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门(消失的北京城:朝阳门百年兴毁)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金元明清都城变迁图

本系列主要展示北京内城、外城和皇城自1860年北京首次有照片资料到1960年代,这100年间北京城垣演变的可视影像。

内九门之安定门

内九门之德胜门

内九门之东直门

内九门之西直门

朝阳门(齐化门)位于内城东南侧,今朝阳门立交桥处,原为元大都东之南门“齐化门”。元代取《周易》:“天地感而万物化生”齐化者有齐全化生之义。明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四年(1371年)修补沿用,永乐十七年(1419年)修葺,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取《诗经·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又门位于城东南取“迎宾出日“故改名“朝阳门”,城楼形制与阜成门略同。弘治、嘉靖、万历等朝均有修葺记载,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二,多尔衮率清军抵北京,进朝阳门,临武英殿处理政务。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自朝阳门攻入北京,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侵略军从朝阳门、永定门、广安门三路侵入北平城,古城沦陷。

朝阳门城门城台基宽41.10米,城台基厚27.35米,城台顶宽33.75米,城台顶进深20.60米,城台高11.70米,内侧券门高8米,宽6.4米,外侧券门高6米,宽5.10米,城台内侧左、右马道宽5米。

城楼面阔5间,连廊通宽31.35米,连廊通进深19.20米,连城台通高32米。

瓮城为正方形,西端接东垣二直角,东端二角抹圆,东西长62米,南北宽68米,于瓮城北侧辟券门,券门上建闸楼,瓮城内东北角建关帝庙(闸楼及关帝庙于民国四年(1915年)修环城铁路时拆除。)瓮城拆除后在箭楼后部两侧建“之”字形砖蹬道,可登箭楼。

朝阳箭楼略同于阜成门箭楼,城台高12.5米,面阔七间32.5米,进深三间18.5米,后出庞座五间阔27米,正面开过木方门三个,庞座进深6.5米,箭樓通进深25米,共有箭窗82孔。箭楼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之日,俄军炮火摇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工部施工,景沣,溥善等督工重建。

朝阳门城、箭楼明、清历朝均有修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闰3月有修葺记录。明清两代京城食米皆从南方经运河运至东便门外大通桥,再经陆运至朝阳门内各粮仓,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疏浚朝阳门外护城河。并设水关于朝阳,东直二门,节省了大量陆路运输,南粮及货物可自朝阳门入仓储。朝阳门为粮食入城之门,券门内曾有石刻谷穗标记,有“朝阳谷穗”之称。此石刻亦被八国联军所毁。朝阳门瓮城及闸楼、关帝庙于1915年修环城铁路时拆除。

1955年于朝阳门城门北侧城垣开豁口,豁口外建木桥,以利交通。于1956年因城楼为危险建筑,即将朝阳门城楼拆除。1958年初将护城河改下水道,裁湾取直即将例阳门箭楼拆除。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京城全图》上的朝阳门图

1870年前后年从东直门瓮城南侧向南拍摄,远处城门是朝阳门,两门之间的城墙、护城河。

1870年代朝阳门迤南的城墙与护城河,护城河西沿儿城根下的建筑是太平仓。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京城时被日军轰毁的朝阳门箭楼东面。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京城时,被日俄军队轰毁的朝阳门箭楼东面。瓮城外关厢,俄军官兵在街道上横行。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京城时被日军炮轰塌毁的朝阳门箭楼东面 。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京城时,被日军炮轰塌毁的朝阳门箭楼西南面(背面)。在瓮城南月墙上向东北方向拍摄 。

1900年庚子之变被日军炮火轰毁的朝阳门箭楼。八国聨军进攻北京,日军集中十几门大炮,轰击朝阳门,摧毁箭楼,攻入城内,并向东直门,安定门方向扩大战果,清军10万守兵溃散。

