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是在什么地方啊,雁门关的各个地方详细介绍?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雁门关的各个地方详细介绍?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一词最早源于雁门山。最初的雁门山并非如今山西代县的雁门山(句注山),而是位于大同市阳高县以北,大雁冬天从那里南飞,春天又飞回来,山因大雁而得名。《山海经》记载:“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高柳在代北。”高柳今大同市阳高县,战国时那里为代地。

雁门关海拔多少米高?

海拔1060米

雁门关

位于山西朔州和代县的历史遗迹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此外还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景区自疫情结束景区开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向医护人员免费开放。

地理环境

雁门山,古称勾注山,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雁门关就在内长城上的山西代县的雁门山,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山群峰挺拔、地势险要,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天堑。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历朝历代镇守边关的咽喉。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偏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辖边墙四道,总长数百公里,至今仍有三

雁门关为何又称玉门关?

雁门关不是玉门关,两个关都是确实存在的。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西北的雁门山腰,玉门关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戈壁滩上;

玉门关和阳关均修建于汉武帝之时,时间在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07年之间。玉门在北,阳关在南,两关直线距离约30公里。

丝绸之路自敦煌往西后分成了两路,一路出敦煌向西北经玉门关、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南经阳关、安南坝,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


雁门关,大约在宋朝最为有名,杨家将争战雁门关的事迹世代相传。雁门关在今天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


所以,宋朝的北方领土从未突破山西和河北。


雁门关建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时,在这里,赵武灵王曾大败林胡,李牧曾大败匈奴十万大军,蒙恬曾率三十万大军出雁门,大破匈奴,将匈奴赶至阴山以西。


至汉朝,卫青、霍去病都曾从雁门关出发,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元代曾在雁门关设千户所,关城被毁。至明朝,雁门关重建,但随着清朝的入主中原,雁门关逐渐失去原来的作用,遂被废弃。如今的雁门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雁门关名字来源与什么时候?

  “雁门”名称的由来,据明《永乐大典·太原志》称;“代山(即雁门山)高峻,鸟飞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门,鸿雁往来……因以名焉。”大约在汉武帝初年已置关,以防匈奴。至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重新建关,就称雁门关。其时是为了防南,不是防北。隋唐时称西陉关,后复名雁门关(另说雁门关由其西侧的西陉上同名关迁此)。历经各代迄乎明初,这关已倾颓殆尽。明洪武七年(1374)在旧址上重建关城,并筑“内长城”与其西面的宁武、偏头两关相连,总称“晋北三关”,亦称“外三关”(与北京西面太行山上长城“内三关”相对而言),以防北西蒙古势力侵扰。经嘉靖年间增修,于万历年间复筑门楼。以后大概再未有修建。  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的20公里。城周长1公里余,墙高2丈(约合今4米余)。  雁门关是“外三关”中最大的一关。附近峰峦错耸,峭壑阴森,中有路,盘旋幽曲,穿关城而过,异常险要。古时防备十分严密。关下的雁门山北麓,还建有新旧广武二城,为山外防御据点。旧城建于辽金时,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500米,有三座城门。现存城墙尚完好。新城与关城同时建,紧贴雁门关北口,依山修建,周长1.5公里,一半坐落在半山坡,一半修在山前洪积扇上。北门外又筑有北关,此外,关外还筑大石墙三道,小石墙二十五道,隘口十八个,以增强防御力量。明代内长城横于关北,彼此钩连,形成严固的防御体系。今明长城仅存遗迹。

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雁门关位于哪个省?

雁门关   位于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 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 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起源:  雁门关的军事地位人人皆知,但真正熟悉其历史的也不多见。在我的心目中,它既崇高又神秘。那名人字偃,沧州青池人,公元前1019年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深得周成王宠信,遂赐幸为姓,封于沧州。  2001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  据史料记载,宁武关于明成化三年(1467)建成,为万里长城上重要关隘,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现存关城旧址范围分西关和东关两部分,城墙依山势而建,十分险要。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为东进北京,在“宁武关”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宁武关之战”,击败了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今在宁武恢河东岸,有周遇吉墓,为砖石所筑。  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宁武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县城,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下置砖石所券十字穿心洞底座,通高30余米,气势宏伟,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偏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辖边墙四道,总长数百公里,至今仍有三十公里保存较好,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关的赞誉。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赵武灵王破林胡的战场,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宋代杨延昭威镇三关。现存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始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偏关东南一公里,有凌霄塔,系明代建筑,为砖石结构八角形楼阁式空心雁塔,塔高35米,外观形似文笔,故名“文笔凌霄”塔,为偏关一景。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廊坊北站,廊坊北火车站属于哪个区?
下一篇:殷墟王陵遗址(殷墟文化|殷墟王陵遗址:殷商文明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