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殷墟遗址,提出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我国提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为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又一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现代考古学从河南起步,中华文明探源从河南开始。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近8亿元,重点支持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以及仰韶村、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即日起,大河网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文物局推出《追寻文明的足迹》系列报道,一起走进厚重河南。
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
点燃篝火,架起猎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食边欢腾歌舞,同时用鹤类尺骨钻孔奏之……通过一支笛子,我们能想象到9000年前,在位于今河南舞阳的贾湖湖畔先民们夜晚的生活。
这支笛子就是现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贾湖骨笛”。
M282:20号骨笛
九千年前的回响
贾湖骨笛笛身多为 20 多厘米、管径19亩,总投资2亿元,集学术研究、收藏保护、展示宣传、科普教育、互动体验、休闲娱乐(旅游)等功能于一体。
张居中简介:
1978-1982年就读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2-2000年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第一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2000年6月调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任教至退休,博士生导师,曾任系副主任和校博物馆馆长。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和全新世早期人类学、环境考古、农业考古、科技考古、音乐考古、陶瓷考古等专题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十多个大、中型考古发掘项目,有八九千年前七声音阶骨笛、原始文字、原始栽培稻及酿造酒等重要发现,其中主持发掘的贾湖遗址被评为20世纪全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和中国考古百年百大发现之一。曾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文物科研项目十多项。在Nature、Antiquity、PANS、考古、文物、第四纪研究、人类学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发表或学术会议宣读学术论文、论著100多篇(部),200多万字。编著的《舞阳贾湖》一书被评为20世纪中国最佳考古报告之一,荣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夏鼐考古基金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