1900年庚子之变被日军炮火轰毁的朝阳门箭楼北侧。

1900年庚子之变被日军炮火轰毁的朝阳门箭楼,以及瓮城东北面全貌。

1901年朝阳门北面瓮城闸楼,由光线判断,应是夏季的早晨所摄。

1901年朝阳门箭楼北侧瓮城上东望城外关厢,护城河石桥,朝外大街 。

1901年朝阳门城楼东面(瓮城内),由箭楼城台向西拍摄,城楼二层上站着一个八国联军军官。此时城楼已破旧不堪,琉璃脊、吻兽和木围栏等构件几乎掉光。

1902年朝阳门城楼东面(瓮城内),庚子之变后城楼已显破败,脊吻、小跑和木围栏等构件已掉光。

1902年朝阳门城楼西面(城里),庚子之变后城楼已显破败,脊吻、小跑和木围栏等构件已掉光,不久将获得彻底修缮。

1902年朝阳门瓮城内。城楼破败,戗脊的琉璃走兽已掉光,堆拔房已塌。

1905年朝阳门城楼西面(城里),城楼已整饬一新,箭楼正在重建中。

1906年朝阳门城楼西面(城里),城门修复工程竣工,城门楼整饬一新,城门里的街道行人、车马。

1906年朝阳门箭楼南面和瓮城南侧月墙,庚子之变箭楼塌毁后重建竣工。

1906年朝阳门南面瓮城外护城河全貌,庚子之变塌毁的箭楼已重建完成,城楼和瓮城也已整修一新。

1906年朝阳门南面瓮城外护城河上行船。

1907年朝阳门瓮城内,城楼与门楼门洞,城楼整修后,堆拔房也修好。出殡的队伍,西北角的关帝庙。城门石匾还是满汉两种文字。

1907年朝阳门城楼西南面(城里),城楼和城墙已经过修葺,可见城楼内侧的南马道,城墙上的堆拔房和旗杆。城根的房舍已破旧,山墙已塌毁。

1907年朝阳门箭楼北面及北侧瓮城,庚子之变塌毁重建后。

1907年朝阳门箭楼东南面,庚子之变塌毁重建后。

1909年朝阳门瓮城内,闸楼内侧,位于瓮城西北角城墙下的关帝庙和瓮城内的缸瓦市。

1909年朝阳门瓮城内东北角的市场。

1910年前后年朝阳门北面全貌及护城河,时间应为1906年修复后到1915年修建环城鐡道拆除瓮城前的时期内,确切的说应该是辛亥大变革前难得的恬静时刻。城楼、箭楼挺拔苍劲,红楼碧瓦辉映,月墙青砖环绕,整个城门建筑群错落有致,雄伟庄严;护城河水碧波荡漾,垂柳旖旎,绿树成荫,河中渡舟徐徐靠岸,河沿儿游人怡然自得;极目远眺晴空万里,一派静谧安然的雍容姿态。

1910年前后年朝阳门北面全貌及护城河。

1910年前后年朝阳门大街(朝阳门内)。

1912年朝阳门北面全貌及围绕瓮城而过的内城东护城河。1900年箭楼被日军轰毁,1903年重建,这是1915年修建环铁拆除瓮城前的景象。

1916年朝阳门城楼东面,拆除瓮城后的景象,新修建的穿过原瓮城的环城鐡道、进出城道口、车站。

1916年朝阳门城楼外东南面,环城鐡道车站,护城河及水关。

1916年朝阳门箭楼东面,护城河,修建环城鐡道已拆除瓮城,原瓮城外的房屋也基本被拆除。

1916年朝阳门箭楼西南面,拆除瓮城,铺设环城鐡道后。

1917年朝阳门外南下坡附近,日坛西向北的甬道和残垣。

1920年朝阳门东南面瓮城外护城河,瓮城早已拆除。

1920年前后年朝阳门箭楼东南面。

1920年前后年朝阳门箭楼北面。

1921~1922年朝阳门城楼西北面(城里) 。

1921~1922年朝阳门箭楼东面及护城河。在瓮城外护城河东沿儿向西偏北拍摄,箭楼下建起了“京兆朝阳税局”的二层小楼。

1921~1922年朝阳门箭楼背(西)面,瓮城已拆,箭楼成为一单体建筑,在内外楼之间穿过的环城铁路设进出城道口。

1923年朝阳门箭楼东南面及护城河。

1924年朝阳门城楼西面(城里),朝阳门大街。

1924年朝阳门迤南护城河。

1924~1928年朝阳门迤南的城墙、护城河,以及河畔散养的鸭群。

1924年朝阳门迤南护城河,护城河上行舟。

1927年朝阳门大街(朝阳门内)。

1928年朝阳门箭楼东侧,朝外大街店铺林立。

1928年朝阳门箭楼东面,护城河边的小吃摊,正在休息的洋车夫。

1929年朝阳门迤南护城河上荡舟。

1930初年朝阳门城楼西面(城里)。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二层内部,楼梯口。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楼梯。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楼梯拐角平台。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南外立面(山面)。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南面二层廊角处里侧斗拱、梁柱、檩条,以及门簪等细部。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内部楼梯口(二层)。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内部楼梯口(一层)。画面中的戴礼帽,穿长衫的先生想来一定是热爱北京城门楼的,这组照片的作者可能就是怹了,至少是参与创作。在此向怹致敬!看年纪现在(2010年代)也应该是百岁老人了,不知怹老人家是否还健在?为我们留下了难得的北京城门影像,并且拍摄的都很专业,尤其是朝阳门和安定门的城楼、箭楼内外结构。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一层内部。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箭楼南外立面(山面)。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箭楼内部东北角梁架斗拱,重建后二十余年,梁架彩绘还非常清晰。

