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闾巷菜|印巷菜 家常味
北京印巷小馆创始于2009年,主打京味创新菜。餐厅以北京胡同文化为基调,在传统的基础上尝试创制新时代的平民京味。身为80后的创业者尹彪,一方面继承着传统的老北京情结,另一方面希望在父辈烹饪文化的熏陶中有所突破创新。所以,这组选自于印巷小馆菜单中的平民菜,不仅有老北京闾巷菜的代表,也有对于新时代京味胡同菜的探索试新。
菜品提供/北京印巷小馆(南锣鼓巷店)
策划/尹彪
采访/褚宏辚
摄影/张洋
酱瓜肉丁
原料:酱瓜,五花肉丁,去皮花生米,蚝油,海鲜酱,鸡精,白糖,香油。
制法:将去皮花生米用清水泡半天待用;将酱瓜洗净、切丁,放入清水中泡至去除一定的盐味,其间换三四次水待用;锅入油烧热,下五花肉丁煸出油分,入酱瓜丁炒熟,加蚝油、海鲜酱、鸡精、白糖调味,出锅前放入泡好的花生米翻匀,淋香油,出锅装盘即可。
点评:源于明朝中叶的酱瓜一直是华北地区的平民吃食,将其与五花肉丁炒制,酱瓜的咸香爽利与五花肉的脂香、花生米的爽脆相搭配,形成这道颇有胡同平民味道的家常菜。
乱蒜烩双鲜
原料:肥肠,猪肚,花椒,八角,酱油,盐,白糖,蒜末,淀粉。
制法:将肥肠、猪肚清洗干净,汆水后捞出,用花椒、八角、酱油、盐、白糖卤熟,捞出切丝待用;锅入油烧热,煸香蒜末,加入清水烧沸,放入卤好的肥肠丝、肚丝,加盐、白糖、酱油调味,勾芡,出锅后再撒适量蒜末即可。
点评:类似老北京小吃炒肝儿的做法,蒜香味浓,京味十足。
炒猫耳朵
原料:面粉,胡萝卜丁,青豆,盐,味精,酱油,青蒜,蒜片,葱姜末。
制法:将面粉加少许盐,加入白开水用筷子拌成面絮,再将面絮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饧30分钟后,“猫耳朵”,入沸水煮熟,捞出待用;锅入油烧热,下葱姜末炒香,放入胡萝卜丁、青豆,加盐、味精、酱油、蒜片炒熟,放入猫耳朵、青蒜炒匀,出锅装盘即可。
点评:源于山西的面食,在北方流传开来,家常味道,口感筋道,玲珑别致。
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创刊于1980年,发行遍及海内外。
微信号:ChineseCuisine1980
新浪微博:@中国烹饪杂志
订阅方式请查看公众号页面的"如何订阅",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中国烹饪》发行部官方微店订阅杂志。
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老烹友】点击右上角按钮,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新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