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妙观,泉州元妙观早上几点开门?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泉州元妙观早上几点开门?

早上6点。

泉州元妙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当地人都称为“天公观”。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最早叫白云庙,元成宗元贞元年改名玄妙观(取《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意),清康熙七年为避玄烨之讳,又易名元妙观,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元妙观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丹宝齐全、名道辈出而成为泉南最负盛名的道教宫观。明清两代管理道教的“道纪司”都设在元妙观内。

是道教传入泉州后所建的第一座道观,也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

元妙观历来是泉州道教活动中心,每逢国家或道教节日、神诞,元妙观都要举行隆重的宗教活动仪式,设坛打醮。每年,各大宫庙都要到元妙观举行“晋表”、“领旨”仪式。

历史上,曾有著名道士如唐代蔡如金、吴崇武,宋代陈以文,明代纪道人、董伯华、李鼎等在此修炼。民间流传许多传说,如董伯华卖雷的故事。

泉州天公观早上几点开门?

早上6点左右。

泉州元妙观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天公观",位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初曰白云庙,是道教传入泉州后所建的第一座道观,也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

现存的建筑是重建的。虽是新建,整个建筑群的石雕、木雕工艺还是非常厉害,木雕精细,甚至不惜工本用上螺钿工艺。整体的细节不错,可见泉州地区宗教信仰的浓厚,以及当地人对传统建筑施工的重视。

泉州天宫盖是什么寺?

泉州承天寺石经幢,原位于泉州市鲤城区通天宫后(现机电厂内),为便于保护,1990年移置承天寺最后一进殿堂文殊殿前。经幢通高约7米,13层。底座为八角形,共7层,高3.5米。幢身作八角形,每面0.20米,高1.50米,刻尊胜陀罗尼经,但大多已风化剥落,字迹辨认不清。经幢造型完美,雕刻精致,保存基本完整,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经幢与丰州桃源宫尊胜陀罗尼石经幢形制大致相同,故被推定为宋建。

除了这一座原汁原味的石经幢外,某人在承天寺内还看到两对根据部分残件修复而成的石经幢,以及十多座或旧或新的小型实心佛塔。 此外,承天寺作为泉州的三大禅院之一,还有不少值得参观的地方,为方便介绍,且容某人从山门开始按顺序一一道来。

山门在寺院的西南方向,看起来很不起眼。承天寺又称月台寺,故门上悬有“月台”二字匾额。传说旧时“月台”二字时竖时横,有“月台倒影”之奇。

?


?

瑞鹊传芳是什么姓氏?

瑞鹊传芳,晋江柯氏,柯氏是闽南望族之一,说起它的源流,就要追溯到远古时期。柯氏出自姬姓,以祖先名为姓氏。晋江柯氏奉周朝时吴国第二任君主仲雍为始祖。周成王和诸侯在柯山集会,姬相当时在周国当大夫,也参与了这次的集会,当时指山为姓。姬相四世孙柯卢为了纪念曾祖父姬相和诸侯在柯山集会的盛典,确定本氏家族后裔正式为柯姓,尊柯相为得姓始祖,柯氏子孙广泛分布于中原及江浙一带。唐光启二年(886年),有柯氏族人由河南光州固始随王审知兄弟入闽,后来居泉州元妙观西水沟巷(即今柯厝巷),世代相传,随后在闽南开枝散叶。

甘国宝和屏南的故事?

