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在哪里(三千里汉江人文行走——你好,龙王庙)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三千里汉江人文行走——你好,龙王庙

图为:沈虹光(左)和张德溢(中)等行走队员在汉水入江口之汉口源点碑前

沈虹光

在武汉生活了一辈子,却没有去过大名鼎鼎的龙王庙,实在说不过去。可是龙王庙在哪儿?大多数武汉人知道吗?打我知道龙王庙,这个龙王庙就是有名无实有庙无址的,让我们上哪儿去看?

老庙是1930年修马路时拆掉的。很可惜。不拆行不行?若问江边港口上运货的人,要马路还是要龙王庙?恐怕蛮纠结。日军飞机的轰炸把马路也炸掉了,成了一片废墟。解放后重整河山,再建就是大小码头和轰隆隆进出的货仓了。

地名却抹不掉,两江交汇的武汉向水祈福,怎么能没有龙王庙?伴随着江水的还有轮船的汽笛和江汉关的钟声,日复一日,不紧不慢,从武昌到汉口,从汉口到武昌。枯水季节水低岸高,拾级而上,骑自行车的要扛着车往上爬,叫做“起坡”;涨水季节水漫上来,搭到岸上的跳板是平的,汉口地势更低,挡水的麻袋码得只留一个小口子容乘客侧行而过,满到边沿的江水被轮船一晃就要荡到街上。关心水情的人们就去龙王庙观看,回来说“龙王庙都淹了”,情势就严峻了;回来说“龙王庙水退了”,汛情就缓解了。涨涨落落牵动着这个城市的心,没去过也知道龙王庙是这座城市水情的标志。

没去过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长江。长江是老大,雪山走来浩荡万里,地位不可撼动;汉江朝宗,只能是老二,龙王庙傍着汉江,跟着受累。称呼也可以看出差别,在武汉人嘴里,长江是江,汉江是“水”,叫做“汉水”。“江”是开口音,嘴一张,好响亮;“水”就收拢了撮起来,舌尖也委屈,靠近上齿背,声音只能从狭缝里挤出来,怎么也响亮不了。

长江的桥也大,叫做大桥;汉水桥没有“大”字儿,桥就是桥,干巴巴的。年年渡江节彩旗猎猎横渡的也是长江,若说“横渡汉江”还不把人笑死,大风大浪在武汉人眼里只是“玩水”,小菜一碟,汉水都不够“玩儿”的,还要“横渡”?一步就跨过去了。

俗人从众,我对汉江也不免低看,听说出发前要在汉口龙王庙举行一个仪式,就有点奇怪,不就是个汉水吗?整这么大动静干吗?

“仪式”还让我想到了“作秀”,想到要摆出姿势让人拍照就有点不好意思。只是答应了不好推辞,怎么办呢?

有个唱湘剧的演员朋友,在《琵琶记》中扮演赵五娘。一个流传几百年的经典名剧,各个剧种都唱的,她唱的有什么好呢?这么说吧,看了她的赵五娘,一时间我会把其他赵五娘都忘了,只剩她这一个,说湖南话的,唱湘剧的,好像赵五娘就是湖南人了。香港演出时剧院年轻人撺掇她换手机,取微信名就叫赵五娘。除了唱戏,她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慈悲,二是节水。慈悲的例子很多,不在题内,不说,跟咱们有关的是节水。她很执着,从小事做起,见到水龙头哗哗地敞开流淌,不论在酒店还是家中,一定要干涉,一点也不笑,表情非常严肃。孩子事业做得大,收入丰厚,她却一如既往地俭省,保姆洗碗拖地用水泼辣她会难受,夺过抹布拖把自己干。女儿看了又难受,反复拦阻,引发一系列啼笑皆非的生活小品。她不大参加群聊,有一次谈到水她跳出来发言,说得很长很啰嗦,既可爱,又烦人。

