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雷尼尔效应
雷尼尔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术语。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校方,曾经选择了一处地点,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体育馆。消息一传出,立即引起了教授们的强烈反对。后来,学校经过仔细考虑,最后决定取消修建体育馆,为学校师生们保留良好的用餐体验。
教授们之所以反对,是因为这个拟建的体育馆选定的位置在校园内的华盛顿湖畔。一旦场馆建成,就会挡住从教职工餐厅可以欣赏到的窗外美丽的湖光山色。
原来,与当时美国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华盛顿大学给教授们的工资要低20%左右。
很多教授之所以接受华盛顿大学较低的工资,完全是出于对西雅图湖光山色的留恋。
西雅图位于北太平洋东岸,包含华盛顿湖等大大小小的水域星罗棋布,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美洲最高的雪山之一,雷尼尔山峰。因为在华盛顿大学教书可以享受到这些湖光山色,很多教授们愿意牺牲更高的收入。他们的这种偏好,被华盛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们戏称为“雷尼尔效应”。
华盛顿大学教授的心理预期工资是80%的实际工资,再加上20%的优美自然环境。如果学校坚持修建体育馆,最终破坏了教授们欣赏景观的视野,就意味着他们的实际工资降低了20%,教授们自然不会再愿意留在华盛顿大学。这样看来,美丽的景观也是支付报酬的一种方式,可以吸引人才。
如果企业的办公环境非常舒适自由,员工可以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对待自己的办公区域,相信员工们都会乐意一直待在这家公司。
雷尼尔效应的其他引申:
对许多员工而言,高薪职位只是他们前来投效的诱因,创意获得采纳,才是他们最大的成就感。
如果因为理念不合,主管否决创意;或是必须层层上报,等待批示;他们往往不会像传统员工那样再默默守候,可能马上递出辞呈,另寻明主。
思科(CISCO)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钱伯斯就曾经历过这样的转折。
钱伯斯刚踏出校门,就蒙电脑巨人IBM录用。他兴奋无比,满怀憧憬。等进了公司,眼见创意屡遭IBM官僚体制漠视,他实在无法“苟活”下去,于是毅然决然地离开这个令人称羡的公司。
所以,知道员工的真正需求,才能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