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大连丨金州响水观,建于清代,“响泉消夏”为金州八景之一
金州响水观,又称“韵水寺”,俗称“响水寺”,位于金州大黑山西北麓。始建于清代,清代乾隆、光绪、宣统和民国年间均有过修葺,是大黑山古庙宇群中最负盛名的道观,其“响泉消夏”既是金州八景之一,也是辽南名胜。道院依山而建,歇山式二层砖砌飞檐,重檐式山门,配以赭红色垣墙。观分南北两院,进得山门即是南院,迎面为正殿,正殿右有约40多米深的天然石洞,称瑶琴洞,洞内尽头处有一股泉水从石缝中涌出,终年不断。泉水经洞口至洗茶池,再流转至山门外观前石壁,由彩龙之口(1927年修建)倾泻而下,下面有石蟾仰首张口吸入甘露,俗称“卧蟾戏蛟龙”。淙淙水声,飞传山谷,响水之名由此而来。
民国时期的金州响水观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的金州响水观
2014年,网友“五彩猎人”拍摄的金州响水观
响水观久负盛名。1925年农历八月初三,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先生也闻名参观了响水观,并即兴赋诗一首:“金州城外百果美,瑶琴洞内三里深。尚记唐皇曾驻跸,犹留遗殿可幽寻。”这首诗现刻在道观北院的石壁上,为这座深山古刹增添了文化气息和历史轶闻,也为肃雅的寺观锦上添花。
“卧蟾戏蛟龙”在文革期间损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复建。1985年7月11日,响水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渡桥
丨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了解家乡、了解历史、了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