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摄影: 映中
风情万种的塞纳河,自东向西流过巴黎,"艺术之都" 被它分成两半。“右岸”指的是巴黎塞纳河的以北地区。
巴黎的协和广场、卢浮宫、凡尔赛宫、 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戴高乐广场、拉德芳斯商务区、杜勒里皇家花园………. ,都地处巴黎塞纳河以北。“右岸”是巴黎的政治和权力中心,过去的皇宫,当今的金融大街也都集中在“右岸;
塞纳河 “右岸”是冒险家的游乐场,银行家的聚集区。巴黎人笑谈,在“右岸”走路,注意不要踩别人的脚,那十有八、九是一双蹬着高级皮鞋的银行家的脚!
塞纳河“左岸” 是文化名人的会聚场所,它卓尔不群和小资。 巴黎人笑谈,在“左岸”散步,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的不是教授就是大学生!
“左岸”和“右岸”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风格, 二者相反相成、和谐共生、风情万种地造就了浪漫巴黎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
一 . 塞纳河北(右)岸景点示意图
二 . 协和广场 (地处埃菲尔铁塔东北面, 法国最著名广场)
富丽,奢华的香榭丽舍大道起始于协和广场,顺着1.9公里长的香榭丽舍大道向西北方向望去,路的尽头就是巴黎凯旋门;广场的北面隔塞纳河与法国国民议会大厦波旁宫相望;广场的东面是罗浮宫博物馆和杜乐丽皇家花园 。
为展示皇权,法王路易十五下令建造了“路易十五广场“。 广场上竖有他的骑马铜雕像,法國大革命期间,雕像被推倒,广场易名“革命广场”,这里曾上演过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历史事件,1795年广场被重建时,为顺应国人祈求和平的愿望, 广场更名为“协和广场”。
广场上建有许多雕塑和噴泉 ,广场四周的8座雕像,象征着法国的8大城市(巴黎、马赛、里昂、图卢兹、尼斯、南特、斯特拉斯堡、蒙彼利埃)
广场正中心矗立一座埃及方尖碑,碑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高23米,重230吨。此碑具有3400多年的历史,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赞颂埃及法老的丰功伟绩。1831年埃及将此碑赠送给法国,历经两年半的艰难海上航行,碑才运抵法国。
“协和广场“ 是上演法国历史的大舞台,这里上演了一出出广为世人所知的人间悲剧。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广场竖立起断头台,法王路易十六在此被斩首9个月后,皇后玛丽也被押上断头台,万人围观,玛丽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轻声地道歉:对不起啊先生,我不是故意的!刽子手向她深深地致意。寒光一闪刀起头落,39岁的王后玛丽香消玉陨。1100名皇室成员在此也一样被送上断头台。
法国断头台三年內被斩首达7万人之多,包括著名化学家拉瓦锡。 拉瓦锡死后,著名数学、天文学家拉格朗日惋惜道:“他们一瞬間就砍下了这颗头,但再过一百年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杰出的脑袋了。“
三. 大、小皇宫 ( 协和广场西面,紧邻协和广场)
大、小皇宫是1900年为迎接巴黎国际博览会而建,是当年博览会的展览场。现在主要用以展示法国美术作品, 梵高 、塞尚 、雷诺阿 、马蒂斯 、毕加索的作品都曾在此展出。
大、小皇宫精巧华丽似皇宫,迷人的雕刻,細琢精雕的金色大門,富丽堂皇的壁画,雕栏玉砌的墙飾.....美轮美奂!
