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谷山村太有“村范儿”了,疫情后很需要在这种地方被疗愈
在北京妙峰山牌楼侧面,担礼村以东,有个光看看就能被疗愈的地方——谷山村。这里被环形山谷包围,永定河从旁边流过,地势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种植,是个资深“大粮仓”。走在这个集结了盎然生机的乡村,既灵动又恬静,每走一步,都能遇到不同的惊喜。
农业和人文融合的乡村美学
大人们能在这里体会农业和人文融合的乡村美学,农耕博物馆、农耕机械广场、谷山人家……一派东方田园生活画卷,更具象化了久居城市的人向往的”桃花源“。
孩子们也能在这里玩得畅快淋漓,有太多城里见不到的”村范儿“游乐设备:拖拉机改装的大滑梯、汽油桶做的冰墩墩卡丁车、鸟巢秋千……还能看到小马驹、小猪、毛驴、孔雀等小动物,十足妙趣。项目繁多,遛娃能遛得很彻底。
各种“村范儿”儿童玩具别出心裁
疫情过后的乡村小旅行
也是心灵的归途
让人心动的是,这里距城区只有20多公里,一路有高速,一小时车程就能直达村口,快闪一场乡村小旅行。尤其是疫情缓解后的行旅,很需要这样心灵归途。
每年4月,”梨花文化节“是谷山村的重头戏
谷山村还是一片山中梨林,这里有最早的京白梨种植园区,每年可产优质京白梨数十万斤,400年以上的京白梨树有十几棵,还有一棵近500年树龄的”京白梨之祖”。据说是从仰神寺移植下来的第一代京白梨。现在村里建有一个京白梨科技体验馆。
这个时节的京白梨还很青涩
这次来,错过了春天美不胜收的梨花节,但不能错过京白梨丰收采摘的乐趣。待秋天梨子成熟,一定要再来。村里除了京白梨树,还有核桃树、樱桃树、山茶、野酸枣等,植物类别200多个科目,1000多个品种,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不错生态环境。
谷山村因秦朝末年,韩信在此屯粮而得名”谷山“,言之:祁环之地,当邑谷邳。留守的官兵在此安家落户,逐渐形成了自然村。近代曾一度荒废,成为担礼村的附属地。
作为农耕主题园,各种农具随处可见。据我的观察,这些物件看似随意摆放,实为精心布局,美在自然。农耕主题,也能让艺术为之赋能,这乡村的大舞台无不渗透着美学之光。
塑像风格粗犷,制作却精细
村里有多处这样麻绳包裹所制的塑像,栩栩如生。见多了粗劣的雕像,初见这种材质和工艺的作品,耳目一新。细节上的精心设计,其美感更符合乡村气质。
门楼上雕刻的梨花。乍一看有拙感,但细看却能品出结合当地特色的巧思。这是刻意营造的拙朴。来农村旅行,我们需要这种朴实但绝不凑合的态度。走心的创意,让这个曾经失去活力的地方,重焕生机,也杜绝了千村一面。
农耕博物馆现有藏品百余万件,涵盖了永定河流域农耕发展历程。除了博物馆,村里还有农耕机械广场、小谷乐园、棋盘广场、农耕谷等。
村里的老物件比比皆是,顺着石磨盘铺就的路,慢慢走,就像和旧时光对话。记忆中的铁炉、缝纫机、手推车、风箱、独轮车、二八自行车……都重现眼前。
据说这些物件的收集经历了二十多年,辗转全国150多个县。走在村里,随处都是怀旧的惊喜。虽说这些东西都可以复制,但是时间的痕迹是做不出来的。
在农村旅行最重要的
是体会人与生活的样子
退役后的农耕工具摇身一变成了景点
或许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看到老物件,且毫无违和感。丰富有趣的乡村主题体验,不仅让大人有回归感,也让孩子有了亲近田野的机会。这时,最适宜慢慢走,沁润在这乡野的恬静中。
在农村旅行最重要的,就是感受人与生活的样子。我们需要这种来自土地的新鲜感,也由此打开五感,开始一段人与自然、与土地的浪漫沉思。
有数百年历史的谷山人家老宅
这是村里处有数百年的老宅,建筑风格是永定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石板房院,有正方、门楼、影壁、马棚,正房内有传统的土炕。屋外还有一棵硕大的皂角树,树旁是口古井。以前,永定河从院前流过,河水既灌溉农田又有吉祥聚财之意,同时也是谷山村的发源地。
用舌尖享受美食
用身体感受惬意
谷山村大队部主题餐厅田野飨宴
谷山村有一套自己的生态体系,动物原生态散养,为园区蔬果作物除虫,提供自然肥料,实现了天然高效的循环生态体系。
谷山村大队部主题餐厅的主体建筑是过去的农村大队部改造修复而来。食材多是村里种植出来的。这天点的新鲜食蔬:炒黄花菜和凉拌野菜就是新鲜采摘。餐厅主打大铁锅炖,还可以点各种农家菜,主食有菜团子、贴饼子、烙油饼。
餐厅大堂是开放式的空间,不管坐哪里都能看到翠绿山谷,炎暑时节也能感到来自大山的清凉。
值得推荐的是,到了京白梨之乡,喝一壶传统工艺熬制的梨汤能为这趟山村小旅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除了口感的满足,还有心理的满足。
心里美,嘴里甜地踏上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