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0月,台湾高山族首领莫那·鲁道,不堪忍受日本殖民当局压迫,带着300族人,发动“雾社起义”。他们趁日本人举办运动会放松警惕的契机,袭击了雾社周边的日本警察所,夺取枪支弹药,破坏电线和通信设施。但在日军的反扑下,莫那·鲁道只得进入深山,直至全军覆没。莫那·鲁道下落不明,多年后在一处山洞被发现,上身已经变成了木乃伊。
《赛德克巴莱》又名《彩虹桥》,总投资7亿台币,分为上下两部,至今仍是台湾地区投资最高的电影。
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动员两万人参与拍摄。讲述发生于1930年台湾南投的“雾社事件”,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率领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对抗日本三千大军的故事。
《赛德克巴莱》拍摄过程中因为资金断链曾一度停拍,后来得到了周杰伦等一众娱乐圈明星的帮助才得以拍摄完成。
该片的导演魏德圣还拍过一部创下全台最高国片票房纪录的《海角七号》。不过,很可惜,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导演,只拍了三部电影。#影视杂谈#
台湾“雾社事件”改编,因为太残酷!大陆版删减110分钟,太敢拍了
台湾“雾社事件”改编,因为太残酷!大陆版删减110分钟,太敢拍了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史诗电影,分为《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和《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两部分。影片基于史实创作,阐述了发生于1930年台湾南投的“雾社事件”,没有刻意渲染的国仇家恨,只是客观的展现两个族群在台湾山区爆发的冲突与战争。
影片中适当升华的英雄主义,恰到好处但又模糊的有点难以理解,在赛德克族人身上,清楚流露的,是对民族图腾的坚持对灵魂与信仰的执着。
真正的德赛克不当苟且于生活,而应该向着彩虹桥勇敢迈进。尤其是当他们负伤时,宁可让同伴将他们头颅斩下,也不愿痛苦挣扎,他们的女人为了成全男人的事业,自愿上吊保留更多口粮,也是一种可歌可泣的情怀。这种情愫在文明社会,或者说在一个高度理性化的社会是比较难寻觅的。有人会说,从种族保育的角度看,忍辱负重,才能将德赛克的基因保留下来,才能不至于灭族。言之凿凿,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却难以被德赛克们接受。#经典抗日剧推荐#老壳说电影的视频
史诗抗日巨作,如果你的文明让我卑躬屈膝,我就让你看看野蛮骄傲
#今天读书了吗#《燃烧的月亮》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名叫卢畀老人的亲身所经历的一段历史的片段。1930年10月,台湾中部雾社举办盛大的运动会,也是台湾神社的祭奠活动,原著民族赛德克族人为了击日本人的占领,趁机冲进了会场,发动了攻击行动,由此而引起了影响一时的雾社事件。杀死百余日本人,最终以千余原著民的生命为代价,结束了这一惨烈的故事。
午安
赛德克族属于泰雅族分支,分成马赫坡社等十多个部落,日本人把他们视为任人驱使的弱势族群,动辄鞭打辱骂,日本警察还强迫他们劳动,进行艰苦的工程,让原住民本身的农猎活动受到影响,而且经常发生受伤事件,更令人气愤的是薪资被苛扣,原住民不满的情绪日渐高涨。
雾社事件的导火线,是1930年马赫坡社的一场婚宴,头目莫那鲁道的儿子向一位日本警察敬酒,遭到羞辱殴打以至于双方发生斗殴,事后虽然莫那鲁道登门道歉,但是遭到日警拒绝,并且扬言要呈报上级,赛德克族人深恐被日警挟怨报复,再加上累积的旧恨新愁,于是各社族人秘密串联,动员六社1236人的势力,趁着公学校举行运动会,日方警备松弛时发动突袭。
其实这千余人的队伍,真正具有战斗力的青壮男子只有三百多人,由于日本人防备不及,当场造成日方惨重的伤亡,但是日本征调了军队大举还击,展开将近两个月的空袭围剿,参加抗日行动的原住民不是战死就是自尽,许多族人被迫跳崖或上吊,包括莫那鲁道的妻子和子孙,莫那鲁道被逼得走投无路,在森林里饮弹而亡,情况惨绝人寰。