四 . 凯旋门 (埃菲尔铁塔正北面)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所有歐洲列強都捲入其中,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胜战96次,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
1805年拿破仑击敗俄、奧联军。为庆祝胜利,拿破仑决定在星形广场(今戴高乐广场)兴建凯旋门以迎接法军凱旋。 后拿破仑被推翻,工程断断续续持续30年, 1836年凯旋门才最終落成。
凱旋门高49.54米,寬44.82米,凱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內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將軍和96场胜战的名字。
门的正下方是无名烈士墓,没有墓碑,地上嵌着红色的墓誌,镌刻一行铭文:“这里安息着一名为国捐躯的法国士兵”, 墓中長眠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戰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墓前有一盏明灯,每天晚上,這里都会点起不灭的火焰,象征着烈士的英灵永垂不朽。自1923年至今,88年来火焰从未熄灭。
每逢节日,就有一面10多米长的法国国旗从拱门顶端直垂下来,在无名烈士墓上空招展飘扬, 鼓舞法国人民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斗。每年的7月14日,举国欢庆国庆节时,总统都要从凯旋门下通过;每当总统卸职的最后一天也要来此,向无名烈士墓献上一束鲜花。
五 . 戴高乐广场与香榭丽舍大道 (埃菲尔铁塔北面)
广场地处巴黎市中心,始建於1892年,原名星形广场。12条大街以凱旋门為中心,向四周散射,气势磅礴 。为紀念前法国总統戴高乐,1970年星形广场改名戴高乐广场。广场向东南延伸的大道就是著名的香榭丽舍大道。
戴高乐广场
香榭丽舍大道
六 . 圣心堂 (埃菲尔铁塔北面偏东)
坐落在巴黎北部的蒙馬特高地上,为纪念普法战争而建,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在巴黎被围城的4个月期间内,战争异常激烈,城中所有食物都被吃的一干二净。 当巴黎脱离战争威胁,巴黎市民捐款,国民议会立意兴建圣心堂以感谢耶稣。教堂正门最上方可见耶稣雕像。
七 . 拉德芳斯商务区和德罗卡德罗广场(埃菲尔铁塔西面)
拉德芳斯商务区
拉德芳斯原是巴黎西郊的无名高地,在1870普法战争中,法军败北,巴黎沦陷,一小股法军退守此地顽强抵抗到弹尽粮绝,全部以身殉国。后人在高地上竖起一组雕像,题名“拉德芳斯”,意为“防卫”,以纪念在普法战争中为保卫巴黎而阵亡的将士。
拉德芳斯商务区1958年开始建造,与古老的巴黎城遥相呼应。这里有巴黎都会区中最多的摩天大廈,它给巴黎古城带来了浓烈的现代气息, 这里已成为集办公、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的巴黎现代化新城区。
德罗卡德罗广场
德罗卡德罗广场曾称夏乐宫,1937年为巴黎国际博览会而建。广场前方的大幅喷泉绿地为特罗卡德罗花园,花园的两翼建有人类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法兰西文献馆和法国电影博物馆。两翼的中心是一片宽阔的弧形空地,使得人们从德罗卡德罗广场观看艾菲尔铁塔保持广阔的视野。
1940年,希特勒在访问被征服的巴黎时曾在夏乐宫留影,背景正是艾菲尔铁塔。这里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的标志性形象之一。
八 . 巴士底广场
十七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 东、西方同时出现2个强大的绝对王权。一是东方中国的康熙王朝(在位61年,中国历史上在位時间最长的皇帝);另一个是西方的法国“路易十四时代”。2位君主相互敬仰,曾有过书信交往。路易十四( 1638 -1715)在位72年110天,他是世界历史有确切记载在位最久的君主。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修建了金碧辉煌的凡尔赛新皇宫(罗浮宫为老皇宫)。在其治下,国运昌盛,文艺活动繁荣,法国是当時欧洲最強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时代繁荣强劲推动了艺术进步,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的革命,都是在法国完成的。当时欧洲上流社会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为时髦。
大数学家莱布尼兹(与牛顿同为微积分的发明者)評论路易十四:"有史以來最伟大的国王之一"; 拿破仑赞美說:“路易十四是一位伟大的国王,是他造就了法国在国际中的一流地位”。伏尔泰颂扬他的统治是一个“永远值得怀念的时代”。
