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栅栏和簋街哪个更值得去?
- 2、北京簋街形成时间?
- 3、北京簋街腾退吗?
- 4、何谓簋街?从何而来?簋字的含义?
- 5、北京簋街创始人?
大栅栏和簋街哪个更值得去?
簋街更值得去。簋街是京城最著名也是最火爆的美食街,聚集着近200家饭馆。麻辣小龙虾等辣味菜系是簋街的主打菜系。
北京簋街形成时间?
簋街形成时间是1997年,东直门内大街初步成为北京知名的餐饮街,尤以夜市为盛,故俗称“鬼街”。1997年开始,北新桥街道每年投资4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簋街造景造市活动。2000年,有关部门将“鬼街”雅化作“簋街”,因为簋是中国古代装食物的器皿,且读音与“鬼”相同。2000年,簋街被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命名为商业特色街———东直门内餐饮街。
北京簋街腾退吗?
并不会腾退
簋街(鬼街),是北京老百姓对东城区东直门内餐饮一条街的称呼,东起二环路东直门立交桥西端,西到交道口东大街东端。周围使馆林立,造就了簋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何谓簋街?从何而来?簋字的含义?
"簋街"指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读音:【guǐ jiē 】释义:簋(Guǐ)街位于东直门内,二环路东直门立交桥西段,西到交道口东大街东端。这条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个绝好场所。簋街周围有许多大使馆,这也使得国外的游客和国外在京工作人员能够方便的品尝到正宗的华夏美食。每年簋街在外宾身上创造的利润就达到上千万元,在这条一公里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业店铺中餐饮服务业的就占90%,餐厅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难以找出第二家。因此簋街也被称为是北京的餐饮一条街。当你在深夜游玩时,热闹的簋街灯火辉煌,一定会让你感受到北京的另一大魅力。簋街,这条街在夜色阑珊的城市之中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条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个绝好场所。北京簋街创始人?
1987年3月28日,孙玉珍一生都会记得这个“人生的新开端”。在家乡安徽芜湖的庙会上,突如其来的大雨把她准备在李庙会健卖的摄苹影果全报都道淋烂了,本欲赚一笔的孙玉珍赔得只剩下200块钱。揣着这仅有的200块钱,23岁的孙玉珍离开家乡,只身来到北京。
刚到北京的孙玉珍本想去劳务市场找份保姆工作糊口,却意外地发现了商机——将市场的蔬菜批发出来到路边卖,赚取其中的差价。三月的北京还很冷,孙玉珍在5角钱一天的北下关洗浴中心住了半个月。
“在北海早市旁睡过通宵,还扛过上百斤的猪肉,生存问题没解决就谈不上‘喜欢’二字,那个时候赚钱是目标。”尽管利润微薄,孙玉珍靠着自己的勤奋,好歹找到了维持生活的方法。
没有文凭、没有技术,孙玉珍靠着自己敏锐的头脑和倔强的性格,不断在市场中寻找到更大的机会。几年后,孙玉珍转做水产,在大钟寺水产批发市场有了一席之地。逐渐,她的红叶货车也换成了尼桑轿车。1993年,簋街餐饮慢慢火起来后,孙玉珍成了那里的水产供应商。
到了上世纪90代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水产批发行业,孙玉珍的生意受到相当程度的挤压。市场份额变小,货源被抢占,结账难度加大,利润越来越低——危机感开始逐渐笼罩孙玉珍。“穷则变,变则通。我的优点就是不怕改变、勇于尝试,又能有自己的思路。”平时送货簋街跑得最多,耳濡目染地,孙玉珍开始盘算起在簋街开一家自己的店。
胡大饭馆在1998年正式开业,但孙玉珍从三年前就已经开始谋划。借着送货的便利,她每次都向簋街的餐饮经营者认真取经:如何吸引顾客、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处理竞争关系、如何做好经营……孙玉珍一一记在心里,回去仔细琢磨。
餐饮行业一向竞争激烈,在这条一公里多长却聚集100多家餐饮店的簋街上,想要突围尤为艰难。对孙玉珍来说,批发水产和经营餐厅,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孙玉珍自认不懂管理和经营,但她认识到,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于是,杨晓勇、王小平等人,成了饭馆的实际经营者,也是孙玉珍的左臂右膀,被她戏称为“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