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堂(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考察活动丨参观开平荻海风采堂)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考察活动丨参观开平荻海风采堂

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自去年底换届以来,今年首次组织外出考察活动,本人作为理事参加了活动,获益良多。

荻海风采堂,又称名贤余忠襄公祠,乃开平、台山两地余姓族人集资纪念他们的祖先余靖而修建。由风采堂和风采楼两个主体建筑物组成,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总面积5000超过平方米。它的结构形式既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融入了欧洲建筑的艺术特色,结构坚固,规模大,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风采堂从建祠之初就是祠庠(校)合一,中间为祠堂,东西两翼为学校,现为开平风采中学。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民国3年(1914年)竣工。我们考察团受到风采堂管理委员会、《风采月刊》社负责人余文海、余泽欣、余锦照等热情接待。

风采堂建筑时间比中式岭南风格的广州陈家祠晚了20年。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和村落,是在风采楼落成后的10至20年才欣起建筑高潮。可见风采堂的建筑风格对碉楼建筑具有一定影响。风采堂史上历经两次大灾难:一是40年代小日本侵华期间,受战争的摧残;二是60年代"文革"期间的人为破坏。文革中,风采堂所有的灰雕、陶塑都被破坏殆尽。加上当年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损坏严重。直至2002年宣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才得以保护,没有持续恶化,2005年由开平市政府统筹,修缮工程正式开始,并聘请省文物保护专家作顾问,世界余氏、香港和开平三个修葺小组密切合作,政府和世界余氏宗亲出资,历经5年修复,于2010年3月竣工。

广东余氏都尊忠襄公余靖为先祖,余靖后裔从福建武溪迁入广东曲江,建风采楼以作纪念。此后海内外余姓子孙均以"风采"作为宗祠或宗亲组织命名,如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古巴、香港、澳门以及岭商许多余族聚居地的余族堂会、社团和建筑物,都以"风采"命名。用以纪念太祖忠襄公余靖的"风采"一词,已成余族的徽号。

余靖(1000~1064年),本名余希古,字安道,号武溪, 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北宋名臣、功臣,“庆历四谏官”之一,以直言敢谏流芳百世。 天圣二年,考中进士,历任集贤校理、右正言,出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出任桂州知府、集贤院学士、广西体量安抚使,以尚书左丞知广州,跟随名将狄青打败侬智高。 宋英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卒于江宁,享年六十五,追赠刑部尚书,谥号为襄,著有《武溪集》二十卷。余靖是广东历史上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位杰人,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从政41年。余靖在庆历年间制订《从政六箴》:清、公、勤、明、和、慎,作为自己为官座右铭,闻名于世。

风采堂二楼有余氏历史纪念馆,余氏宗亲祠堂历史资料齐全。

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这次风采堂学术考察活动,不失为一次廉政教育活动。这里有一条“清官堤”,堤上为我国古代著名清官建成一座座石像,是我国古代清官的“名人堂”。

刘宠

范仲淹

吴隐之

包拯

于成龙

尹洙

陆绩

晏子

欧阳修

诸葛亮

曾国藩

海瑞

公仪休

余靖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达豪集中营,类似于男爵夫人的教育的电影?
下一篇:常州奔牛机场(高新记忆30年|今日介绍:奔牛机场、光伏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