路易十四亲政期间曾发动过三次重大战爭,战爭负担使国力在他死后日渐下滑。路易十四死后其曾孙路易十五继承王位,天下没有永久的宴席,路易十五执政时期,法国在欧洲过度参战却又未能打赢(在英、法各自联盟的七年战争中, 法国受到削弱,英国成为了海上霸主,俄国得到加强 ,普鲁士得到巩固。 )七年战结束后的第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法国为了与英国继续抗衡进而支持美国人的独立战争, 国库被进一步空虚 。
人祸又加天灾,1788年春,法国旱灾,农田大量闲置;夏季农田的庄稼遭受直径6-7毫米的冰雹连续敲打,土地收成骤减,冬天较往年又愈加严寒,饥荒蔓延。人民极度不满路易十五的当政。这一时期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君主立宪、启蒙运动日渐深入人心。
1774年路易十五死于天花,因其儿子早于过世,孙子路易十六即位。为补充国库空虚,解救政府财政危机,路易十六企图对第三等级国民(资产者、农民、无产者在内的市民、下层人民)增税,路易十六在国家召开的三级征税会议上出尔反尔,调集军队解散第三等级国民成立的议会,民怨沸腾,由此激起了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市民在夺取巴黎后, 最后攻占了象征法国专制王朝的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王朝被推翻,法国君主制终结。为了纪念攻占巴士底狱的胜利, 7月14日被定为国庆节。
法国总统密特朗说:“法国大革命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一个混合物。它既鼓舞人心,又令人难以接受。在大革命中,希望与恐怖交织,暴力与博爱杂陈。”
巴士底狱随后被市民完全拆毁。 一部分砖石被送往地方作为历史纪念品, 一部分被用来修建协和广场和塞纳河南岸的石桥。 昔日的巴士底狱城堡已经荡然无存!
乘地铁来到巴士底,走出地下通道,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十字大道交汇的广场。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52米的青铜柱,顶端是一个展翅奔驰的自由神。这就是你吗?法国大革命的纪念地!
九 . 罗浮宫(埃菲尔铁塔东面)
罗浮宫地处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始建於12世紀末(1190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历代国王扩建,1682年路易十四将宮廷移往凡尔塞宮后,罗浮宮扩建終止, 尔后成为罗浮宫博物館。博物馆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从古代埃及、希腊、 罗马 ,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 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 罗浮宫馆藏品居世界四大博物馆【2】之首,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卢浮宫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馆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为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 。
路易十四骑马雕像
华人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
步入罗浮宫
路易十五王冠
卢浮宫标志性藏品
1 . 卢浮宫镇馆三宝 : 《胜利女神像》、 雕像《断臂维纳斯》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油画。
(1) 勝利女神
希腊神話中胜利女神尼克的雕塑,是存世不多的希腊原始雕像。雕像创作约公元前2世紀,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雕塑之一, 像高2.44米,1863年在希腊的薩莫色雷斯島被发现。自1884年起,雕像就在罗浮宮最显赫位置展出(博物馆进门的楼梯口台阶处)。雕像描绘了带有羽翼的胜利女神,昂首挺立于战船船首 。这尊雕像可能是罗德岛的居民为纪念一场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初取得胜利的海战,敬献给众神的祭品。 她代表着战斗和胜利,衣裙迎风飄揚,仿佛女神从天而降,落在战舰的船头。女神像的头部从未出現过,但多个其它部分,如缺少手掌的右手以及拇指和无名指陆续被发现,现在它们都放在女神像旁的玻璃柜一同展出。
(2)米洛的維納斯
雕像创作于西元前130到100年之間, 雕像高202公分,略大於人体真实大小,1820年在希腊的米洛斯岛(現代希腊語称作米洛,故被称作米洛的維納斯。)被农民伊奧尔科斯发現,当时他試图將这尊雕像藏起來,但被一土耳其军官发現,后法国驻土耳其的大使將其买下,雕像曾作为礼物献給法王路易十八,之后国王將其贈送給罗浮宮。这座維納斯雕像是举世公认的女性人体美的典范,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她完全符合黃金分割的人体美比例,她能超越時代,成为女性永恒美的象征。
