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王母池在什么位置?
泰山的王母池位于环山路与红门路十字路口以东200余米处路北,王母池的东面是梳洗河,西面与太上老君的老君堂相邻。梳洗河就是因王母娘娘在此梳头而得名,南面有一座拱形单孔石拱桥,据说是八仙从此过海,因此得名八仙桥。王王母池最出名的是七真殿的雕塑,栩栩如生。可惜文革中被毁。
泰山道观排名?
泰山主要是以道教为主,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更是家喻户晓,信徒众多。因此泰山道观第一名非碧霞祠莫属,第二名供奉玉皇大帝的玉皇顶,第三名泰山奶奶下庙红门,第四名王母池,第五名道教祖师爷的庙宇老君堂,第六名关帝庙,第七名三官庙,第八名财神届,第九名碧霞灵应宫,第十名娘娘庙。
为什么没有斗母宫吗?因为斗母宫是由尼姑主持,不能算道观。岱庙位于山下,所以也排除了。
柳雨濛随笔泰山上供奉的三位女神?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是泰山上最显赫的神灵,被民间称为“泰山奶奶”或“泰山老母”。善男信女们赋予了碧霞元君掌生死、主丰欠、管生育、避灾祸等众多权力,被称为“万能的女神”。每逢半雾半晴之日,泰山顶碧霞祠外常有美丽而神秘的巨大光环出现,且环中有朦胧的人形,人们认为是碧霞元君显灵,故常年香火旺盛。
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的神位在泰山下的岱庙上,泰山进香者一般先要祭拜岱庙。传东岳大帝有掌管万物的发育生长和人“生死转化”的大权。相传农历三月二十八为东岳大帝的生日,这一天必有盛大的“泰山庙会”。届时岱庙内外香火鼎盛,人头攒动,民间杂耍、曲艺、土特农产品也都挤进了庙会。
王母娘娘
玉皇大帝的夫人,供奉于泰山王母池。泰山王母池是最早的王母娘娘庙,是天下王母道观的祖庭,因此福建、台湾等地信仰者时常组织较大规模的寻祖庭活动,多年不育的妇女也要到这里来祈子。
山东泰安最珍贵的寺庙?
寺庙排名有很多种,比如说名气、占地面积、年代久远、影响力等等。我个人认为泰安寺庙排名如按名气、影响力排名如下1碧霞祠,2岱庙,3红门,4王母池,5玉皇顶,6斗母宫,7普照寺,8玉泉寺,9老君堂,10灵应宫。
当然每个人心中的排名可能都不一样,但是碧霞祠作为泰山奶奶的祖庙名列第一应刻争议不大。
泰山有哪些有名的宫观?
泰山在历史上曾经有许多道观庙宇,但是经过岁月沧桑的洗礼,保存至今的主要是两大建筑群——岱庙和碧霞祠。
岱庙:城堞高筑 宫阙重重
岱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岱庙坐落在泰安成内西北角,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都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重,气象万千,总面积约为9.6万平方米,历代帝王的封禅大典以及对东岳大帝的祭祀都是在这里进行。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碧霞祠:宏伟壮丽 高山建筑群
碧霞祠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位于泰山极顶南侧,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面积约为3900平方米,包含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碧霞祠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整个建筑群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坐落,布局严谨,在道教宫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
天书观:降天书 涌醴泉
山东省泰安市有处泰山坛埠,又名乾元观,明称碧霞元君行宫。在今泰安市西里许。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建,传为宋真宗时,所降天书之处,因故名。在泰城有一个看似普通的街头花园,里面有块大石碑,刻着“醴泉”二字,在此不远处还有一块石碑,用苍劲的大字写着“天书观遗址”,就是宋真宗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降天书的地方。降天书时,这眼泉中涌出清冽的泉水。在中国古代,降天书、涌醴泉,这些都是祥瑞的象征,所以后来宋真宗就在这个地方修建了庙宇。
王母池:依山傍水 历史悠久
王母池是一组依山傍水、高下相间、玲珑紧凑的古代建筑群,位于泰安市城区环山路东首,虎山水库南,古称“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的诗句,唐李白则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的吟咏,足见建庙历史之久远。王母池分前后两院,前院有王母泉,泉水清澈甘洌;后院为七真殿,殿内泥塑神情各异,栩栩如生。东为观瀑亭,西有老君堂,曾陈列有唐代的“鸳鸯碑”(现移至泰安岱庙)。
玉帝观:泰山最高的道教宫观
玉帝观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与历城及长清两县境内的泰山极顶。旧称玉皇庙,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九年(1483)重建。原在极顶巨石之上,明隆庆六年(1572)万恭将其北移今址;观内正殿三间,尊奉玉皇大帝。东建观日亭,可观赏旭日东升景观,西建望河亭,能遥望黄河金带。极顶石四周围以石栏,上题刻“极顶”二字,又有“古登封台”、“天左一柱”等石刻题字环列其旁。为泰山最高的道教宫观。
在历史上,除岱庙和碧霞祠之外,泰山还有很多其他的道教宫观如青帝观,升元观、斗姆观(古称龙泉观)、碧霞元君祠、会真宫,以及建于元、明的长春观、三阳观、酆都庙、万仙楼、灵应宫等,这些宫观在明朝查志隆所编的《岱史》卷九《灵宇记》以及清代聂钦所著的《泰山道里记》里都有记载。可惜的是,到了明、清,除东岳庙,碧霞元君祠屡经修葺外,其余宫观因为年久失修,渐渐的都成了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