1930年中前期朝阳门箭楼内部东北角梁架斗拱。

1930年前后年朝阳门箭楼东面,箭楼外的二层楼中间外墙上镶的砖匾字迹像是“京兆朝阳税局”。

1930年前后年朝阳门城楼东面,原瓮城内,城楼东北角的二层擎檐柱已倒,木栏有损毁。在箭楼城台上向正西拍摄。

1931年朝阳门箭楼东侧,朝外大街(关厢)临街商铺的幌子。

1931年朝阳门箭楼东侧关厢,朝阳门外大街街景。那会儿就有自行车的卡轮停车架子了。

1932年朝阳门城楼西面(城里),二层木栏已有破损。

1932~1936年朝阳门箭楼东北面,瓮城外护城河。

1933年朝阳门城楼东面,送殡出城的队伍。

1933年朝阳门城楼东面,送殡出城的队伍走过鐡路道口。

1933年朝阳门城楼东面,送殡队伍出城。

1933年朝阳门城楼东面,送殡队伍走出城门洞,由城楼上俯拍,关帝庙还完好无损,瓮城的地方已被鐡道占据。

1933年朝阳门箭楼北侧。

1933年朝阳门箭楼南侧,朝阳门关厢(朝外大街)。

1933年朝阳门内送殡队伍里手举纸扎雪柳的儿童列队道路两侧。

1933年朝阳门迤南的城墙与护城河,北山历历在目。

1936年朝阳门箭楼西南面,环城鐡道边的煤栈。

1937年8月8日年朝阳门城楼门洞东侧。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日本兵开进城,登上朝阳门城楼欢呼。

1937年8月8日年朝阳门城楼南面。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进城的日军沿登城马道登上城墙。

1937年8月8日年朝阳门城楼外南侧,环城铁道朝阳门车站前。显然是日军入城日,他们拍照留念。

1938年朝阳门城楼门洞东面(城门外侧,原瓮城内),清晨进城的车马人流(日军占领时期,日本兵把守城门)。

1938年朝阳门城楼下执勤的女警(日伪时期)。

1938年朝阳门城楼下执勤的女警盘查进出城的女行人(日伪时期)。

1940年朝阳门航拍。

上图局部,可看出朝阳门箭楼是斜的。

1940年前后年朝阳门箭楼东面,日占期日伪在箭楼上打的标语:“反共和平建国”和 “建设东亚新秩序”。

1940年代朝阳门外北侧护城河东边的菱角坑。

1940年代朝阳门外北侧护城河东边的菱角坑。

1940年代朝阳门外北侧河沿东边的菱角坑。

1946年朝阳门箭楼北侧,下层檐已部分塌毁。

1949年1月31日年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接替国军的北平城防。朝阳门城楼门洞东侧。

1949年1月31日年朝阳门城楼门洞东侧。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接替国军的北平城防,交接完毕,国军撤防。

1951年朝阳门城楼东面城门洞前,城门石匾“朝阳门”三字历历在目。赶大车,骑自行车进城送货,以及进城的行人。

1952年朝阳门城楼东面,环城鐡路道口。公共汽车是从匈牙利进口的伊卡璐斯大轿车,其间还有老美的小道奇。

1952年朝阳门城楼东北面。此图当为最后遗照,转年10月卽下令拆除。

1953年朝阳门内街景(朝阳门内大街冬储大白菜),最后一瞥的朝阳门城楼倩影。

1954年朝阳门箭楼东北面和护城河。老美的道奇大鼻子和1952年进口的捷克斯柯逹大轿子,都是那时北京的公共汽车。

1956年朝阳门箭楼东面,朝外大街。

1958年朝阳门箭楼东面。该年,箭楼被拆除。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好想去旅行的句子精选115句
下一篇:彩虹海滩(厦门一个浪漫的沙滩“彩虹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