没想到这么坚固。
当初日军花了5个月都没能攻下要塞。如今驻守在要塞中的日军更加丧心病狂,根本不可能投降。
在菲律宾的反攻行动中,美军没有料到自己竟然在这个长107米,宽40米的炮台上吃了大亏。
而且要塞中的四门356毫米岸防炮对于海军舰艇极具威胁,这就像一个鱼刺卡在庞大的美军舰队喉咙之中。
美军经过数天对于炮台不间断的轰击,终于明白,想要直接在外部摧毁这个水泥疙瘩,难度太大,只能从内部引爆它。
1945年4月13日,美军先是压制了日军的火力,然后用运输艇将美国工兵悄悄送到了要塞之上。
随后,工兵堵住所有要塞通风口,只留一个。然后工兵将整整11430公升混合燃料和70公斤TNT炸药倒了进去,随后设置好引爆时间,迅速撤离要塞。
但到了引爆时间,要塞却没有发生爆炸,所有人都面面相觑,难不成这个方法不行吗?
15分钟后,随着一声巨响,德拉姆堡发生巨大爆炸,就连数十吨重的铁门都被炸上了天。
原来,要塞内部早就发生了爆炸,但是因为墙壁太厚,所以外面看起来完好。随着爆炸,要塞内部存放的大量武器弹药发生了殉爆,最终摧毁了这座要塞。
大火整整烧了两天,美军才派人登上去检查。堡垒内部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里面只有依稀可以辨认的65具日军遗体。
而整体上看,这艘“水泥战列舰”外形依旧完好。
让人不得不感慨,这可能是二战最硬的炮台之一了。
如今,德拉姆堡依旧伫立在马尼拉湾,成为了一处著名景点,向世人讲述着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