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马戏团(老照片:30年代的上海街道,地狱里的马戏团)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老照片:30年代的上海街道,地狱里的马戏团

没有比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更热闹的地方了,自从1845年英国在上海设立英租界开始,西方帝国主义列强陆续在上海划分了殖民地,这些国家的人开始移民中国,加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带来了大量的外逃难民,到了30年代,上海的街头,外国面孔已经是主流景象。如果说殖民地时期的上海是个地狱,那上海的街道就是地狱里的马戏团。

坐在黄包车上的外国女人,翘起二郎腿,满脸的鄙夷可以加强她对于这种“假装女王”生活的自我催眠。

苏俄革命时从俄国逃到中国的白俄贵族,由于逃离的成功以及在中国获得的另一种“贵族”生活,她不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随便抓拍的街景,一共只有6个人,却有4个是外国人,他们手里拿着刚刚购回的日用品,俨然一副“本地居民”的姿态。让身后的中国人似乎成了“局外人”。为什么不呢?橱窗里的陈列都是按照外国人的口味来设计的,连招牌都是外文。

手推车和两辆黄包车同时经过旧上海的万兴烟酒商店,后面黄包车的外国人很自觉的翘起了二郎腿,表情悠然自得,时刻不忘自己高人一等的“殖民者”身份。

两个外国儿童在草坪上骑玩具单车,中国的儿童在后面观看。外国的儿童穿着昂贵的衣服,而当时的中国儿童多数都没有鞋穿。另外他们并不是在草坪里玩耍,而是跟着大人在干活。

在一条难得有中文出现的街道上,拍摄者随意抓拍了几张不同的照片,但照片中可以看到,在一天之中的时间里,多数走在街道上的人都是外国人,如果没有偶尔几个中国人出现,你不会认得出这是中国。

一个俄国女人和一个中国男子并排走过

又一个俄国女人走过,两个理发店的中国店员在门口观望

一对俄国夫妇,两个美国水兵从街道走过

30年代上海的“魔鬼游乐场”电影院,门可罗雀,阴森恐怖。其实中国人不需要进什么魔鬼游乐场,因为上海本身就群魔乱舞之地,在那个年代生活过的人们,每天都在这个地狱之城里观看着免费的马戏团表演。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卧虎峰,卧虎峰海拔多少?
下一篇:昆明民族村(【瞰昆明】 鸟瞰云南民族村,浮在水上的民族风情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