人的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她对水的情有独钟是有缘故的,只是我不知道。但记得与她一起赞叹江水英的台词,一碗水也可以救活一棵秧苗!写得真好!秧苗没水要死,人没水又能活吗?看看河流污染和土地干涸的报道,就知道每一滴水对于地球和人类都是同样重要的,不论长江还是汉水。

古人早就把长江、淮河、黄河与汉江并列,合称“江淮河汉”。《诗经·小雅·大东》就有“维天有汉”的诗句,天上的银河叫云汉、银汉、天汉,咱们身边的这条江也叫汉,可了得。汉江,天上的大水,辛辛苦苦走了三千里来到咱们的龙王庙,这是它的终点,咱们溯江而上寻源问踪,这里又是它起点,凡事有始有终,善始善终,是该有个仪式的。

就这样,16日早起就去龙王庙了。

没有去过,但知道大概方向,乘轮渡过江时常伏在左舷眺望,汉水从远处而来,碧青的,与混黄的长江之间有一道线,泾渭分明。汛期变色,远处就像来了追兵,前面的夺路而逃慌不择路,冲出狭窄的江道时水头会被顶托起来,竟比长江高出一块,船行此处就很危险。

也听横渡长江者说起龙王庙,从中华路汉阳门入水到汉口滨江公园上岸,中途会遭遇龙王庙斜刺里杀出的一股江流,拦路打劫似地把人往下游冲。红红绿绿的方阵这时候就可能被冲散。这是水中的搏斗,是横渡中最吃力也最有意思的一段,抢过去就成功了,潮平两岸阔,天地一沙鸥,飘也飘上岸啦。抢不过去怎么办?上救生船吗?不不,武汉人是不会上救生船的,抢不过去的被冲到下游,登岸不大好意思,甩着头上的水珠说,就是龙王庙一段没弄好,明年就晓得了,下水就对着龙王庙游,三板斧先把龙王庙的水头压下去,就行了。

龙王庙还是武汉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年代有两个说法,一说是明洪武年间,汉水由沌口改到龙王庙出口,由于河面狭窄岸陡水急船多倾覆,故筑龙王庙以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一说是清乾隆四年修筑,记载于《汉口竹枝词》,也两百多年了。

在网上看到一张老龙王庙写真,斑驳而崔巍,飞檐翘角宛如展开的庞大羽翼伸向天空,脚下是熙攘的舟楫和如蚁的生民。照片上有英文题字和1930年的注明。修马路拆庙正是1930年,这便是老庙临终时的写真了,沧桑不衰,宁死不屈。据武汉方志记载:拆庙后的次年即发大水,汉口被淹整整两个月,街市行船,死人无数。

重修龙王庙是顺应民心的,不能不去拜观了。

那条牺牲了老庙的沿江马路被大大地拓宽了。龙王庙在哪儿呢?环顾,寻找。目光越过马路,看到了一片被整体抬高的地面,像一座不大也不小的山包,扶疏的林木中有亭台的姿影。于是过马路,沿着卵石小径曲折向上,经过一层层观景平台来到顶层,这看见了一座高耸的、簇新的、富丽堂皇的楼宇。

阳光耀眼,抬头仰观,横额不是“龙王庙”,而是“龙王阁”。为什么要改呢?有什么讲究吗?“阁”有楼,可以登临远眺,“庙”也可以有楼,也可以登临远眺呀。转念一想,不论“庙”还是“阁”,都是个心念,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存念便好了。

要举行那个“仪式”了。堤岸就像厚实的城墙,有个大铁门,进门下台阶,之形拐弯,再向下就到水边了。

蹲下,将一只塑料瓶放入水中,倾斜瓶口,让水流入瓶内。拍照。这是第一个动作:取水。

展开“金龙泉啤酒·三千里汉江人文行走·楚天都市报”的标旗,拿着瓶子站到旗子后面,拍照。这是第二个动作:启程。

行走就这样开始了。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森林鸟,十种能保护森林的鸟?
下一篇:洛阳倒盏村,洛阳倒盏村景点门票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