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桥镇(临江近海,中西交融: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临江近海,中西交融: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浦东新区高桥镇,风貌区南至高桥港南岸,北到草高支路,东至学后街和上海高桥电缆厂,西到大同路、慈善街,总用地面积为37.13公顷。

风貌区范围图

唐宋时期高桥是鱼盐之乡。高桥中心地区在唐代已成陆。北宋时已有人定居。当时居民以耕作捕鱼为生,兼以晒盐、制盐为业,现存的盐仓桥即与此有关。

元明时期高桥是沙船之乡。因临江近海,当地居民皆习水性,能驾船驭海,以航海为业。元初开通海运。明代所建的永乐御碑,老宝山城均和郑和下西洋有关。

风貌区俯瞰

明清时期高桥是纺织之乡。得益于黄道婆引进的纺织技术,农村每家都有木质手工纺纱机和织布机,每个村口都设有经布场头。当时上海沙船运往北方的货物除米粮、南货外,就是本地产的土布,至1949年前,高桥镇上尚有多家布厂、布庄和染坊。

晚清民国时期高桥是营造之乡。尤其是十九世纪后期开始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桥工匠以“一把泥刀”红遍上海,走向全国,产生了一批著名的营造商,如周瑞庭、王松云、谢秉衡、钟惠山、徐源祥等,他们在上海乃至全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近代建筑。

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留存有高桥镇800多年城镇发展的历史痕迹,蕴藏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遗存。

“丁字河、丁字街”是风貌区的基本结构。宽度 3-8 米的西街、东街、北街三条街巷风貌较为完好,是体现高桥街巷特点的主要街巷,并与石家街、王新街等街道,构成风貌区内的主要街巷体系。

凌宅

风貌区内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许多名人宅院,多为两进的“日”字型平面,前有墙面砖雕,东西厢房分立两旁,两侧山墙以马头墙或观音兜式样为主。民居一般多为四合院,基本单元根据需要有二院、三院或四院,前院临街多为青砖高院墙。

老宅屋面细部

古镇民居的窗户形式多样且都透出浓浓的江南韵味,木窗框上常做些花饰,或简或繁,使得各家各户的门面都各具特色。高桥还保留了较多完好的砖雕门楼,雕刻的图案较为复杂,多为几何图案和花草等。

蔡氏民宅木雕

在高桥的众多老宅中,坐落在典当桥(今称胜利路桥)北堍东首的仰贤堂最具知名度。这栋临水而建的住宅落成于1930年代,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基底面积约440平方米,主楼约640平方米,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和艺术价值。近年来,高桥镇政府对其进行修缮,并在此开办了“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关于仰贤堂更多介绍,请点击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TUyNzE5NA==&mid=2247485157&idx=1&sn=

78d97b17cdac7d59d648a6c035bae718&scene=21#wechat_redirect

临河而建的仰贤堂

值得一提的是,风貌区内部分私人宅第系由在十里洋场发迹的高桥营造商回乡所建,其建筑结构、外观装饰等方面均不同程度融合了西方建筑的特点,这也成为高桥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一大特色。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海景壹号,中粮海景壹号和汤臣一品哪个好?
下一篇:上海高桥镇,浦东高桥这几年为什么发展得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