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博物馆(万万没想到!吐鲁番这座博物馆里,藏着这样的八卦)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万万没想到!吐鲁番这座博物馆里,藏着这样的八卦

还记得小时候在课堂上的

调皮捣蛋吗?

奋笔疾书的让老师以为你在认真记笔记

其实 你正在灵光乍现的创作

毕竟 就算是高启强

开会也爱玩涂鸦啊~

哈哈哈哈

这不 你敢信我在吐鲁番博物馆吃了个大瓜吗

唐代的卜天寿学生

(加黑加粗 让你们记得牢)

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牢骚

居然在1200多年后

被挖掘并收录到《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里

真是离了个大谱!

【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弃)。

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 关于唐代学生的两首打油诗#

1969年,阿斯塔纳第363号墓出土了景龙四年(710)一名12岁的小学生卜天寿所抄写的作业:《论语郑氏注》。《论语郑氏注》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所注的《论语》。21世纪以来,虽然敦煌、吐鲁番出土了不少《论语郑氏注》的残本,但所有残本中只有卜天寿所抄写的这个抄本保存最好、最全。

不是我说

从古至今 对于放假早回家的迫切心情

是一点也没有随着时间消退啊

一时之间

竟分不清 谁是书中人

真是的 净说心里话

还有更离谱的

怪不得说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看看下面这官司

俩兄弟借东西还闹到官府了

这下李绍谨借东西不还

大家都知道了

(李绍谨 你要火了)

唐西州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稿为录上讯问曹禄山诉李绍谨两造辩辞事文书

唐(公元618-907年)

长50、宽40厘米

1966年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M61出士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文中记述了曹禄山向西州长史控告李绍谨,诉李绍谨在弓月城(今伊宁附近)向其兄曹炎廷借了275匹绢。自弓月城前往龟兹进行贸易,曹炎廷也携带财务与李绍谨一同前往。但只有李绍谨一人到达龟兹,李绍谨去向不明,李绍谨想赖账,不承认其借绢之事,曹禄山因此事与李绍谨打架,并告知官府。经多次审讯查实,李绍谨终于承认借绢之事,并答应本利部分付。

文书中记录的是一场贸易纠纷,由高昌县向安西都护府报告审讯案件经过的牒文稿。此次贸易主要涉及的物品是丝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丝绸之路贸易情况。

西州高昌县手实文书

唐贞观十四年至二十三年(公元 640 - 649年 )

长29宽19厘米

1969年新疆吐鲁番市哈拉和卓墓地 M39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手实是唐代在基层官吏的监督下居民自报户口、田亩以及本户赋役承担情况的登记册,是制定记账和户籍的主要依据,每年填报一次。

该手实双面墨书,表面所记为户主和家族之姓名、年龄和田宅数目等 、背面曾作为高昌县某乡籍簿使用过。


常见问题


吐鲁番文书都是从哪儿来的?

吐鲁番文书大都出自遗址和古代墓葬,其中古墓葬中出土的文书内容包括当年人们日常使用的公文、契约、书信、药方、佛经,甚至像卜天寿这样的小学生的作业等几十类。这些内容绝大多数在史书上不会记载。我们通过这些文书中,可以知道当年的贸易情况、教育水平,甚至可以了解统治者在某个时期的战略意图和周边世界局势等。

墓葬内之所以会有大量的文书,倒不是当时的人们热爱学习,而是因为当年纸张非常珍贵,公文、信札、契约甚至学生的练字本等被用过的纸张,都会被反复利用。当时的习俗,则是用纸给逝者制作纸鞋、纸帽、纸衾,甚至纸棺等,无意间就保留了大量文书,成为最珍贵的记录。


对于历史文化记载来说

收集到一张古代的纸张、文书

是非常不易的事儿

但在吐鲁番

出土了大量唐代以前的文书

为研究古代历史、高昌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文物陈列厅是吐鲁番博物馆的一大看点

更是保护高昌历史文化的瑰宝

前方西州有轨电车即将到站

一起去吐鲁番博物馆一探究竟叭!


--END--

作者|阿虫、小艾

审核|时哥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西亚卡是什么?了解一下西亚卡的使用和优缺点
下一篇:打卡吐鲁番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