(3)蒙娜丽萨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之一, 画被直接画在白楊木上,面积不大,长77公分,寬53公分 。
画中描绘了一位表情內斂的、微帶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时常被称作「神秘的维笑」。神秘的蒙娜麗莎除了以其微笑著称,画中人物的眼神也相当独特。无论你从正面哪个角度赏画,都会发現蒙娜丽莎的眼睛直視着你,这使人感到蒙娜麗莎的眼睛彷彿是活的,会随着观众的視角遊走,并对所有观众抱以永恒的微笑。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
2 . 著名藏品
(1)《漢摩拉比法典》
1901年在伊朗被发现 。汉摩拉比法典是約公元前1754年,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漢摩拉比頒布的一部法律。法典全文用阿卡德語的楔形文字銘刻在一黑色的玄武岩园柱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法典对各种法律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盗窃他人财产必须受惩罚,损毁他人财产要赔偿以及诬告和伪证反坐的刑罚原则,法官枉法重处等原则,法典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
(2) 垂死的奴隶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一尊大理石雕塑,高2.15米,创作于1513-1516年。 《垂死的奴隶》塑造了一位容貌健美、比例匀称、身体结实、疲乏不堪的青年,他左手枕在脑后,右手轻轻放在胸前,他胸前的那条绳索象征着禁锢的暴力与专政,全身肌肉舒展放松,似有灵魂进入天国、肉体得到解脱的境界。
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米开朗基罗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小行星3001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3) 普西莎与愛神丘比特
意大利安东尼奥·卡诺瓦(1757 —1822 )雕塑作品 。 作品取自罗马和希腊神话故事: 愛神丘比特以一吻喚醒了已逝去的爱人普西莎, 雕塑展現出愛神的愛与溫柔,刻畫出神話中愛人情动的瞬間,被視為新古典主义的杰出作品。
普西莎(希腊语,意为灵魂)是位美丽的公主。她的美貌引起美神维纳斯的嫉妒。她命令儿子丘比特去惩罚普西莎。然而,爱神丘比特却对普西莎一见钟情, 把她带到迷人的宫殿里。这对恋人似乎已经尽善尽美。然而,普西莎没有遵守向丘比特爱神做出的承诺, 丘比特一怒之下弃她而去。维纳斯对普西莎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要求她前往冥界,带回装有美丽圣水的瓶子。普西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开瓶子,吸入从中飘出的冥界之气,当场陷入死亡般的沉睡中。幸运的是,丘比特爱神及时赶到,用他的吻唤醒了普西莎。
十 . 卡鲁塞尔凯旋门和杜勒里花园 (位于罗浮宫金字塔西面 )
卡鲁塞尔凯旋门
走出罗浮宫金字塔,向西可见卡鲁塞尔凯旋门(又称小凯旋门),它是拿破仑为庆祝1805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 红、白大理石圆柱构成三个圆拱门,拱门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精致淡浮雕。 门顶端摆放了四匹镀金的奔马。这些马是根据拿破仑命令从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移来的,原物于1815年归还给了意大利,现在换上去的是复制品,同时还添了一辆马车和和平女神像。
拿破仑在征服欧洲各国的同時,將被征服国家的艺术品大量运往法國, 随着1815年拿破崙的第二次退位和終生放逐,罗浮宮藏品中約有5000多件艺术品被归还 給原來所属国。但仍有大批文物至今仍留在卢浮宫中。
步出罗浮宫,向西走出卡鲁塞尔凯旋门,便是罗浮宫与杜勒里宮之间的杜勒里花园。杜勒里宮是皇太后法王亨利二世的遺孀,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意大利美第奇家族【2】之女——卡特琳·德·美第奇在其夫去世后,搬出亡夫的罗浮宮,而另建的新皇宫。1871年法国大革命时期杜勒里皇宫被起义市民焚毁。
步出杜勒里花园
2021年7月5日随笔新泽西西蕰莎
注释:
【1】 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馆:法国 卢浮宫 、 英国 大英博物馆 、俄罗斯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美国 大都会博物馆 。
【2】可见作者的《追寻文明(四)—文艺复兴之都—弗洛伦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