  甘国宝(1709-1776年),字继赵,号和庵,祖籍屏南漈下,出生于古田县二十六都(今屏南县小梨洋村)。清代名将,一生戎马倥偬40余载,不但治军严谨、戍边尽责、守土有方,且体恤兵民、热心公益、多才多艺。  依据《甘国宝行状》记述:其母怀孕时曾经梦见老虎。而《福建通志》亦有:“相传国宝未达时,里有见猛虎当门伏卧者,迫视之乃国宝也”的记载。国宝自幼聪颖好学,读书颖悟尤过于他人,十四岁起参加文童县试,名列全县第一。邻村恶少因嫉妒而时常欺侮国宝,国宝愤而投拜武举人林殿魁门下学习武艺,由于他天生禀赋,又能勤学苦练,武艺很快精进,而且箭法超群。雍正七年(1729年)中武举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武进士,会试第三名,殿试二甲八名,选授三等侍卫。乾隆三年(1738),领侍卫内大臣以甘国宝“才干优长,识见明澈”而举荐,授广东游击。乾隆五年至十六年(1740-1751年),历任广东南雄副将、肇庆水师参将、虎门香山副将、春江水师副将、洞庭水师副将。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相继出任贵州威宁、江南苏松、浙江温州、闽粤南澳、福建海坛等地总兵。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国宝任台湾总兵,皇帝御批:“此系第一要任,非他处可比”,此时清政府收抚台湾郑氏政权不久,西方殖民国家对台湾皆有觊觎之心,岛内情况复杂,非才干优良、识见明澈者不能任之,可见朝廷对国宝至为信任倚重。国宝就职后为提高官兵素质,于府城总镇署亲书“益求堂”,用以加强教练,惕励士卒;国宝把祖国大陆的先进文化和农耕技术传播到群众中去,教民“明礼义,务耕耘”,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开办“义学”,提高台湾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国宝采取“严疆界、谨斥堠”的治理措施,加强巡查,严禁汉人侵入少数民族地区,促进迁台居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和睦团结,使“兵安其伍,民安其业”,并同时防范海盗入侵,巩固国防,绥靖地方,维护海岛安宁,巩固清朝对台湾的统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国宝擢升为福建水师提督。离台时,当地百姓送万民伞、万民旗,同舟送行到鹿耳门,不忍分手。国宝勤于防务,他告诫僚属:“防陆者不可处于家,防海者不可处于陆。”经常坐楼船率小艇沿海巡逻,使海疆日趋稳定。高宗嘉其功绩,诰授荣禄大夫。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甘父逝世,国宝回乡丁忧。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六月,黄士简参劾厦门陋规案:以厦门洋船出入,官署受陋规,总督每年受银一万两,巡抚八千两。甘国宝因任福建水师提督,驻节厦门,身任朝廷重寄,有知情不报之失,受到部议革职处分。高宗皇帝嘉许国宝忠贞不阿,谕以:“相沿已久,与婪贼败检不同”,特别予以召见,降调云南开化镇总兵。时有缅甸匪徒蠢动,总督刘藻以永顺接近缅甸,乃奏请调甘国宝镇守永顺,缅甸匪徒闻悉国宝威名,果然不敢轻举妄动。三十年(1765年),谕旨调国宝为广东雷琼镇(今属海南)总兵,国宝到任前即有黎人猖獗,杀掠崖州陵水与琼州定安二县。国宝就任后,亲自率领士卒轻骑直入黎区,擒获黎首,不损一兵,不折一卒,平息了事态。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国宝复调台湾任挂印总兵,台湾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时有一社民杀了一家九命,嫁祸到生番(少数民族)头上,国宝通过明察暗访,辨明案情,将真凶绳之以法,既维护了社会安定稳定,又保护了少数民族。其间有台湾六斗门盗匪董六为患,到处奸杀掳掠,危害乡民,国宝即调派中军游击一员及步战士兵两百名,亲自坐镇六斗门营汛,查知附匪中大多迫于生计,因而采用剿抚并施之策,通过攻心战术,瓦解匪帮,擒获匪首董六,很快就肃清了六斗门匪乱。为使地方不再有匪类为患,乃召集地方乡绅,建立总巡、分巡、轮巡、会哨等巡查自卫制度,防止匪盗侵害,使台湾“盗敛迹、民居无警,兵民安揖”,海岛一度安定。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升任广东提督。他到广东上任后,忠于职守,对绥靖地方贡献至多,令人仍在思恋。次年,乾隆帝再次召见,三次问对,并细询家事,御赐亲手书“福”字及其他珍贵物品。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补授福建陆路提督。时有王添送在漳泉交界覆鼎山竖旗为匪,国宝挑选忠勇士兵,连夜赶往覆鼎山围捕,王添送暨其党羽全数被捕,无一逃遁。乾隆闻悉,谕旨褒奖有嘉。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甘国宝自感受年老体衰,奏请陛见,要求准予解甲归里养志,乾隆帝召见并加封赐食,谕慰:“体尚虽健,正堪倚重。”可见其受到朝廷的倚重了。回福建后,国宝奉命出巡福建八府,途经泉州时,因病不治而逝,终年68岁,葬于福州北关外猫儿山。国宝卒后,六营十郡将士思慕其恩德,台湾百姓敬仰其政绩,均建祠设祀。福州府一带将其事迹遍成戏剧、小说,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国宝除操心军务之外,还关心民瘼,经常深入基层察访民情,关注民生。南澳歉收,他捐俸租赁船只到外地采购米谷,济助民众,充当兵粮。广东惠州大水,设厂给粥,水退米贵,劝导民众平粜。福建泉州干旱,虔诚祈祷,获降甘霖,地方绅士作诗歌记其事。在古田倡修汤寿桥、朝天桥。在厦门倡建天后宫。在泉州倡修元妙观。其余施棺舍药,埋葬无嗣兵士,将死亡在戍所的兵士骸骨,送回其家乡安葬。同时刊印劝善,传播秘方,所到之处,无不是尽心尽力。甘国宝治军严明,队伍所过之处,不惊动市井,不扰乱民众。领军尤能身先士卒、巡视边防、深入贼穴。所到之处也必能探访明智之士。暇时轻装素服,与地方人士唱歌、饮酒,谈论地方各事项。国宝居家时事亲至孝,亲缮问寝,父母未命退,不敢擅退,奉庶母如生母。兄弟友爱,情笃谊深。与人交往胸怀坦荡不设城府,平时乐善好施。他在京城担任侍卫时,常常将自己的俸禄济助同僚。国宝一生耿介,洁已奉公。弥留时,不留一钱。所谓“廪无余粟,库无余财”。真可说是无愧天地!  国宝虽为武将,却雅好文墨,擅绘山水画,尤工于指画。福建通志记载:“善画虎,能传威鸷神” ,所画“指虎”形态各异,有走虎、伏虎、卧虎、蹲虎、上山虎、下山虎,都能“传其威鸷之神”,栩栩如生。其画幅常署“指头生活”,其作品被人珍藏至今。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入园需查验湖南省防火码!提前预约!省植物园出行攻略来啦)
下一篇:九华山住宿预订,九华山上寺院长期住宿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